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分離的背后
能夠自己生產,而且可以自己銷售卻偏不銷售,一定有它的原因。長安福特為什么自己不銷售呢?據了解,福特控股馬自達并收購沃爾沃轎車之后,通過整合資源,將福克斯、馬3和沃爾沃S40統一在一個平臺上,實現共線生產,最大限度地節省成本。在向長安福特導入這個平臺時,同樣要生產3個品牌車型,包括福克斯、沃爾沃S40和馬3。馬自達堅持只有把銷售權放在一汽馬自達,才同意把馬3放在長安福特生產。
長安福特為了獲得馬3的生產權,在私底下同意了馬自達的條件。這就是它“自己生產,卻自己不銷售”的根本原因。
產銷分離的利弊
據有關專家指出,大多數汽車企業都是產銷一體,為的是讓生產利潤和銷售利潤一體化,確保投資者獲得最大利益,同時避免了產銷利潤在分割上的扯皮現象。
如果產銷分離,生產者要確保自己的投資利益,總經銷商要確保自己的銷售利益,兩者相加之后,只能減少零售商的利潤,增加消費者的負擔。至于在產銷量上的扯皮,市場信息交流的不暢通,生產商和經銷商的責任不明確等弊端更是企業十分忌諱的。
專家認為馬3在長安福特生產、在一汽馬自達銷售這種做法,弊大于利。且不說產銷分離的各種弊端都將被他們碰到,單指市場反饋信息不暢通這一條,就將影響長安福特作為生產商的長久發展。因為自己不銷售,就等于割斷了與市場的聯系,就不能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那么如何進行開發?如何進行產品改進?
誰制造產銷分離
相信長安福特不會不知道產銷分離的許多弊端,它出此下策恐怕是迫于無奈。那么,誰歡迎產銷分離呢?馬自達。
其實,馬自達也是長安福特的股東,為什么又格外青睞一汽馬自達?這就是馬自達的戰略所在。馬自達在中國沒有能夠控制的整車合資企業,它要保證自己的掌控權和利益最大化,就要將自己的產品統一于它參與合資的銷售公司一汽馬自達這個層面。它不僅要將馬3納入一汽馬自達,曾經還要將海南馬自達也納入它的體系,以保證馬自達品牌的統一性和整體利益。
有關專家指出,在產銷分離情況下,外商極有可能以所掌握的產品和技術為要挾,單方面要求將更多的利潤留在銷售環節。那樣的話,中方在生產環節的投資將不能保證它應得的利益,甚至可能是零利潤。中方50%的股份將被掏空。
那么,中國汽車生產企業面臨著現實的選擇,要么支持馬自達的戰略,滿足馬自達,被它指揮起來,最后形成它的集團化發展;要么按照中方伙伴的發展戰略,把馬自達一分為幾家,分別影響馬自達,最終形成幾個中資汽車企業集團化發展。
海南馬自達最終選擇了寧可與馬自達分手,也不進入它的銷售體系中去。
馬3如何復產
坊間預測,馬3將在6月底恢復生產,但恐怕不會那么樂觀。
此事最終的解決途徑可能有三種,其一,實現產銷一體化,由長安福特自產自銷馬3。這是一個最快的方式。
其二,進行產銷分離。解決的時間將延長。因為要重新向政府主管部門備案核準,但政府會不會批準?
如果政府批準,肯定要就保證生產企業的投資利益進行干預,相關各方就要談判切割利益,難度非常大;如果政府不批準,恐怕將無限期停產。
其三,馬自達與第三方談合資。現行國家政策提倡新的項目中的產品要打自有品牌,那樣,馬自達又得不到它想要的好處。
馬自達3今年3月在全國上市,同時開始媒體試車,并在4S店接受訂單。4月,廠家突然宣布停產。一個說法傳開:馬3被政府叫停。
據筆者了解,長安福特引進生產馬3是經國家發改委備案審查通過的,符合國家相關政策,任何部門和個人都無權叫它停產。
那廠家為什么還停產?
原來,長安福特在上報政府的備案材料中表明的是自產自銷。既成事實卻是長安福特生產馬3,一汽馬自達銷售馬3。這種做法顯然違反了《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和《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中的有關規定。因為長安福特既是馬3的生產商,又是馬3的總經銷商。在這種情況下,長安福特不能再委托別的機構做馬3的總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