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3enyw"><ol id="3enyw"></ol></sub>
      <sub id="3enyw"><ol id="3enyw"><nobr id="3enyw"></nobr></ol></sub>

    1. <sub id="3enyw"></sub>
    2. 自我欣賞背后警惕中國汽車“自主”狂躁

      2006-06-14 11:29:00 來源: 作者:汪靜等

      吉利老總李書幅近日指責明星買寶馬不買國車是“神經病”[相關報道

        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在經過近二十年的“寂寞期”后,突然于今年上半年集體發力。

        吉利汽車宣布斥資超過300億元再建兩家生產基地;一汽公布“2009年自主品牌車百萬輛”計劃;上汽集團設定“十一五”100億元自主品牌重點投資目標……有車界自主品牌領軍人物放言:“中國汽車不瘋狂就不能生存。”那么車企如此急切表現是為了什么呢?

        今年2月9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指出,中國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10年達到2%,到2020年達到2.5%以上。其中最直接的做法是:“充分發揮政府在投入中的引導作用,通過財政直接投入、稅收優惠等多種財政投入方式,增強政府投入調動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的能力。”

        真金白銀擺在眼前,企業要做的就是拿出好項目。但自主品牌卻有它的生長周期。用TCL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東生的話說:“自主創新能力的建立需要長期的戰略規劃和長期持續的投入,需要有規模市場銷售的檢驗和培育,特別是國際市場競爭的考驗和推動,不能急功近利。”

        從汽車產業自身發展規律來看,以豐田現代為例,他們花了近30年的時間去掌握自主研發過程并對其進行優化調整。《遠東經濟評論》認為,中國車企完全掌握產品研發技巧,并參與成熟市場競爭的周期是10~15年。即使考慮已有的投入,把周期縮短到三年甚至一年也未免“太刺激了”。

        國家自主項目的成功,能產生積極的示范效果。但如果此類項目一開始就定性為“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再加上種種政策優惠的誘惑,企業“走捷徑”的想法也就容易滋生。

        美國學者曾提出,中國經濟發展暗含急功近利的心態,這不僅反映在市場表現上,比如企業和消費者的急躁心理,更重要的問題是:政策應該如何引導?

        上篇:國家隊急于上場

        當汽車產業出現前所未有的自主創新高潮時,一汽和東風并沒有站在風口浪尖。

        作為國家隊的三大集團雖然行動顯得笨拙,但他們龐大的身軀終于在中央政府幾道金牌令箭催促下,吱呀呀地轉到了自主創新的主戰場上。

        一汽內部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為一汽有能力單干自主品牌,不能再寂寞;一種認為一汽家底不夠厚,現在只有先把高爾夫皇冠馬自達6的技術拿來套上自己的品牌。

        一位一汽集團干部說:“大家對一汽搞自主品牌看法不一,但老板被國資委和發改委逼著,必須拿出東西來。東北振興的資金就放在旁邊,一汽也想爭取。”

        一汽轎車總經理張丕杰承認:“我們的C301的確借用了馬6平臺的一些核心技術。”在一汽,我們可以在紅旗HQ3上看到皇冠的特征,在紅旗小型車上發現高爾夫的痕跡。

        然而,與民營企業不同的是,一汽這樣的國家隊,必須更多注意外界評價,以免影響在政府中的形象。

        對于外界關于一汽自主只是簡單抄襲的指責,一汽轎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葛樹文反駁道:“現在在自主研發上分兩大陣營,一個是原始創新型,從零開始;還有一種是在高端上做集成創新。我們覺得沒有必要為了自主而自主,完全可以整合資源。”

        現在,一汽希望能拿到國家的資金支持,特別是扼止人才流失所需的資金支持。此外,C301開發資金大于老紅旗,也需要進一步補充。一位一汽干部說:“我們雖然有困難,方式上也有些急切,但畢竟還是拿出了產品,這總比沒有多少家當的東風強吧。”

        現在,自主創新在車界人聲鼎沸,國家隊都希望拿到發展資金。但輪到東風發言的時候,留給他的時間和條件似乎都不存在了。由于主要資產已經投入到與日產的全面合資合作中,在外界看來東風的力量都扔給了東部沿海的合資企業,除電動車外,并沒有屬于他自己的自主研發力量。

        東風的說法是自主品牌不能只看乘用車,在商用車自主方面,東風的貢獻最大。東風公司黨委副書記范仲日前在一次會議上稱:“中國汽車工業50多年的發展歷史,取得的最大成績就是在商用車方面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一個有競爭力的自主研發體系,培育出了以東風、解放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

        但國家發改委專家并不滿意東風的說法:“乘用車對行業利潤的貢獻度和對技術進步的拉動程度,都是商用車無法比擬的。東風只能講過去的包袱比別人重,但并不等于可以撇清沒有發展出乘用車自主品牌的責任。”

        其實,東風除了失去歷史機會的客觀原因外,自身也有問題。盡管東風從去年開始銷售收入增幅居全國第一,但資金鏈仍然不能支撐自主研發的費用。像一汽那樣依靠外資也不現實,神龍剛扭虧一年,其他合資公司尚處在發展初期。東風日產乘用車利潤貢獻度最高;其次就是東風本田,但這兩家合資企業沒有向東風自主品牌轉讓過技術。

        東風顯然不愿意在這件事上再受別人批評。范仲說:“在這一輪自主開發中,如果把合資公司排除在自主創新之外,和我國改革開放大思路是相違的。”來自國家有關部委的最新消息稱,東風正在襄樊試制自主品牌的SUV,外形類似悍馬。這很可能是東風自主行動中最先端出來的一盤菜。

      鍵盤也能翻頁,試試“← →”鍵
      文章收藏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
      97香蕉超级碰碰碰久久兔费_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_91精品国产自产精品_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3. 
      
        <sub id="3enyw"><ol id="3enyw"></ol></sub>
        <sub id="3enyw"><ol id="3enyw"><nobr id="3enyw"></nobr></ol></sub>

      1. <sub id="3enyw"></sub>
      2.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精品 |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精品 | 中文字字幕国产精品 |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91密拍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