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汽車業(yè)并購案例 堪稱歷史“七宗最”
目前,中國汽車要購買包括歐寶、悍馬、沃爾沃在內的汽車大牌的消息,再次引起國內民眾的關注。大部分人表示期待,但也有不少質疑聲,包括能否消化、能否實現(xiàn)盈利、能否融入中國文化。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發(fā)生了大大小小數(shù)十起汽車并購案,當中可以看到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印度、日本、中國等國家的身影。本專題收集了堪稱歷史之最的并購案例,或許能夠為正在談判中的中國買家們提供一些借鑒。
一.最成功的收購:
合作時間:1964年至今
點評:
大眾這次并購有點運氣成分,但不管怎樣它成功了,甚至稱得上是近五十年來,汽車界最成功的一次并購。
或許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目前奔馳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奧迪,曾是它的全資子公司。出售奧迪,或許是奔馳有史以來的最大遺憾,但換個角度來看,卻是大眾歷年來最成功的收購。奔馳之所以出售奧迪,是因為當時這個品牌嚴重虧損,每年要倒貼大量的金錢。相似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奔馳與克萊斯勒的合作上,這樁堪稱世紀第一大并購案,最終也是以失敗告終;收購一次就失敗一次,奔馳也該好好反思一下了。
大眾當時買下奧迪,并非看中它的品牌,而是看重它的工廠,當時大眾一得到奧迪位于慕尼黑附近因戈爾斯塔特的工廠后,便立即開始制造供不應求的熱門貨——甲殼蟲,奧迪卻被“束之高閣”。如果不是哈恩的堅持,奧迪恐怕從此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哈恩,與中國全面合資生產時的大眾集團總裁,在世界汽車和中國汽車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奧迪的真正復興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當時大眾負責人皮耶希(出自著名的保時捷家族,日后曾經(jīng)擔任大眾董事長)以個人對于機械的狂熱嗜好,為奧迪開發(fā)出包括全時四驅在內的一系列尖端技術讓公司享用至今,正式樹立起以科技為核心的品牌策略。
二.最短命的收購:
大宇收購雙龍
合作時間:1997年底~1999年
收購方式:雙方合作
點評:
收購肯定需要其中一方擁有強大的資金和實力,否則,一切免談。
對于大宇和雙龍的現(xiàn)狀,大家并不陌生。前者歸屬于通用,后者被上汽收購。但在此之前,曾經(jīng)發(fā)生過大宇收購雙龍的一幕,只不過時間很短,1997年底開始,1999年就宣告結束,中間只經(jīng)歷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兩年,在汽車的時間概念里,也許只相當于兩個月吧。
這次收購的起因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大宇汽車和雙龍汽車“百病纏身”,在韓國政府協(xié)調之下,兩者宣布重組,期望“弱弱聯(lián)合”渡過難關。然而,雙方的“閃婚”沒有互相幫助,反倒互相拖累,最終不得不以“閃離”告終。
三.最盲目的收購:
通用收購薩博
合作時間:1989年底~2009年
收購方式:通用花費30億美元,這次轉手至今無人出價。
點評:
“不缺錢”時要想著日子也有難過的時候,風光時還需要“未雨綢繆”。錢可以亂花,但世上沒有后悔藥吃。
通用破產,是汽車界有史以來最大的“悲劇”,而薩博是造成悲劇的主要原因之一。1989年,通用以30億美元收購薩博。一直到破產,這30億美元也沒有掙回一美分;一直到破產,通用也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收購理由;一直到破產,通用沒有提出任何盈利計劃。如果留意市面上薩博銷售的汽車,外觀、內飾都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風格,說好聽點是“堅持傳統(tǒng)”,說得不好聽那就是“跟不上潮流”。薩博本身也很“委屈”,自從被收購那天起,它就被“遺忘”了,一直到今年通用破產時才被記起;但被記起并非好事,它成為通用第一批明確要出售的品牌之一。
