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賣得好?各級別車型銷量排名分析原創
很明顯,一份《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徹底激發了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活力,原本不被看好的2009年,顯然將成為又一個突破歷史的年份。年產銷超一千一百萬臺大關,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今年年末卻很可能實現。上周,在獲得一些數據后,我簡單地分析了一下乘用車市場銷量前十五位車型的熱賣原因,今天,我們更進一步,看看具體的各級別細分市場上,誰更受消費者青睞。
一、小型車(A0及以下)市場
在小型車(A0及以下)市場,QQ毫無爭議地蟬聯銷量冠軍。千萬別說這是一款垃圾車,也不必對它的工藝質量吹毛求疵,對于成千上萬的入門級消費者而言,它就是一款最便宜最合適的代步小車。即便在北京這樣的超大型城市,我們也能看到很多QQ的身影,更為廣大的二三級市場和農村市場,則更是QQ大顯身手的地方。使用輕松、保養便宜既是QQ最大的特色,也是廣大普通消費者對汽車的最大訴求。不僅是QQ,第二位的夏利和第三位的自由艦,均是以近乎同樣的風格吸引著消費者。
四到六位的為三款合資品牌車型,上海大眾POLO、上海通用雪佛蘭樂風/樂騁和東風日產驪威。這三款車型均為目前各自品牌國產車型中的入門級產品。POLO因其同級車中最高的制造工藝,鑒于產品生命周期臨近尾聲,售價不斷下調,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考慮購買這款高端小型車。今年以來持續熱銷的數據表明,它在這一細分市場中的優勢非常明顯,而去年才換代的廣汽本田第二代飛度和廣汽豐田新車型雅力士,則并沒有如想象中那樣熱銷,相反在并不恰當的市場策略指引下,新飛度表現尚不及前代,雅力士更是持續創造著可憐的銷量。樂風/樂騁兄弟和驪威,則代表了國內一線合資品牌在中端小型車方面的良好表現。相對較低的價格、穩定的質量、較大的品牌知名度和完善的銷售服務網絡,都保證了兩者在消費群體中有著一定的口碑。
在后四位中,北斗星、羚羊和威志,其產品特性與前三甲相仿,受惠于今年實行的下鄉補貼政策和銷量增速更快的二三級市場和農村市場,其市場表現有了明顯的進步。而來自比亞迪的F0,上市之初攥著勁要挑戰QQ的“權威”,信誓旦旦越銷8000臺以上,但在現實的數據面前尚有差距,雖說質量上可謂國內微型小車的典范之一,可至少在目前,消費者更愿意為更“糙”的QQ買單。
總體而言,在這個細分的市場里,QQ憑借著多年來打下的知名度,短期內,恐怕很難有哪款新車型會在銷量上超越它。在競爭激烈程度方面,從入門級中的入門產品0.8L QQ3,到官方指導價超過12萬元的第二代飛度,小型車(A0及以下)市場的競爭是最為激烈的。這些競爭存在于自主品牌與自主品牌之間,存在于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之間,還存在于售價相仿的小型車與中型車之間。就品質而言,在這一區間內的車型,差距也不會像中級車、中高級車那般巨大。無論QQ也好驪威也罷,相信對大多數購買這一區間產品的消費者,都只是人生中的第一輛車,因而受到預算、購買力和使用狀況等影響,消費者更在意的是產品的性價比和耐用性,以滿足自己的日常出行為首要目的。
二、中級轎車(A級車)市場
中級轎車市場同樣是一塊競爭非常激烈的細分市場。與小型車市場不同的是,除了表現強悍的F3在維護著自主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中的榮譽,其余九款車型全部來自于合資品牌?上驳氖,將排名前兩位的品牌拆分到具體的車型后我們發現,這一細分市場的實際第一位,正是來自比亞迪的F3。有人會疑惑,作為一款正宗“山寨車”,比亞迪何德何能,可以在短短三年的上市時間里,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要知道,同類的自主品牌不只有F3一個,為什么更早的旗云、吉利的金剛,在擁有更為完整的銷售網絡的前提下,在更早進入市場的情況下,卻無法做到F3這樣的成績?
