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性超高的另類SUV 試駕雪鐵龍云逸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有了天逸C5 AIRCROSS的先期上市,當看到云逸C4 AIRCROSS時就不會被它的另類造型驚到了。這兩款車型已經成功塑造了雪鐵龍AIRCROSS車系的家族特征。云逸C4 AIRCROSS在歐洲叫做“C3 AIRCROSS”,國產后甚至更改了名稱。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它源于歐版C3 AIRCROSS,但同時又以國內消費者的需求進行了調整,客觀來說,它比歐版更好了。不過,記住它的中文名就好了,云逸。
![]() | 體驗讀圖模式 |
前不久我們已經對云逸做了靜態評測,以及相比歐版增加的“斑馬智行”系統進行了介紹,這次試駕將主要針對兩款動力總成(1.2T和1.6T)的駕駛感受以及試駕過程中關于車輛的易用性進行介紹。如您想了解靜態評測內容,點擊下圖進入文章:
天逸相比歐版車型改變名稱,其實也為了避免跟東風雪鐵龍現有車型命名重合,導致消費者對級別劃分不清楚。SUV系列中東風雪鐵龍現有C3-XR,這樣很容易跟在名稱上C3 AIRCROSS撞衫。而且,從尺寸上云逸說是小型SUV也行,說是次緊湊級SUV也可以。另外,云逸是一款“長軸版”車型,這也讓它對于更名更加有底氣
![]() |
雪鐵龍C4 AIRCROSS 2018款 基本型車型首頁 | 參配 | 圖片 | 點評 | 論壇 | 經銷商 預售價:11.58萬 | 搶先試駕 |
加裝了Airbump越野套件
側面的裝飾條有所調整,增加了大面積的黑色CROSS風格套件,越野感更強了,同時遇到一些低矮的樹枝也能起到保護作用。
“斑馬智行”系統
“斑馬”系統是基于Alios阿里云萬物互聯智能操作系統,自帶AI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為車而生的服務生態系統。該系統擁有AI智能語音指令,也就是之前已經在MG車型上使用“你好,斑馬”系統。除了各種互聯功能外,我最喜歡的就是它自帶蝦米音樂,聽歌方便多了。
軸距增加到2655mm(+60mm)
其實對于小型車來說,軸距加長是非常人性化的一件事,本田早就這么做了。確實,中國消費者已經越來越忍受不了后排空間小了,各個級別的車型都在努力改善空間,何況小型車先天后排小的問題。云逸增加60mm后后排空間和繽智、柯米克已經不相上下。
目前,我們的試駕車中提供了兩款內飾配色,橙色/黑色,藍色/黑色。和外觀一樣,云逸的內部也使用了大量圓角矩形作為設計元素,這也算是雪鐵龍開辟出來的一個全新理念。再配上兩款比較跳躍的顏色,這款車真的需要一個超年輕的心態才能hold住。
這應該算是我做過的最柔軟的座椅,應該算是雪鐵龍車型中最軟的了,甚至比“沙發廠”日產的還軟。而且,作為一臺尺寸不大的SUV,坐墊依然非常厚。所以,完全像是沙發一樣,坐著有一種癱上去的感覺。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柔軟的座椅。有很多人偏愛硬一些,支撐好的座椅。這個取決于個人體質和偏好。和它的設計一樣,它只取悅一部分人。
作為小型車來說,儲物空間很合理。但是,注意到一個小問題,前排竟然沒有杯架。但是,車門儲物槽里有一個杯架,但周長比較大也不適合放水瓶,且大家一般也沒有把水放在車門上的習慣。所以,前排沒法放水很別扭。高配車型有后排中央扶手,扶手上有兩個杯架還算方便,但低配版沒有扶手,也就沒杯架了。
云逸提供了兩套動力總成1.2T三缸發動機和1.6T四缸發動機,均配備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這兩套動力總成已經廣泛使用在標致和雪鐵龍的車型當中,那么,搭載在云逸上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先來看看這臺1.2T版本,這臺發動機在國內已經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算是一款上市較早且相對成熟的發動機了。從產品層面來說,它一直不算是雪鐵龍的主打排量。而這一年多隨著各廠商越來越多地使用三缸發動機,雪鐵龍的這臺1.2T也逐漸被消費者關注起來。所以,這次的試駕活動,廠商也為我們提供了1.2T版本,我們就先來試試這款車。
