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中國汽車業界,正處于由第一階段———先入者為王,到第二階段———產品致勝的上升期內,汽車企業各掌門人也紛紛使出看家本領,恨不能身插雙翅,飛奔進入第二階段,成為領先者。
然抑或階段發展需要,對內對外,無論國企民企,各家掌門人或多或少都沾染上“一言堂”。
有云:和其他大多數行業企業家相比,汽車類企業老總們的“一言堂”來得更為濃烈,究其原因,無外乎汽車行業市場化步伐較慢,而汽車行業正在突飛猛進之發展期,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所致。
欲探其詳,必先細數車企老大“一言堂”之表狀:
其一,皇帝情結之一言堂。所謂皇帝,自然是“天之驕子”,手握無上之權柄,“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其二,皇帝情結之好大喜功。所謂“皇帝”,泱泱大國,莫非皇土,蕓蕓眾生,莫非皇民。“大”本理所當然,求“大”亦在情理之中。其三,皇帝情結之重用太監和外戚,任人唯親而非任人唯賢。
細細考究,汽車業本身之特色,亦與此三表狀息息相關。
其一,一言堂之積極作用。管理本身并沒有定論,一言堂使局部權力無限擴大化,構成了絕對集中的管理模式。集中的管理雖然飽受經濟學家們詬病,但任何經濟理論和管理模式在兩個不同的經營者手里甚至能夠發揮出完全相反的效果。在企業中,一個皇帝的存在未必是件絕對的壞事,某種程度上,對在高速發展中的汽車企業而言,諸多事務必須需要快速處理,而一言堂的決策能夠與高速度吻合。而對于經濟發展體而言,有時候,決定無論對錯,時機和堅持才是最重要的。
其二,好大喜功之存在合理性。20多年前,中國汽車業剛剛重新起步,汽車行業有諸多專家專門論證過一點:汽車行業是規模經濟,必須做大才能發展,直至今日,此論證仍是汽車之圣經。由是,汽車企業各地設廠,多多益善的經營模式有存在之合理性。
其三,任人唯親是無奈之舉。老實說,任人唯親勝過輕率用人。某種程度上,任人唯親能保證執行的通達,而輕率用人很可能導致用錯人,用愚人。更何況,汽車企業普遍存在人才匱乏癥,于老大皇帝而言,重用太監的很大原因是無人可用。汽車業的超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之一就是人才與行業發展速度不匹配,目前,汽車業界人才已經頻頻告急。無論是技術人才、國際化人才,還是營銷人才、金融甚至企業高管都相當匱乏,此種情況下,企業老總任用親人亦多無奈。
故云:在市場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之時,“一言堂”未必完全不可取。一言以蔽之,所謂皇帝,所謂家天下,所謂家長,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坦言之,“皇帝”并不好當。《春明夢余錄》記載;朱元璋“八日之間,內外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計三千二百九十一事。”也就是說,朱元璋平均每天要看兩百多份奏章,處理四百多件政務。睡覺都不得安穩,趕上個生病鬧災還得扛著,這樣高強度的工作,顯然超過任何一個職業。
于車企老大們而言,的確也在受著此類皇帝們的罪。從這點看來,車企老總個個都堪稱“勞模”,其中苦樂,只能自己扛著。
顯然,于汽車企業而言,“一言堂”優于“官員情結”,皇帝把企業榮辱于己融為一身,而官員則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只是短期內做個花樣文章,搞一團漂亮的所謂政績罷,此后諸事與己無關,當然,“昏君”和“清官”不同此列。
或云:車企老大們的些許“一言堂”亦能成為促進企業良性發展的積極因素。因為,眼下高速運轉中的汽車時代,不僅不能讓車企老大“皇帝”們高枕無憂,而且要求他們必須捋胳膊挽袖子干起來。時勢逼他們成為大禹,他們只能“三過家門而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