在我看來,F3對于花冠的高度模仿,相差近一倍的售價,和還算穩定的質量,都是產品能夠得到消費者認可的重要因素。此外,企業的區位優勢也給了F3深入三線及農村市場極好的機會。可能很多人還以為F3來自于比亞迪在深圳的工廠,實際上,它的生產基地就在西安。這一地理上的優勢,不僅帶來了更便宜的生產制造成本,更可使F3迅速深入到廣大的中西部農村地區,并且可以利用高速公路網絡,便利地將產品運輸到東北、華東、華南、西南和西北地區,這樣的條件,是絕大多數國內車企不具備的。而按照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接納能力,短期內F3的銷量優勢還將持續下去。
其余的九款合資品牌車型,都有著耳熟能詳的名字。對于它們的上榜,我相信沒人會感到意外。甚至對于桑塔納和捷達的“老而彌堅”,我們都找不到什么新鮮的觀點可說。唯有北京現代悅動和伊蘭特聯合創造的200821臺的半年銷量紀錄,多少會令人感到驚訝。這樣的數據,完全可以用“瘋狂”來形容。因為誰都不會料到,一度處境難堪的北京現代,竟會憑借著伊蘭特這個名號“咸魚翻身”,而且我們也無法預計,這樣的“瘋狂”會持續多久。
從上海大眾朗逸和一汽大眾新寶來的入榜,南北大眾或許看到了將來桑塔納和捷達被完全取代的一天;赑Q34平臺而生的兩款車型,在上市的第二年,均把自己的月度業績提升到萬臺大關,一方面證明了平臺改造的成功,另一方面也通過此番嘗試,看到了適當自主研發的美好前景。面對眼前取得的成績,德國大眾或將把更多的本土化改造權限下放到更多后續車型上,這對于降低大眾產品的制造成本、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另外,從前十位車型的實際定位可以看到,真正受到市場歡迎的車型,幾乎都是面向家用市場的“中庸”車型,即便是宣揚運動和駕馭的福克斯,實際上在進入中國后,也已進行過大量的舒適性改造,消費者更愿意把它當作一款兼具一定操控性的家用轎車,而非WRC的“硬派小生”。這樣的結果再次表明,網絡上關于操控的爭論往往只是表象,在終端銷售層面,消費者更多考慮的依然是使用的便利性和乘坐的舒適性。
當然,在這份榜單之外的車型,并不意味著“不成功”。特別是東風日產軒逸和東風本田思域,兩者的銷量均保持在歷史高位。其中,因企業自身產品線眾多,軒逸的產能受到嚴重影響,目前滿負荷運轉的產能,僅能滿足不到2/3的訂單需求;而思域自上市以來就一直保持著月均8000臺左右的銷量,局限其銷量的最大因素,在于它過于單一的發動機序列,僅有的1.8L排量發動機,很難與直接競爭對手卡羅拉抗衡,今年的小排量購置稅優惠政策,又令其陷入尷尬,盡管有廠商層面的購置稅補貼,但對于消費者而言,依然缺少選擇。自主品牌方面,奇瑞的A5,銷量同樣穩定在5000~6000臺之間,傾力打造的A3,在經過大半年的市場檢驗后,也逐漸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唯有華晨品牌旗下的三款車型,在今年普遍熱銷的環境下,增幅并沒有同級別對手們強勁,在3月至5月期間,甚至還連續出現了環比下降的成績。
三、中高級轎車(B級車)市場
在中高級轎車市場,其實根本沒有什么懸念,自從去年出第八代雅閣“越級而立”后,這個地方的三甲之位就幾乎沒有落入第四家之手(只有在去年年中,新天籟憑借著新車的強勢和領馭的“打盹”,曾攀升到第三的位置),而前兩名之爭則非常默契地在雅閣和凱美瑞之間展開。進入2009年,進入壽命中期的凱美瑞開始顯出疲態,它與第一名雅閣之間的差距在逐漸擴大;至于領馭,則無論多少次“換膚”,總能寶刀不老地占據著第三的交椅。與之同級的新天籟,自去年6月上市后,其表現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提升,銷量始終維持在7000~8000臺的水平線上,之所以一直無法超越領馭進入三甲行列,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在發動機方面的選擇,盡管有2.0L排量車型可供選擇,實際上新天籟的絕對主打車型,仍然為2.5升V6發動機版和少部分3.5升V6車型,而雅閣與凱美瑞,均依靠著2.0L和2.4L兩個排量進行平行銷售。
一汽馬自達6和上海通用別克君越的成績,更多靠的是車型壽命晚期的大幅度降價優惠。與君越買斷式銷售不同的是,一汽馬自達在停止了老款2.3升車型的生產后,不僅沒有同時停止2.0L車型的生產和銷售,反而加大了它的市場推廣力度,“A級車+1萬買B級車”的宣傳策略,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加之老款車型6年來積累的良好口碑,由此能夠繼續發揮馬6的“余熱”。遺憾的是,從去年9月便開始持續推廣的第二代馬自達6睿翼,因為種種原因,直到今年6月前,也一直未能正式交付消費者手中,這也直接導致了相當多的消費者放棄睿翼而轉向新一代君威的陣營,我們自然也無法對睿翼的市場表現做出什么評價。
關于新君威的評論和觀點,我們在它上市的這七個月里已經看到太多,輕易刷新第一代馬自達6保持的運動型中高級轎車銷量紀錄,就已經說明了它的受歡迎程度,對于它已經創下的成績和接下去的發展前景,我們已不需要什么擔心。一汽自主品牌奔騰能夠進入前十,擁有較高性價比的B70和今年5月推出的B50功不可沒。邁騰在經歷了兩年多的折騰、在經歷了幾次價格調整、在經歷了技術升級等工作后,終于逐漸找到了進入主流市場的感覺,但憑心而論,如果不是大幅度的優惠措施,專走技術路線的邁騰不一定就能夠為消費者所認可,當然了,跟在它后面的一些中高級轎車,競爭力倒也不足以撼動邁騰的位置,只能說,邁騰要想更進一步,恐怕很難。
