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親抓國產化 國務院不容“瓜菜代”
1988年7月1日,在上海桑塔納國產化共同體成了大會上,時任上海市市長不久的朱镕基在大會結束前作了長篇講話,其中介紹了當時中央和國務院對桑車國產化的重視程度。
相關新聞:
C-NCAP碰撞結果:國產汽車問題依然存在
車展回顧 SUV篇之國產當自強
米其林內外交困 08國產新車紛紛“放棄”
市場趨緩 大眾叫停CC/推遲高爾夫Ⅵ國產!
“我沒來上海以前我就一直在抓桑塔納國產化問題。”
1987年6月,受國務院指派,朱镕基率一個強大的工作組來上海,專門調查研究和幫助解決桑塔轎車國產化發展緩慢的問題。當時朱镕基的公開身份是國家經委副主任。但事實上他是北京派來的“欽差大臣”。這也可以看作是朱镕基來上海抓的一項很有歷史意義的開創性工作。當時的上海經濟發展狀況遠不如廣東,落后于全國。所以,搞好國產化不僅是汽車行業的事,同時也是解決上海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中央對此非常重視。
一
在桑車國產化共同體成立大會上,朱镕基對自己提議成立的“桑塔納國產化共同體”作了解釋。他說,“這是根據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指示,和上海的同志一起來推進這項工作。”在這之前,連姚依林副總理都來滬親自參加過桑車國產會議。上海更是全力以赴調動全市的力量抓這項工作。先后成立了由各委辦和部門及銀行領導組成的“上海市支援上
海大眾建設領導小組”,正負組長由上海市的主要領導擔任,后來又專門成立了“上海桑塔納國產化橫向協調辦公室”。由此,桑車國產化成了全國矚目的項目。大家知道,朱镕基在任國家經委副主任時,主管的是全國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工作。但他的出現,使得桑車的國產化的重要性上升到“生命線”的高度,這無論是對行業,還是對上海,甚至對全國都具有很大的示范意義。
自1985年上海大眾成立以來,桑塔納國產化進展緩慢成了建設上海大眾的瓶頸,兩年來的或產化進展只有2.7%,而且都不是主要零部件(輪胎、收放機、喇叭、天線和標牌),在與上海大眾先后成立和引進的北汽切諾基、天汽夏利國產化相比,上海的桑塔納顯得太慢了,沒有達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預期目標。而問題還不僅于此,有人反映到北京,說在桑車國產化問題上,外方在用德國標準掐中方的脖子,中方又太軟弱,在合資企業里沒有話語權等。這樣的傳言,在還沒有走出文革陰影,受計劃經濟思維左右的背景下,桑塔納國產化問題顯然就成了事關政治和經濟的大問題。
同年6月,在一次上海市經委召開的“國產化”報會上,朱镕基談了北京的這些批評意見和怨言,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點,即國產化進度太慢,上海一味地堅持德國標準,不符合國情,主張降低標準等。當時任上汽董事長的蔣濤在向朱镕基匯報時首先表示,北京對上海國產化進度不滿意的心情可以理解,其實上海自己也不滿意,并實事求是地介紹了上海的實際困難,如生產裝備落后(都是五十年代的),管理跟不上,技術落后,員工沒進過崗位培訓等。
但認為都很努力,表示解決此問題需要時間和過程。針對有人提出降低國產化標準的意見時,上海表示堅決反對。理由是,第一,堅持高標準國產化的目的是要建立自主的現代化轎車工業;第二,降低標準只能欲速不達,外方也不會同意(讓人家的產品標準從80年代倒退到50年代),第三,即使要降低標準也要由中外雙方簽字同意才行。他最后說,中外雙方經商討拿出了解決方案,即把對方配套商引入中國,對口合作,先易后難,分布實施,但企業改造人員培訓設備更新需要資金投入和支撐,但表示矛盾不上繳,與上海市政府協調解決。
朱镕基聽后沒有表態。陷入了對桑車國產問題的思考。之后也就沒有再聽到類似的抱怨和批評。上海大眾原總經理王榮鈞在回憶朱镕基抓國產化時說,有一次他帶了兩張當天在總裝線轉轂試驗臺上拍攝的輪胎爆裂的照片給朱镕基看。他說,設備、模具是進口的,橡膠也是進口的,結果還是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后來查明是生產現場管理問題)。如果出廠在行駛中發生這樣的問題怎辦?朱镕基震驚了。他說,如果這樣的國產化,每個零部件都相當于坐在了火山口上,這樣不行,不能瓜菜代。
由此,朱镕基堅決表示,“桑塔納國產化要100%合格,降低0.1%我們都不要。”此時的朱镕基已經意識到國產化嚴要求高標準背后實際上是一場攻堅戰,事關桑塔納命運和前途的較量。而從長遠看,這是在為中國轎車工業的發展打基礎。他看到了上海碰到的困難要比想象中還要困難。當時不少桑車的配套件連一汽、二汽等央企和大廠都不敢接,而上海的零部件企業又都是弄堂小廠。整個上海的經濟和工業基礎都很薄弱,居民的物資供應尚未擺脫票證和排隊的現象。此情此景,正如一為外國汽車專家所說,面對桑塔納,中國的零部件企業加起來等于零,幾乎沒有一家能夠配套,都要從基礎做起。這樣的差距,落后豈止是30年?除技術之外,還有管理和員工的素質……
二
國產化、進度、質量。這些關鍵詞就像一座座高山亟待攀登,去征服,它又像一個個問號,在向產業界和政界發出,這就是中國通向現代化的門檻,前面有一道道關卡需要過,需要闖……
嚴峻的現實,窘迫的尷尬,逼迫著從中央到地方,從部門到企業,要盡快促使桑塔納實現國產化,否則一旦CKD組裝指標用完還實現不了國產化,國家承擔不起巨額外匯的支出,上海大眾就難以為繼(當時組裝一臺桑車要用1萬美金的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