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期待的豐田純電動車來了 試駕C-HR EV
在廣汽豐田的家族中,C-HR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它一改以往豐田含蓄穩重的形象,走起了年輕個性的路線,它并不再追求純粹的實用,而是成了能夠寄托用戶情感的伙伴。所以C-HR不僅能夠吸引到年輕人,它的受眾人群可以覆蓋到四五十歲的消費群體。對這些人而言,喜歡最重要,價格貴兩三萬并非什么要緊事。
C-HR EV將這種個性完整的保存了下來,應該說喜歡C-HR的人,都不會將C-HR EV拒之門外。吸引眼球的年輕外觀得以延續,C-HR EV的前臉在展現自己EV身份的同時,也保留了很多燃油車的元素,例如雙層的中網設計,下方的隔柵造型變成了“貝殼”樣式,更好看了。事實上C-HR EV的造型要更顯張揚,前保險杠兩側的造型變化最明顯,類似于“秀肌肉”的動作,這也讓前翼子板的線條更加立體寬闊,有點像加了寬體的感覺。尾翼則是直接增高了20mm,不再是俏皮的“小鴨尾”。
內飾的造型也得以延續,包括軟搪塑的用料和舒適的座椅,都一并“搬”到了這臺C-HR EV上。不過這種搬運是有選擇性的,電子擋桿取代了機械擋桿,炮筒儀表盤被12.3英寸液晶儀表盤取代。C-HR EV的內飾確實少了一些純粹的機械感,當你手上摸的和眼睛看的都變成現代化電子設備后,你可能會失去些許駕控的欲望。
但這是見仁見智的事,因為不可否認液晶儀表的動態效果確實出色,畫面會隨著車輛的運動而運動,ECO模式下你的每一腳油門的控制,都能換來儀表盤上對應的動態效果。最重要的,儀表盤的顯示分辨率提升了不少。
同樣“搬”過來的還有空間。空間并非C-HR的賣點,這正是C-HR的大膽之處,而從實際的消費人群來看,多數選擇C-HR的人都是增購,對于后排的需求并不大。C-HR EV的后排壓抑感同樣是比較強的,門板的邊緣設計很高,導致頭部側面的窗戶面積比較小,再加上黑色的車頂,后排的壓抑也就在所難免了。但這并不會對C-HR EV造型多少影響,因為可以肯定的是選擇C-HR EV的人群,一定會是來自于選擇C-HR的這批人當中。
值得肯定的是后備廂的空間以及后排座椅放倒功能,也都一并“搬”了過來,電池組并沒有影響到C-HR EV的空間。試駕的車型是尊貴天窗版,備胎被補胎液取代,如果選擇尊貴版則是提供了備胎。我本人沒有使用補胎液的經歷,所以也無法說這種變化是好是壞。
在使用空間和座椅的舒適性方面,C-HR EV與燃油版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前排杯架的雙層設計依然還在。此前有人提到的車身高度增加10mm是因為后排座椅的高度增加了,但從實際的測量來看,應該并無增加。基于燃油版打造的C-HR EV發動機艙變得更空曠,這部分空間無法貢獻給成員座艙,也是比較可惜的。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