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圓滑的新A6L與剛毅鋒利的凱迪拉克CTS比美,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激烈碰撞,讓人目不暇接,實在是各有千秋。
比外形:選美大會
當“邊鋒設計”的理念被凱迪拉克第一次詮釋在量產車型上的時候,很多人都對CTS劃時代的獨特造型驚嘆不已。有人說它是豪放與不羈的美式風格的最新版本,有人說它充滿了男人的陽剛之氣,還有人說它就像周杰倫的歌一樣特立獨行,甚至有人懷疑這是否是來自地球的產品……其實無論是哪種說法,都是對CTS美的一種贊嘆,不是么?當這個由直線、平面和鋒利的棱角組成的"怪家伙"在你身邊滑過的時候,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會讓你不由自主地、貪婪地再多看幾眼,張開口,卻不知道如何去形容這種感覺……震撼?大概也就是這個詞兒了吧!
而新A6L卻無法帶來驚世駭俗,雖然大嘴式的中網同樣能夠吸引人們矚目的眼光,但這種設計上的突破卻會被認為是順理成章的更新換代。圓滑的大嘴與圓滑的車身是那樣的融洽和諧,完全沒有CTS如顛倒常規般顛覆人們的審美習慣。
嚴謹的德國人向來是不大喜歡冒險的,完美的圓弧車頂可以看作是上一代的延續:是這樣的設計太經典不舍得放棄,還是太超前以至于無法突破?總而言之新A6L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符合習慣的美,再挑剔苛刻的人也不會對此存有疑義,這大概也可以稱得上是經典了吧。
方和圓,前衛和經典,也反映了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情灑脫的美國人喜歡用"一鳴驚人"的手法來取得轟動效應,個性十足、無拘無束是美國人的天性,也是CTS的天性;而日爾曼人的嚴謹、保守和一絲不茍使他們的產品看上去循規蹈矩,但卻能以更長久的生命周期,影響更多的人。選美大會本來可以定出輸贏,但當參選“佳麗”的血統、種族和性格都完全不同時,這可以說誰更美嗎?
2. 奧迪 A6L VS 雷克薩斯GS430
比科技:走在高科技的鋼絲上
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雷克薩斯GS430在級別定位、車型尺寸、發動機排量等方面都與奧迪新A6L同屬一個檔次,以滿身高科技為賣點的它會否受到A6L的威脅?
也許和日本發達的電子輕工業有關,豐富的電子裝備是日系豪華車的特色之一,而這些新鮮的科技也成了許多人選擇購買的理由。反觀近幾年的德系車,從空氣懸掛到可變齒比轉向,從主動式照明系統到電子駐車裝置……每一項科技都是出自他們對機械傳統的顛覆。可別忘了,德國的機械制造業向來追求科技的塔尖。雷克薩斯GS430與奧迪新A6L以科技舞文弄武,自然是情理中事。
先來看看GS430身上都有哪些值得炫耀的東西吧:在機械方面,GS430和A6L通用采用了四輪空氣彈簧,GS430通過設在擋桿后面的一個按鈕在日常模式和運動模式之間切換,雖然模式選擇不如新A6L的多,但是懸掛軟硬改變的效果卻比后者來得更加明顯。此外,GS430還采用了先進的可變齒比轉向系統VGRS,其原理與寶馬的主動轉向系統相當;而新A6L的Servotronic隨速助力系統只是對傳統技術的完善。
電子設備方面,GS430首創了一套汽車動態綜合管理系統VDIM,它會通過監控各種傳感器隨時感知車輛的狀態,在發生危險情況之前啟動自動剎車、轉向控制等電子系統,將險情排除。相比之下,新A6L的底盤電子化相對常規,在ABS、EBD、ESP之外,新A6L更多是靠其強大的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給車子穩定的動態表現。
一些“新奇”的裝備是兩車共有的,如智能遙控鑰匙、發動機啟動停止按鈕、氙氣大燈以及雙區自動恒溫空調。除此以外,GS430 還有DVD導航系統、ECD電子色控儀表、LED內部照明燈、藍牙免提電話、主動彎路照明系統等一堆惹人喜歡的玩意兒;新A6L則以MMI多媒體交互系統、衛星電視(接收效果并不太好)、電子駐車制動系統、太陽能天窗來吸引顧客。其中我們認為最實用的是GS430的導航系統,而奧迪至今未能提供中國版的導航系統,實是一大失策。
兩部車的音響都是高手之作:GS430的Mark Levinson擁有14個揚聲器,330W功率,聲場定位準確清晰,各個音階表現均衡,整體效果無懈可擊;新A6L則裝備的是11揚聲器的BOSE音響,音色風格比較硬朗,擅長“硬派搖滾”的演繹。我們當然更喜歡雷克薩斯的東方雅致感。
比后座:老板誰坐?