這次的試駕車都是自動擋車型,從之前東風雪鐵龍和標致的1.2T車型來看,是都配有手動擋的,未來云逸是否會提供手動擋目前還不確定。對于自動擋車型來說,當然駕駛會更輕松,但也許會讓小排量發動機的不足表現得更明顯。
從動力表現來看,1.2T只能算是勉強夠用的水平。日常城市代步,不著急的情況下是沒問題的,輕柔加速感覺不到動力不足。但是,當你想開的快一點,比如快速起步,這時就能感覺到動力跟不上了,油門需要踩的比較深才有明顯的動力輸出。由于1.2T的功率不算大,所以,在渦輪未接入時會感覺比較綿軟。比如,在國道60-80km/h的速度行駛轉速通常在2000轉以下,這時候當你想急加速,發動機的扭矩是不夠的。需要稍延遲一下,當轉速超過2000后會有明顯的爆發,動力出來了但也會顯得比較突兀。
中低轉速的表現對于1.2T來說不是強項,這也和它較大的車重有關,相比308S等車型的動力要差一些。但另一方面,在渦輪介入后,尤其是2500-4000轉時動力是相當不錯的。所以,這臺發動機的特點是,渦輪介入前或者說2000轉以下動力不夠好,之后沒問題。
從震動和噪音來說,對比1.6T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震動會比1.6T有大概10%的增加,發動機噪音在高轉速時比1.6T也稍大一些,當然,1.6T在高轉速時也有點偏大。其它的隔音效果還是不錯的,沒有明顯的噪音傳入。
云逸的定位低于天逸,所以,云逸配備的1.6T其實是這臺發動機的低功率版本,高功率版本則應用在天逸和C6上。不過,橫向來看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是符合這個級別車型的標準的。最大功率123kW,最大扭矩245Nm的數據看上去和1.2T似乎差別不大,但就是這點差距決定了兩車完全不同的動力表現。
最明顯的同樣是中低轉速的表現,1.6T要自如的多,不管起步還是中低速加速能力都非常輕松,急加速時1.2T的拖沓感在1.6T上就完全不存在了。當然。這臺1.6T的動力表現還算不上激進,和它的高功率版本相比還是有差距的。但是,作為匹配云逸的發動機,這臺低功1.6T完全能滿足云逸的車型需求。總之,開著這臺車你會覺得,對于這個車型的車重、尺寸,用這個發動機都非常合適,任何區間的動力都隨叫隨到。沒有多好,但很合適。
云逸的調校還是延續了雪鐵龍的特點,比較側重舒適化,相比兄弟品牌標致來說會更偏舒適一些。這種感覺一坐上車就能體會到了,比日產還更“沙發”的座椅,以及同級車中少有的底盤厚實感,再加上懸掛偏軟的設定,這些特點加起來就說明了云逸的風格。而且,這種柔軟厚實的感覺在同級車中是很少見的,已經有點像中級車了。
云逸的轉向系統也比較中性,方向盤的尺寸適中,轉向力度和精度偏于柔和,操作很靈活但和底盤一樣都不屬于激進型的。所以,云逸的每個細節的調校都是匹配的,沒有任何一個操作是脫節于整體的。開著它有一種不緊不慢的感覺,舒適感是最突出的特點。這和它的外形倒也貼切。
和雪鐵龍標致一樣,云逸也是全系兩驅版,這對于天逸或者5008這個級別來說,沒有四驅系統是劣勢,但對于云逸這個級別而言,兩驅版才是最走量的。不過,話說回來,PSA集團也真該研發一套針對SUV車型的四驅系統了。
結語:
從試駕體驗來看,云逸是一款外觀個性十足的居家型座駕。最大的亮點還是來自于它的造型設計,這是決定它市場表現的重要因素。產品本身其實亮點也不少,比如超柔軟的座椅,后排大空間、斑馬智行2.0系統都是賣點,但這些賣點都是基于外形被接受的前提下的。太另類的造型一定會收獲一批消費者和粉絲,但勢必也會令一部分人群完全無感,畢竟天逸的銷量不算好。所以,價格也許會成為另一個重要因素,云逸11.58萬元的預售價或許會成為打動消費者的最后一環,對于一款不走尋常路的SUV車型,一個好價格或許會成為很多人突破心理因素去接受它的最好理由,也許從此就“路轉粉”了。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劉石磊)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