新君威熱鬧過后 誰將成為第二匹“烈馬”?原創(chuàng)
“烈馬”,并非不可馴服之獸。此處所指,即為新君威這般當紅之“黑馬”。它的成功轉型,它的優(yōu)良品質,它的品牌強勢,它的適當價格,均成為其扶搖直上并坐莊運動型中高級轎車市場銷量老大的必要條件。但,不若過去五年多來的另一“莊家”馬自達6,半年多的突飛猛進不足以就此奠定新君威的領者地位。市場的先行者、產品的換代者以及即將入伙的挑戰(zhàn)者,都盤算著如何在這個越來越大的市場中獲取越來越大的份額。2.0T的推出,不過是新君越新形象第一輪展示的結束,接下來,誰將繼新君威后成第二匹“烈馬”?或者,誰將干脆挑新君威于馬下,取而代之為運動型中高級轎車市場新領袖?
在華當打之年的邁騰,正扮演者追趕者的角色
邁騰,或許真如一些網(wǎng)友所說,“慢騰”。縱然被一汽大眾的宣傳渲染得完美無比,縱然在部分網(wǎng)友心中已是“神車”一部,但兩年來的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并沒有給足邁騰面子。從下表中可以看到,最近一年來,邁騰的月銷量始終保持在4000臺左右,只是在今年初,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伴隨著車市整體的火爆,和新配置新車型的投放,才令這一數(shù)字首次兩度突破5000整數(shù)關口。但和新君威一舉突破6000臺的成績相比,似乎還差了那么一點。
不過我認為,在中國市場正值當打之年的邁騰,并不見得就沒有機會趕上新君威,最起碼邁騰本身的工藝水準,不亞于去年下半年才正式投放歐洲市場的。經(jīng)過近兩年的國產化運作,產品的成熟性、穩(wěn)定性得到加強,保有量的增加也使得制造和維護成本也在逐步降低,直接反映到市場層面的,即是邁騰售價的不斷下降。根據(jù)太平洋近三十個分站對市場終端的報導,目前在國內主要城市中,邁騰售價的實際優(yōu)惠幅度均已經(jīng)在一萬元以上。這在很大程度上挽回了上市當初消費者對其售價質疑的負面影響,并有助于利用價格性能比吸引一部分原本猶豫不定的潛在消費者。此外,3月起投放的2.0T車型和全面升級的DSG雙離合變速器,都為邁騰進一步提升了科技含量。而實際的售價也已較指導價優(yōu)惠了一萬元以上。
話說回來,持續(xù)的價格優(yōu)惠,或者進一步加大的優(yōu)惠幅度,實際上都不會對邁騰的銷量有本質的提升,相反卻有可能對邁騰的品牌價值帶來不利影響。相比一汽大眾也不希望僅僅依靠降價來實現(xiàn)量的增長。此外,除了動感稍遜的外觀,產品線的特性也限制了邁騰在銷量上的突破。技術革新后,邁騰1.8TSI+2.0TSI兩種排量7款車型的產品線,數(shù)量上與目前的新君威相同,但實際上能夠得到消費者關注的僅為其中的部分車型,在具體產品的用戶定位方面也不如新君威那般精準;而渦輪增壓的發(fā)動機,雖有直噴技術作為賣點,但其維護費用的相對高昂至今讓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無法接受,再加上上海通用還有多款后續(xù)車型將不斷推出,邁騰產品線的局限性顯露無遺。目前來看,已經(jīng)進入產品生命中期的一汽大眾,在無法擴充產品線的情況下,要想在終端銷量上有所突破,不僅要寄希望于中國車市的持續(xù)熱銷狀態(tài),更需要從提升產品力的方面入手:如何把看不見的技術優(yōu)勢有效地導入消費者的意識中,如何提供更為優(yōu)質優(yōu)惠的售后服務保障,如何給自己的產品制定一個更為形象鮮明的定位。
一汽豐田的銳志和長安福特的致勝,已經(jīng)通過自己的方式,退出了頭名的爭奪
V6發(fā)動機、6檔手自一體變速器、后輪驅動、皇冠平臺,Mark X在日本本土外的唯一產品,一汽豐田的銳志本應得到更高的市場反饋。可事實是,自2005年底上市至今,無論市場怎樣大起大落,其銷量始終保持穩(wěn)定,不僅如此,下表中可以看到,在今年這個出乎意料的市場環(huán)境下,銳志的銷量更是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論品牌影響力,豐田在國內的名望不比大眾差;論產品品質,在解決變速箱漏油的問題后,銳志在車主中一直保持著較好的口碑,屬于豐田在華難得投放的一款“厚道”產品;論產品周期,銳志尚未到更新?lián)Q代的時候,其性能依舊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論細分市場,前有馬6現(xiàn)有新君威,都證明了個人為主導的運動型中高級轎車市場規(guī)模在迅速增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款車始終無法獲得消費者認同?