關于奧迪A6L,一個本不屬于中高級轎車范疇的車型,之所以讓它出現在這個排名里,唯一的解釋就是:在高級車領域,它很“無聊”。根本找不出一個在數據上對它哪怕有一點威脅的車型。與其畫一張了無生趣的高級轎車銷量排行榜,不如把它放在中高級轎車陣營里,看看它的銷量有多么“嚇人”。半年賣了49061臺A6L,竟然能夠超越新天籟的45670,我真的猜不透它究竟為什么對中國消費者有這么大的吸引力。難道就因為它深入人心的“官車”形象?其實,說句不中聽的話,或許就是因為它這身“官腔”,才讓它如此自信地屹立于中國汽車市場,屹立于高級轎車銷量冠軍寶座而不倒,實際上,如今的A6L乃至整個國產奧迪車型,性價比實在是低得可以,除了TSI、DSG和部分車型擁有的Quattro四驅系統,我根本找不出奧迪如此高價的理由,同級車中的奔馳和寶馬,都開始放下高昂的頭顱像中國消費者獻媚,日系豪華車更是以性價比來慢慢蠶食這塊有著豐厚利潤的細分市場,我不知道低配置高價格的奧迪,什么時候才會有所感悟。
四、SUV市場
SUV市場同樣沒什么懸念。賣了近兩年的CR-V依然牢牢地占據著銷量第一的位置,終端市場上,現金么是不加了,但仍然存在著部分顏色和配置車型缺貨的現象,很多經銷商仍然要求客戶在4S店完成一定數額的裝潢,方可及時提車。能把一部幾乎沒有一點越野性能的城市型SUV賣到如此地步,恐怕就連“來者”都找不到了。當然也充分說明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越野性算個球,轎車化的駕駛感受和寬大的空間才是完美的搭配。瑞虎和跨界車逍客的入榜,同樣可看作城市型SUV大行其道的證據。
不過長城哈弗的銷量卻也表明了,我們的消費者隊伍中,終究還是有那么一群喜歡點越野感受的人存在,但仔細想想,如果不是因為較低的價格和較好的做工,如果還是多年前賽弗那份糙性,哈弗的日子不見得就會有多么好過。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豐田RAV4的表現,盡管現在還有一些網友抱怨它的out,盡管現在還沒法真正威脅到CR-V的市場空間,但從4月中旬上市到6月份,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能賣出去18376臺,一舉超越瑞虎進入SUV領域的前三,足見它的市場熱衷程度。當初在撰寫RAV4的評論時,我就說過,它們倆在一起,就是個“雙贏”的結果——“憤青”們還別生氣,真要給你們20到25萬,讓你們選擇一款城市型SUV,你還真沒什么可選的。當然,可以選擇森林人(對不起,還是小日本的車),但想想看,把這個標準交給中國最廣大的消費者們去選擇,結果會是什么?對了,我們可以耐著性子再等上大半年,瞧瞧上海大眾推出的途歡,能不能打破兩大日本品牌對城市型SUV細分市場的壟斷。
五、MPV市場
最后一部分是MPV市場。瑞風的遙遙領先,主要歸功于它較為穩定的質量和相對適中的售價,江淮汽車在賓悅、同悅尚不能挑起企業盈利大旗之前,不得不依靠這款MPV繼續為企業的發展賺取更多的利潤。但就整個MPV市場來看,受到公務車市場的嚴重制約,今年以來的表現并不如人意。就連GL8和奧德賽這兩款曾經輝煌一時的車型,也因為換代的臨近而逐漸失去往日的容光,目前尚不知道GL8的換代車型何時推出,但廣汽本田的新一代奧德賽則已經越來越接近上市的日子。基本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新一代奧德賽的推出,廣汽本田將在MPV這個市場里重新找回自信,并在一段時間內壓制上海通用GL8的表現。
這個細分市場里唯一稱得上亮點的,似乎只有上海大眾途安。6月份,這款在中國已經走過了五年曲折歷史的車型,終于首次突破了月銷量2000臺的大關。作為一款實際上非常適合家庭使用的小型MPV,它的高質量工藝和安全性能是毋庸置疑的,但高規格帶來的高價格,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發展,發展中的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和消費理念,也還沒有達到歐洲人那種實用至上的地步,因此只好感嘆途安的“生不逢時”。另外,6月份2144臺的銷量數字,我認為只是車市整體火爆后的一種偶然情況,如月銷量能夠維持在1500臺左右,就已經可以滿足了。
分析銷量數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特別是當大多數車型在這半年來的表現,通過數字的量化呈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到當前消費者們的價值取向,以及對汽車本身的要求。不過就如一些網友所說,賣的最多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我相信,培養自己的判斷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款車,這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