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表態: 東風日產的夢想還在更高處
編者按:對于一個汽車企業來說,5年是一個什么樣的時間段?它可以是一段品牌壯大的過程、一個修煉探索的機會,也可以是一個市場培育的周期、一段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升級換代的必要期限。東風日產的這5年,最大的收獲并不是高速的增長數字,也不是令業界艷羨的市場占有率,與超越同行、進入行業前5名的宏偉目標相比,它的企業文化和由此帶來的品牌口碑更值得人們關注。
不長不短的5年,可做的事太多了,能把該做的事做得體面、做得恰到好處、又不顧此失彼的,卻是屈指可數。在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看來,東風日產算不上最有沖勁的企業,但成立5年來,該做的事都做了,談不上恰到好處,但也是有條不紊。
最新統計顯示,6月,東風日產新車銷量達到31409輛。上半年,東風日產總銷量累計達159268輛,超額完成上半年銷量目標近1萬輛,同比增長24.3%。其中逍客上市3個月的累計銷量達到11079輛;驪威僅6月銷量就達到7757輛,1~6月累計銷量達33910輛,兩項指標均高居緊湊型兩廂車細分市場第一名;被譽為“A6/" target="_blank" >中級車常青樹”的頤達、騏達6月銷量12456輛,半年累計銷量65179輛,穩居所在細分市場前三名;新一代天籟以19.08萬~33.28萬元的價格6月上市,目前銷售火爆。
盡管還未進入乘用車企業第一梯隊,但相對其他提前進入市場的對手,東風日產的成績已令人刮目相看。今年6月,東風日產的市場占有率已提升至5.4%,雖然相對兩個大眾17%的市場占有率還差得很遠,但無論是大眾,還是豐田、本田,別人都是幾個合資企業一起算,而日產的轎車合資企業卻是東風日產獨一家。
相比銷量差距,東風日產在網絡和售后方面的差距卻沒那么明顯。隨著新產品不斷上市,東風日產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也在日益完善。2004年年底只有150家4S店,到現在已發展到300家,3年里翻了一番。產品種類和店鋪不斷增加,營業人員的培訓和教育也在緊緊跟上,以保證優質的服務質量。美國權威調查機構J.D.POWER在2007年7月公布的各汽車品牌售后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東風日產名列第二,以一個百分點之差僅次于德國的奧迪。
“日產式管理和東風式管理的最佳平衡狀態,就是跟隨著市場的變化和企業的成長一直處于動態之中。對其摸索是一個長久的挑戰。”任勇承認,5年來,中日雙方雖處于磨合當中,但對市場的重視程度卻是一致的。
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悉心把握,是東風日產取得成功的關鍵。如果說東風日產誕生初期的藍鳥和陽光是憑借日產強大品牌號召力制勝的話,騏達和頤達的成功則要歸功于東風日產對細分市場和消費者深刻的理解,目前它們已經牢牢占據中級轎車市場的前三名地位。當駿逸打下東風日產的MPV市場江山時,軒逸和天籟已經攻下中高級轎車市場的堡壘。驪威的“全時多能”概念,改寫了小型車市場的競爭格局,而驪威勁銳版的推出,則為該品牌占據細分市場再加籌碼。
隨著逍客和新天籟的成功上市,東風日產在各個細分市場都布下了重要的“棋子”,為東風日產的全局制勝奠定了基礎。即使在今天看來,這些棋子都堪稱“妙手”,體現了東風日產出色的布局能力。
2003年東風日產成立,合資雙方度過了一段甜美的“蜜月期”,2004年汽車行業的突然變冷讓東風日產也進入艱苦的磨合期。在經過深入的溝通和思考之后,東風日產的中日管理層擱置爭議,積極尋找新的整合道路。雙方沒有在具體問題上糾纏不休,而是回到合作的原點,通過了《東風日產共同綱領》,通過建立東風日產“基本法”的方式,樹立了新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了具體管理和市場活動行為準則。
“在中國市場上,幾天就有一款新車型推出,所以,我們推出的車不能埋沒在眾多車型之中,它一定要成為用戶愿意經常去看、經常去買的車。”東風有限公司總裁中村公泰曾如此定義東風日產的差異化。其實,這個基調已經在東風日產執行了多年,并且已成為一個基本策略。
在中村公泰差異化論調的背后,有兩個極為關鍵的潛臺詞:一是要有獨特的賣點,二是銷量要足夠大。盡管東風日產在各個區隔、各個細分市場以每年兩款以上新車型的速度導入了8款車,其推新車的速度堪稱同類品牌之冠,但每一款車型無一不是基于這兩點而推向市場的。這也證明了東風日產沒有極具代表性的車型,但總銷量卻一直位于市場前列的原因。
相比一般企業單純的“贏利目標”,東風日產的企業計劃卻涵蓋了多種“人性化”內容。任勇在概括2007年收官的“23”計劃時表示,“一是兩個伙伴合作,二是兩位數成長,三是保持有盈利、高質量經營,應該說我們已圓滿完成。東風和日產已經確立良好關系,我們是同行中最沒有合資企業味道的。”
在圓滿完成“23”計劃的基礎上,東風日產正式啟動2008~2012年中長期事業發展計劃——“13”計劃,該計劃從研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物流、營銷體系建設和客戶服務能力等多個方面,為企業的未來做了定位。當然,也包含超越同行、市場占有率進入行業前5名的宏偉目標。談到超越,任勇說,“超越不只是銷售數字的提升,比行業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塊這么簡單,關鍵是夯實了基礎,我們的夢想還在更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