恐怕售價與排量,是銳志無法逾越的障礙。
銳志得以國產,一定程度上是一汽豐田為了平攤皇冠平臺成本所致。后驅平臺的制造成本、高于同級車平均水平的動力總成,已經(jīng)讓銳志“屈尊”于20—25萬區(qū)間,精于成本控制和市場營銷的豐田,能讓一款銷量本就不高的產品在上市三年多之后,依舊保持較高的售價水平,本身就說明了這款產品的成本難以下調。在這樣的結果中,品牌忠誠度原本就不高、對操控與動力又不過于追求的消費者,自然會跑去對手的陣營。早前馬自達6的不斷降價就已經(jīng)給了銳志不小的壓力,新君威的上市又加劇了銳志銷量的下滑。至于排量的問題似乎就更加簡單,略懂一點的人都會把2.5V6看作是大排量,把大排量等同于大油耗,這樣的觀念更容易被“不懂車”的人接受,加之一般消費者“2.0市里面開開就足夠”的普遍型思維,更容易把銳志推向一個尷尬的境地。只是當下一代的Mark系列在日本上市的時候,不知道一汽豐田還會不會繼續(xù)拿來國產化。我倒是希望一汽豐田不要因為銳志的平庸表現(xiàn)而失去對運動型中高級轎車市場的信心。如果能夠找到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相信下一代的銳志會得到市場的積極反饋。
從今年開始,蒙迪歐致勝的銷量在小幅攀升。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有更美好的前景。這么說吧,都已經(jīng)把價格調整到這個份上了,要是再不榨出一點銷量表示表示,那么這款在歐洲風風光光的運動型中高級轎車,就真的毀了。只是不知道為什么到現(xiàn)在為止,長安福特也沒有針對市場的反饋,對致勝進行必要的升級調整。
東本的狠角色 “烈馬”,或者“菜鳥”
從歐版雅閣,到SR-9,到謳歌TSX,到現(xiàn)在中文名為“思鉑睿”,如果稱之為本年度最神秘的一款上市車型,恐怕一點不為過。因為東風本田成功的保密工作,直到今年的上海車展,我們才確定了傳說中的東風本田首款中高級轎車就是這樣一款車。不同于廣汽本田雅閣的是,它從謠傳一開始就已經(jīng)定下了運動型中高級轎車的基調,并且,是一款定位高端、目標直指寶馬3系和奧迪A4的產品。一度有傳言它將配備2.4和3.5升發(fā)動機以沖擊30萬元以上的市場。于是,問題隨之而來了。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批“烈馬”。因為它有著謳歌的血脈。作為本田在北美的高端品牌,謳歌也的確瞄準了寶馬3系。但是,首先在技術層面上,東本的思鉑睿是不可能配備謳歌看家本領SH-AWD四驅系統(tǒng)的,更重要的是,即便有了“勞模”劉德華的傾力支持,謳歌在中國的市場拓展遠稱不上成功,昂貴的價格和極少的銷售網(wǎng)絡,極大地限制了謳歌在華的認知度和銷量,這樣一來,又有幾個人會對思鉑睿的背景津津樂道呢?又有幾個人會因為思鉑睿的謳歌血統(tǒng)進而認可它的假想敵呢?
定位是決定價格的因素之一。好吧,如果把思鉑睿看作寶馬3的對手,那么售價顯然不可避免的會高于實際上的同級對手們。在此前的媒體報道中,猜測30萬以上有之,猜測25萬以上的亦有之,就是沒有猜測20萬“平民價”的。如此一來,恐怕在中國消費者還沒有搞清楚謳歌是怎么回事之前,就已經(jīng)把思鉑睿給“斃”了——這么一款“空降”而來的車子,就一定比新君威或睿翼牛叉?更何況它還是個日本車——要是真的這樣想,思鉑睿就算再有本事,也就只能是個“菜鳥”的命了。
且慢。
東本,這個有本事把CR-V賣了兩年還依然排隊等車的企業(yè),是這么沒有生意經(jīng)的嗎?有興趣的網(wǎng)友們,百度或者谷歌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思鉑睿的消息來自官方確定的消息。實際上,就連上海車展期間,東風本田都只是把SR-9低調地擺在展臺一角,根本沒有像大眾宣傳高爾夫6那般大張旗鼓。定位寶馬3、定價30萬,沒錯,東本的確通過媒體向公眾傳達了這些信息。但僅此而已。車型來源、具體參數(shù)、動力搭配等等,東風本田都還沒有給出一份像樣的詳細的說明。至今也還沒有正式舉行大規(guī)模的媒體試駕活動,以進行第一輪的宣傳造勢。
在我看來,不時傳出的消息,甚至就是東本通過媒體來打探市場的反饋。也許東風本田對這款車的真正定位,就是一款定位于高端運動型中高級轎車市場的車型,類似于一汽馬自達對睿翼的定位。利用寶馬3和謳歌來拔高自己的形象,也是汽車企業(yè)們常用的手段之一。有報道稱,今年4月,東風本田申報了7款新車型,其中包括了兩款2.0升排量車型和5款2.4升排量車型,這可以看作是東本的思鉑睿將會先期投放這7個車型品種,不是早前有消息稱的3.5升大排量車型。至于其實際的售價,綜合上面的描述,競爭對手的實際情況以及與廣汽本田雅閣之間的定位差異,也許會在21到27萬元之間,畢竟思鉑睿沒有絕對的優(yōu)勢領先于新君威最新推出的2.0T版本,更不用說入門級的寶馬318已經(jīng)進入28萬元價格區(qū)間的事實。
當然,在廠家都沒有詳細說明這款車的具體情況前,一切都還是猜測。通過目前已知的消息能夠確定的,就是這款車的確有著一個不錯的運動化底子,具備了挑戰(zhàn)新君威和睿翼這些車型的潛質。究竟它能不能延續(xù)CR-V的神奇表現(xiàn),只能等到明年的今天才能有個結果了,畢竟,就連中國最資深的汽車老記們,接觸過謳歌TSX的也沒幾個。
想看更多原創(chuàng)評論,請點擊這里進入評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