四.最笨拙的收購:
合作時間:2008年至今
收購方式:塔塔以23億美元的現(xiàn)金收購捷豹路虎。
點評:
沖動是要受到懲罰的,如果等到今天再收購的話,估計只需花一小半的費用。
23億美元買下豪華車品牌捷豹,而且還“買一送一”多送一個路虎,看上去再也沒有比這更美妙的買賣了,而印度塔塔收購捷豹路虎就是如此。買賣達成的當天,國內許多媒體還在高呼,為何中國汽車集團攤不上這種好事?但在今天看來,不得不佩服福特當時的勇氣,也為印度塔塔的“笨拙”感到惋惜,塔塔不得不戴上“最傻的一個傻瓜”這頂帽子了。
雖然現(xiàn)在斷言這樁收購的失敗還為時過早,但之前業(yè)績良好的塔塔受到路虎捷豹的拖累,已成不爭的事實。走出國門并非易事,塔塔和國內許多本土汽車一樣,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五.最聰明的收購:
上汽收購榮威
合作時間:2007年至今
收購方式:上汽以6000萬英鎊的價格購得羅孚部分知識產權。
點評:
花小錢,辦大事,上汽這次并 購堪稱經(jīng)典。如果不是后來南汽“橫插一腿”,估計上汽能用更低的價格買下整個羅孚。
上汽收購并成立榮威,推出榮威750和550,這算是最為聰明的收購行為了。上汽僅僅花了6000萬英鎊,就獲得兩款主力車型的知識產權和研發(fā)隊伍。21世紀什么最值錢?人才!上汽榮威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國內品牌形象最好、檔次最高的本土汽車品牌,而“收購”來的英倫血統(tǒng)實在是功不可沒。
六.最失敗的收購:
合作時間:1998年~2007年
收購方式:雙方聯(lián)盟形式。
點評:
并購中,企業(yè)文化是最關鍵的關卡,這一關過不了,其他的都免談。奔馳并購屢次失敗都源于此。不過奔馳應該慶幸,幸好賣得早。
1998年,奔馳與克萊斯勒達成“平等合并”的協(xié)議,完成了世界汽車史上規(guī)模最大、資金最高的一次并購,可以稱之為“聯(lián)盟”。但由于雙方品牌理念不同,產品線缺乏互補性,雙方技術共享程度較低,直接導致了雙方的合作充滿艱辛。前前后后,奔馳為這個聯(lián)盟投進的金錢已難以考究。2007年,奔馳本身業(yè)務收入頗豐,但由于克萊斯勒的巨虧,最終聯(lián)盟報出16億美元的虧損額。2007年,奔馳宣布退出聯(lián)盟,克萊斯勒的股份由私募基金Cerberus資本管理公司接手。
七.最不被看好的收購:
騰中重工收購悍馬
合作時間:2009年起
收購方式:騰中重工花費5億美元收購悍馬。
點評:
這一收購在國內引起了最大的爭議,大部分人均不看好。但目前看來,騰中重工一意孤行的可能性極大。
通用、福特、克萊斯勒陷入困頓是事實,但它們放出來的品牌和資產到底是“黃金”,還是“黃沙”,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悍馬自1940年誕生以來,先后在威利斯公司、凱賽-吉普公司、美國汽車公司、AMG汽車公司、LTV公司和Renco集團等近10個汽車公司之間轉手,通用是最后一個“玩家”。實力雄厚的通用尚且救不活這個品牌,騰中重工即使買下它,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承受它的年年虧損?
記者觀察:小心大集團反撲
通用破產、福特兜售不良資產、克萊斯勒重組……這些汽車大鱷“大手術”之后,是“破繭重生”還是元氣大傷、一蹶不振,目前還很難判斷,但多數(shù)人認為,成功幾率頗高。與此同時,在金融危急中受影響較小的豐田、大眾和現(xiàn)代將在未來幾年大肆擴張在全球的汽車業(yè)版圖。所以,原本以“小而巧”著稱的本土汽車對于并購一事要慎之又慎,不要背負起根本背不動的包袱,還需提防上述這些汽車大集團的反撲。
新通用已經(jīng)明確表示,別克是通用最核心的資產之一,言下之意,中國市場的重要性絲毫不遜色于北美市場,這意味著,未來幾年新通用在中國會有大的動作,福特、克萊斯勒也是如此。當前,本土汽車不要想著走出國門,而是需要抓緊時間練好“內功”,以迎接未來幾年汽車行業(yè)新一輪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