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數字化 試駕全新一代高爾夫
新一代的高爾夫使用了大眾最新的MQB Evo平臺,這個架構可以算是MQB的小變種,其升級點在電氣化系統。同樣使用MQB Evo平臺的還有奧迪A3、西雅特Leon、大眾Caddy、斯柯達明銳(四個車型均指最新一代車型,目前國內都還沒上市)。
而得益于使用MQB Evo平臺,新一代高爾夫在海外擁有1.0T、1.5T、2.0T三種汽油發動機、2.0T高低功柴油發動機、1.4T插混數種動力總成可選。當然,來到國內,目前就只有1.4T發動機可選,沒錯,就是跟老款車型一樣的那款1.4T,并且搭配的變速器依舊是老朋友——7速雙離合變速器。未來國產的新一代高爾夫還會搭載搭載最新的1.5T發動機,但首批上市的車型中就只有1.4T可選,不久后1.2T也會加入到車型中。
其實動力這一塊,新一代車型由于還在用1.4T+7DCT,動力參數和發動機型號都跟老款車型一致,所以整體開起來的動力感受也跟老款跟相近。1.4T動力依舊是家用滿意,但動力還是存在一個明顯的爆發點,在2000轉前車輛就像小綿羊,2000轉后動力刷一下就爆發出來,這樣的動力表現算不上線性。
駕駛模式依舊是經濟、舒適、運動和自定義,但無論哪一種模式,動力的明顯爆發點都是存在的,只是程度大小有差異。日常來開其實我反倒覺得運動模式更帶感,因為轉速容易保持在2000以上,這樣動力的輸出表現就變得線性,提速響應也更好。
7速雙離合變速器同樣跟老款一樣,正常行駛時都比較平順,只是起步和1、2、3擋之間切換會有結合感。運動模式下,換擋的動作會被放大,換擋的結合感更容易出現,這也算是運動模式的一個小權衡,將動力優先,平順性降低。
新一代高爾夫在國內懸架均為前麥弗遜后多連桿,而在海外,其懸架結構和材質就有多重選擇:鋼制前副車架、鋁合金前副車架、扭力梁后懸架、多連桿后懸架。其實新的MQB Evo平臺,其在機械結構上是沒有做出調整的,它真正的改變之處在于升級了CAN總線以及核心功能模塊的傳輸速度,以便駕駛輔助系統和娛樂系統更高效工作。
換而言之,這個底盤的質感,跟老款車型也是相近的。我們試駕的R-Line車型搭載了DCC阻尼可調減振器,根據不同的駕駛模式,其擁有運動和舒適兩種模式可選。在舒適模式下,其實我覺得整個懸架都是偏硬的,所以其側向支撐性表現較好,并且懸架對振動的處理十分高效,并不會出現太多余震。這樣的調校會提升運動性,讓整車變得靈活,但缺乏一點韌性的懸架對乘坐舒適性就不太友好了。而在運動模式下,懸架變得更硬,但在上班趕時間或者想路上爽一把時,這個懸架表現就會給你足夠的信心。
在轉向方面,新一代高爾夫手感還是蠻重的,而轉向時你可以感受到整車轉向的響應十分及時,跟隨性指向性也足夠好,我感覺轉向這塊要比上代車型更好一些。當然,有這個效果也得益于使用了鄧祿普SP SPORT MAXX 050運動型綜合輪胎。
全新一代的高爾夫,作為高爾夫家族的第八代車型,它有著兩個極端:保守與激進。保守方面就在于車輛的基本例如空間、駕駛感受上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改變。激進方面,為了數字化,采用了最新的車機系統、砍掉了大部分的實體按鍵,這兩個極端也反映出了大眾把未來押注在智能化的想法。大眾選的這條未來之路正確與否我們不得而知,但回到車而言,新一代高爾夫終究是來了,我們且看它的銷量表現究竟如何。(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杜慶煒)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