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汽車降價只是汽車行業競爭的“雛鶯初啼”,更大規模的價格戰將在2005年展開。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預言,中國汽車業將來的境況會比目前彩電業更差。
有庫存壓力就有降價可能 ———
東風雪鐵龍市場部部長艾亞克認為,庫存是推動廠家降價的最重要原因。
國內的供需關系、消費市場環境和進口車價格,是決定車價的主要因素。根據這些因素分析,我們預計,2005年中國汽車價格有8%10%的下降空間。
———華夏證券研究所研究員宋炳糰撰文認為,今年車市降價空間依然很大。
進口車買賣好壞,產品因素占60%,營銷占40%,而營銷中最主要的就是價格。
———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總經理丁宏祥預測,進口車市場將迎來新的降價潮。
廠家定價要對得起消費者 ———中聯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張超認為,造成目前市場“爛價”的根本原因是廠家當初定價太“黑”,給車價加上了一大筆離譜的超額利潤。
降價有一個限度,就好像吃比薩餅,降了價的比薩里面的奶酪就可能少一點,再降就再少一點,最后奶酪全拿走了,比薩餅就不是比薩餅了。
———德爾福亞太
總裁陳錦亞認為,降價對消費者來說未必是好事,因為汽車品質有可能同時下降。
他認為,2004年車市的冷淡是由媒體一手造成的,還有一些汽車專家勾結媒體煽風點火,又是拐點、車價崩盤呀,把車市給整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