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如被稱為"汽車售后市場降價月"一點也不為過,幾家汽車
廠商揮舞的汽配降價大旗攪動了汽車市場,降幅10%到48%的大手筆讓人不禁覺得眾廠家在汽配領域不動則已,一動驚人。業內人士認為,支撐起這般"氣魄"的其實是廠商在售后服務的高額利潤。據了解,
北京的一些大型
經銷商,其主要利潤來源已經從整車銷售變為汽車售后服務了。
售后成利潤主來源
與一般消費品不同,汽車終生都需要保養和維護,這就使得其售后服務問題格外重要。
一汽大眾經銷商亞之杰伯樂市場部經理許天任在談到今年的利潤時說:“今年公司在銷售上基本沒有什么利潤,公司大部分的利潤都來源于售后服務。今年除了那幾款熱銷車型的經銷商能在銷售上獲得一些利潤外,其他的經銷商基本沒有利潤可言。”
上海大眾特約維修站李經理告訴記者“現在汽車銷售這一塊的利潤越來越低,在相同價格、同類產品的情況下,消費者更注重的是售后服務。由于上海
大眾有很大的客戶群,售后服務這塊的利潤高于汽車銷售方面的利潤。”一位汽車經銷商告訴記者:“目前,汽車售后服務的利潤相當可觀。例如維修和配件的利潤可達到30%-40%,最低也可達10%,而售出一輛汽車后的利潤最多也就5%-6%。”而
豐田經銷商常總說:“在今年的前半年,我們的利潤來源就轉移到售后服務上了。”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經銷商“今年賣車已經沒有利潤”的說法不一定真實,但其從售后服務上獲利豐厚卻是千真萬確。
配件價格戰開打
據悉,今年很多零部件生產企業都曾收到下游整車廠下調價格的要求,整車價格的下調在一定程度上壓低了零部件廠的利潤。如果說整車仍有降價空間,那么其零配件的降價空間也是顯而易見的,廠商的做法證實了這樣的猜測。
11月30日,
一汽轎車
馬自達6對一百多種相關配件進行調價,最高降價幅度達到40%。12月1日起,
華泰汽車配件價格優惠。12月9日,
吉利汽車208項配件價格大幅度降價。在針對與原配件的比較問題上,
一汽轎車
馬自達6備品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番大幅調價是在保證零配件純正、質優的同時,對用戶的讓利。許多廠家已經意識到售后市場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性。而早在今年9月29日,
上海大眾就突然宣布降低
帕薩特和
POLO的部分原裝零件價格。
李書福在針對汽車零配件的降價問題上曾說:“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走向真實,原來的市場存在著太多虛幻的成分。”
盈利模式與國際接軌 “產品-銷售-服務”被看做是汽車行業傳統的利潤鏈模式。以往在這個模式中,國內廠家所獲取的利潤主要來自于銷售,整車的成本與價格的懸殊也讓汽車行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暴利行業。從今年4月份開始,銷售這塊的利潤因為汽車市場寒流的到來縮水,面對降得沒了譜的車價,消費者變得麻木。價格下降已經沒法為廠商帶來多大的競爭力。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市場逐步走向成熟,汽車企業間的競爭將逐漸由產品競爭轉向服務競爭,傳統的利潤鏈模式的中心也必將會往后推移,這也成為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
國際上汽車業比較正常的利潤來源中,汽車銷售所占比例只有10%,售后服務卻高達50%,零部件銷售占10%,二手車經營占20%。在歐美等汽車業發達地區,汽車售后服務業被稱為是利潤豐厚的“大蛋糕”,整車銷售的利潤與它約為三七開。據統計,全球汽車零配件市場的年銷售額目前是55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