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本報《汽車周刊》曾報道,汽車“三包”將擇機頒布實施。消息發出后,不少讀者紛紛來電,詢問汽車“三包”的具體出臺時間以及大致條款內容。
不過,當記者與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取得聯系,并轉達消費者的疑問后,得知的依然只有“擇機頒布”。
工作人員態度謹慎,不肯透露其他任何具體信息。
這恐怕會讓許多消費者難以理解,但關注汽車的朋友也許知道汽車“三包”的難產經歷:從最初的草案擬定、到公示征求意見并予修訂,汽車“三包”已經“叫響”了5個年頭。
那么,該規定緣何如此難產?
利益糾葛拉長“產期”
事實上,從2001年以來,關于“汽車三包年內出臺”的消息一直沒有間斷過,但最終都不了了之。據了解,汽車“三包”規定光草擬就花了三年時間,從草案成文并開始征求意見至今也有整整兩年時間。
“三包”為何出臺那么難?湖北省汽車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付海認為,該規定與廠家和商家有著切身的利益關系。遲遲未能出臺,很可能是廠家、商家以及政府等各方利益對于政策內容的博弈。此外,條款的各項內容可能還不夠成熟,需要進一步細化。
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三包”的難產與政府憂慮出臺后的執行問題不無關系。一旦規定出臺,產品質量如何鑒定?由誰來鑒定責任并保持鑒定的客觀公正性?這些問題都是必須提前考慮清楚的,否則出現后患就難以彌補。
“一旦實施汽車‘三包’,將會極大增加廠家和商家的賠付率。這樣就需要汽車廠家通過資源整合、重組以后理清各自之間的關系,才能明確責、權、利,即使出現問題也能保證消費者的利益!备逗娬{,而且汽車產品不是一般商品,它是由成千上萬個零部件組成的復雜機器,因此在問題的裁決上,容易引起糾紛。
消費者望穿秋水
長期以來,投訴難、調解難、賠償難是困擾汽車消費者的首要問題。湖北轟動一時的“砸奔事件”、以及本田CR—V車主集體游街,都是汽車維權難的生動寫照。
由于“三包”規定將在“誰銷售誰負責”的總原則下,對修、換、退三種情況作出具體規定。因此,備受消費者的關注。
車主楊先生幾天前曾打來電話,詢問“三包”的具體出臺時間。在得到“還不確定”的答復后,楊先生有些失落。據他講,2005年初,他曾購買一輛5萬元的國內某品牌轎車,但讓人無法接受的是,車子在使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竟然更換過大大小小50多個部件,單玻璃就莫名地破碎過兩次!皩嵲谑菦]有辦法,我想退車一直退不了,開吧又不敢開,只能等著‘三包’出臺,再嘗試維權!睏钫f。
而有車一族的方女士也一直在關注汽車“三包”的動向,她覺得,只有該規定出臺,心里才會踏實些。
“汽車“三包”的出臺實施,肯定會帶來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同時消費者也可以維護自己的權益,這都將極大促進汽車工業的發展。”付海說。
律師:“三包”將是必然
湖北首義律師事務所律師范金國認為,汽車作為日漸走入尋常百姓家庭的商品,其質量糾紛日益增多,和家用電器一樣,實行“三包”制度將是必然的。
該制度將大大緩解汽車消費中的質量糾紛,使汽車質量糾紛的解決做到有章可循,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和力度也將大大提高。同時也會提高汽車制造商和銷售商的產品質量意識,從而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汽車也是一種特殊商品,我國法律對汽車這一動產實行的是和不動產類似的登記制度,因此汽車“三包”制度首先要解決的是與登記制度的銜接問題,要順應登記制度!狈督饑強調,汽車質量缺陷的檢驗、鑒定的機構及程序,也應是汽車“三包”制度重點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