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 測試廣汽新能源Aion S 魅Max 630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時至今日,市場上純電動車型的選擇并不少,不過如果加上“基于純電平臺打造”這個條件,選擇一下就少了很多,尤其是在15-20萬家用轎車這個區間就更少了,廣汽新能源Aion S是為數不多的一個選擇。作為廣汽新能源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GEP的首款車型,Aion S與以往的“油改電”純電動車有什么不同?尤其在動力性能、續航能力方面會有怎樣的表現?接下來一探究竟。
這次拿到的試駕車為2019款 Aion S 魅Max 630,為全系的頂配車型,補貼后官方售價為20.58萬元。
![]() |
Aion S埃安 2019款 魅Max 630車型首頁 | 參配 | 圖片 | 點評 | 論壇 | 經銷商 商家報價:20.58~20.58萬更多優惠信息> | 分期購車獲取低價 |
動力方面,Aion S上搭載的是永磁同步電機(位于前軸),最大功率為135kW(184PS),峰值扭矩達到了300N·m,從動力參數來看,大概相當于一臺2.0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水平。變速箱方面則是大多數純電動車采用的固定齒比變速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魅Max 630版本采用的是寧德時代最新的811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了170wh/kg,這在同級中算是相當高的了。官方給出的NEDC綜合巡航里程為510公里,這個續航里程在同級中也是位居前列的。至于實際表現是不是這樣,這里先賣個關子,測試部分再見分曉。
我們體驗燃油車型時,動態部分最關心就是動力輸出的平順性,畢竟這是直接影響行駛品質的環節,同時也是最考驗廠商硬實力的(發動機與變速箱的匹配)。不過純電動車型, 是由電機與單速變速箱輸出動力,調校的難度相對來說就低不少,所以平順性表現都不錯,這也是純電動車的一大優勢,而實際體驗來看,Aion S動力輸出的平順性表現相當不錯,這也在我們的意料之中。
毫無疑問,Aion S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好,動力輸出漸進線性,無論是低速跟車還是激烈駕駛,動力是隨傳隨到。至于加速能力如何,我們實測百公里加速時間在8秒左右,實際開起來給到我的加速感比預想中要更強,因為電機的動力響應太快了,尤其是急加速時動力來得很及時,可以做到隨心所欲。
為適應不同人的駕駛需求,Aion S設置了ECO、Normal以及Sport三種駕駛模式(切換按鈕位于檔把后方,也可以在屏幕里操作),轉向與底盤變化不大,不過動力的響應就有明顯的區別。正如預想中一樣,ECO經濟模式下電門的響應比較慵懶,適合市區慢悠悠的游走,而SPORT運動模式下動力響應很快,超車最爽的一種模式。而Normal標準模式則偏中性,這也是最常用的模式,適用大部分用車場景。
相比之下,個人更想體驗的是另外兩種“隱藏”駕駛模式,即I-pedal和ECO+模式,可以通過方向盤左側中控臺的“I-PEDAL”按鍵進行模式切換(也可以在中控屏操作),按一下按鍵可進入到I-PEDAL模式,長按則進入到ECO+模式。I-PEDAL,即單踏板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踩下踏板就加速,松開踏板就減速,至于加速和制動多少,取決于電門的踩下與抬起多少。這種模式最早在寶馬i3上就體驗過,與我們平時的駕駛習慣明顯不同,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而ECO+模式可理解為I-PEDAL+ECO模式,是最低能耗的行駛方式,動力響應慢,回收能力制動力度大。
如果說動力輸出的平順性是意料之中的,那行駛中的底盤表現則是意料之外的,底盤的整體質感表現不錯。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低速通過起伏或爛路顛簸路面時,底盤對于震動的處理比較細膩,柔和而厚重,挺有高級感的;另外就是整個底盤給人感覺比較整,過彎時的側傾抑制也足夠到位,快速輾過減震帶也沒有多余的余震,不過顛簸感就比較明顯,尤其后排。這些表現離不開全新的純電動平臺布局,電池板布置在底部,降低車身重心,而且前后軸的配重也比較均勻,整車的動態響應并沒有想象中笨重。
少了發動機的聲音,低速行駛的靜謐性是電動車的優勢,尤其在需要加速的時候,這一點Aion S做得很到位,電機的聲音處理得挺好的,并沒有擾人的“滋滋”噪音。而在高速行駛,相對突出的就是路面傳遞過來的路噪以及風噪,不過Aion S處理比較到位,車廂靜謐性依然保持不錯。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