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今年全球汽車業界的關注焦點,經由1月份的底特律、3月份的日內瓦、10月份的巴黎,最終聚焦在11月份的北京。作為2006年度全球A級汽車展覽會的收官之作,第九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將于11月19日起,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和全國農業展覽館隆重上演。 規模龐大 人氣鼎盛 兩年一屆的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自1990年創辦以來,至今已走過17年的發展歷程,該展會每逢雙年舉辦一屆,與始于1989年、每逢單年舉辦的上海國際車展,并稱為全國兩大汽車展會。而從規模、人氣各個方面來看,北京車展無疑要在上海車展、以及每年一屆的廣州車展之上。 |
![]() |
如今,北京車展已從僅十萬觀眾的汽車產品展銷會,發展成一個真正的國際品牌汽車專業展會。2004年第八屆北京車展,展出面積達11萬平方米,參展廠商1500家,觀眾總人數46萬,5000多名中外記者參與報道,四項數據均創下歷史新高。而本屆展會更會啟用農展館13000平米的新展館,展覽總面積比上屆有所增加,超過12萬平米;另外,國展一號館二層將被開辟為豪華車展館,整車展出面積因此增加8300平方米。 缺席上一屆北京車展的保時捷、法拉利與瑪莎拉蒂等頂級跑車,本屆會以制造商身份悉數參展;戴-克旗下的道奇,本田旗下的Acura謳歌,也將首次在中國車展亮相。預計本屆北京車展的觀眾人數會超過50萬,日均觀眾流量6萬人以上,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
![]() |
![]() |
10款新車全球首發 當然,要評定一次展會的重要性,不能單看觀眾流量與規模大小,全球首發的新車數量更能昭示展會的含金量。據主辦方介紹,在本屆北京車展上,全球首發的量產車與概念車數量,合計多達10款,遠遠超越以往在中國的任何一屆車展。 由于北京車展的存在,今年夏天舉行的廣州車展“備受冷落”。雖然本屆廣州車展在參展規模上并沒有縮水,但是在“內容”上嚴重缺乏亮點,多款國內新車爽約廣州車展,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首發車型只有日產駿逸Livina Geniss,國產重量級新車也只有長安福特兩廂福克斯。新聞賣點的欠奉,讓不少參與廣州車展的媒體感到頭痛不已。 |
![]() |
北京車展則沒有這方面的擔憂,除了10款全球首發車型之外,爽約廣州車展的國產新車也將悉數登場,一汽豐田第十代花冠、一汽天津威志等合資和自主新車,已鐵定將出現在北京車展上。而包下了整整一個展館、首次在中國聯合參展的戴-克集團,也將帶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的三輪機動車。除此以外,不少廠商還將會在本屆展會上發布重大新聞消息,因此,媒體們需要擔心的不是新聞賣點是否足夠,而是能否忙得過來。 |
北京車展 |
|
2004年第八屆北京車展使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的全部展覽場地,及全國農業展覽館,展出面積達11萬平方米。由于新展館未建,06北京車展還將于老國展舉行。 | ![]() |
![]() |
||
|
2004年北京車展共有1500家參展商,其中國內企業1200家,此次會展吸引了絕大部分世界主要汽車廠家參加。 | ||||
|
2004年參展車輛總計520余部,國外送展180部,國內送展340部。北京車展上諸如凱迪拉克Sixteen等多款極具震撼力的車型都是首次在國內亮相。 |
上海車展 |
![]() |
![]() |
|
2005上海車展使用04年建成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全部7個室內展館,2個臨時展棚和室外場地,總規模12萬平方米。 | ||
|
2005上海車展有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1036家展商踴躍參展。 全球知名汽車制造廠聯合公司各相關品牌全線出擊,世界汽車巨頭6+3悉數到場。 | ||||
|
2005上海車展共展出整車693輛,其中轎車、面包車649輛,大客車、商用車44輛,直接從海外運來的整車達140輛。 |
廣州車展 |
|
2006廣州車展設在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號稱亞洲最大的會展中心。展出總面積達88000平方米。其中整車展區68000平方米;零部件/用品展區20000平方米。 |
![]() |
![]() |
||
|
2006廣州車展參展企業386家,其中整車企業59家,零部件/用品展區參展企業327家。 | ||||
|
2006廣州車展整車展出車輛485輛,概念車15輛,舉行新車發布會33場,發布新車68款。 |
![]() |
|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北京車展的規模與地位也是水漲船高。但是正如很多高速成長的事物一樣,北京車展也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具體到參展和觀展上,北京車展不盡人意的地方主要有四點:行車難,停車難,就餐難,入住難。 每屆北京車展期間,國際展覽中心周圍的交通都會變成一個惡夢。盡管每次都有不少交警參與疏導,但是國際展覽中心東側(正門)和西側(后門)的兩條馬路顯然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車流量,尤其是狹窄的西側馬路,短短數百米的路程往往需要堵上半個小時才能通過。 當你好不容易把車開了進來,又可能會面臨另外一個惡夢--沒有停車位。據介紹,本屆車展在國展周邊的官方停車場容量僅有1000輛,為了分流,組委會不得不在奧體中心、工人體育場增設觀眾停車區約2000余輛,并安排班車接送觀眾往返于奧體、工體與國展之間。因此,假如你不能事先確保停車位,千萬不要直接駕車前往國展。 即便你成功解決或避開了上述兩大難題,就餐難的問題還在前面等著你。由于參展人員、觀眾與媒體人員大都會在國展逗留至下午,因此午餐問題就只能在國展周邊解決……詳情>> |
|
![]() |
![]() |
![]() |
|||||
|
|
![]() |
![]() |
|||||
|
|
![]() |
毫無疑問,北京車展已經是中國第一車展,但是其影響力距離國際一流尚有差距。國內車展經常以參展面積“說事兒”,如果僅看面積的話,北京車展、上海車展甚至廣州車展都在只有8萬多平方米的北美車展(底特律車展)之上。因此,要評定一個車展的影響力,不能單看規模,還是得看首發新車的數量。今年初的北美車展上,全球首發量產車20款,全球首發概念車11款;而去年的東京車展上,首發新車更是多達79款。可見,北京車展與全球四大車展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除了四大車展之外,目前影響力在北京車展之上或者與之相當的,還有日內瓦車展、倫敦車展、漢城車展、紐約車展、洛杉磯車展、巴塞羅那車展、曼谷車展等等。 誠然,中國汽車市場潛力之巨大,注定了北京車展在汽車業界的重要性,但是要進一步提高國際影響力,還得依靠本土汽車產業的發展。全球四大車展所在的國家,無一不是汽車生產大國,擁有著實力最雄厚的跨國汽車品牌。只有當中國的自主汽車發展成真正的國際品牌,當中國的自主企業生產出真正的全球車型之時,北京車展才有可能真正躋身全球一流。 |
![]() |
![]() |
設計:錢進書 制作:吳小明 編輯:林國堅 譚慧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