放眼豪華大車市場,別克榮御的后座舒適性是一個標桿。對于習慣坐后座的老板們而言,新A6L的后座是否可以吸引他們轉移地盤呢?
榮御是通用從澳大利亞霍頓(Holden)原版引進的車型,在澳大利亞它是政府首腦用車,標準車長就已達到5.19米,軸距更達到2939mm。不過,新A6L的數字更驚人,經過中國版特別延長手術后,它的軸距達到2945mm,看來它對“最寬后座”的頭銜志在必得。
可以肯定的是,眼前這兩部車是目前國內五十萬元級轎車中后座最大的兩位,但我們仍想嘗試讓它們一試高低。從實際測量數據來看,在后座位的長、寬及腿部空間數字上,榮御都要勝過A6L,只有在后座高度一環奧迪略勝一籌,這與新A6L的后座設計比較低有關。不過,上述數字差距都只在50mm以內,實在不相伯仲。事實上,兩部車的實際后座空間感都是一流,身高180cm的乘客在它們任何一個的后座上都能輕松翹起二郎腿,安坐后座向前伸直雙手,和前排靠背也都還有一段距離。兩部車的后座進出都非常方便,車門開口大,彪形大漢在后排兩側車門之間也可以輕易地鉆來鉆去。
還是從乘坐感覺來分高下吧!先比座椅舒適性,榮御柔軟厚大的沙發要比奧迪的“硬皮椅子”更容易讓人懶洋洋地臥在里面,不愿起身。“陷”進榮御的后座里,你會發現身體被包裹得很好,大腿的支撐也十分到位,心理上不由自主就會產生溫暖的安全感,淺灰色的真皮內飾也使車廂開揚感更強。雖然新A6L的座椅已經要比上一代柔軟了一些,但還是不能跟深受美式風格影響的榮御相比。再加上它的座椅始終是按歐洲人的身材標準剪裁設計的,顯然不能完全貼服我們亞洲人的體形。
除此之外,新A6L后座在功能性方面也輸給榮御,沒有多媒體娛樂設備不說,連空調風量的控制按鈕都沒有,顯得寒酸了一些;再看看榮御,它有專為后座而設的DVD系統及化妝鏡等小玩意,很容易給后座乘客備受禮遇的感覺。榮御最大的缺陷是后座沒有遮陽簾,而A6L的兩個后窗及后玻璃都設有窗簾,爭回了一點面子。此外,新A6L上等的選材和精細的工藝即使坐在后座的乘客也會印象深刻,這也是德國車一貫的優勢所在,而榮御的門壁板材質則有這個級別不該出現的塑料感。
行車當中,A6L的后座會和前座承受相同的硬朗感,路面的起伏也會讓后座乘客的身體起落不定,這已經是兩代奧迪的一個共同特點了。反觀榮御,它能將震動過濾得更為清晰,而且風噪、路噪都低于奧迪,加上更柔軟的座椅和淺色的內裝,置身它的后座能享受更勝一籌的安寧感。
或許可以這樣說:坐在新A6L的后座上,你仍會對駕駛席虎視眈眈;而置身榮御的后座時,你會忘掉自己與汽車的聯系。蒙住老板的眼睛讓他試坐,他應該會選擇榮御。
比操控:彎道對決
要想標榜自己是運動型豪華轎車,就得先過寶馬這一關。面對530i的挑戰,新A6L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膽怯。
不久前國產寶馬530i剛剛提升配置,增加的是關乎操控的核心技術:主動式轉向系統。至今回想起主動轉向帶來的暢快淋漓的駕駛感受,都會令我全身的血液再沸騰一次。
既然敢于走到一起比拼,相信奧迪也一定做足了功課。果然在國產新A6L的轉向系統上,增加了一套名為"servotronic"的隨速助力系統。它雖然未能提供可變齒比轉向功能,卻使新A6L的轉向更加迅速精準,雖然沉重的V8發動機影響了車頭的指向能力,但也僅僅是慢了不到半拍而已,能夠做到這樣快速已屬不簡單。隨著車速的提高,方向加重的效果也更為清晰:高速過彎的時候,沉穩的方向盤也給予我更多的信心。
那么,servotronic能否與寶馬的主動式轉向系統相抗衡呢?答案是否定的。關鍵的原因在于,這套轉向系統缺乏像寶馬那樣真實豐富的路感回饋,如果不是看到官方數據,我甚至還以為這是一套電子助力的轉向系統,因為它的方向過濾掉了絕大部分路面的瑣碎震動,隔絕了我與地面信息的溝通。雖然這樣的方向感有助于提高舒適性,但對于講究操控的車子來說絕對不是好事情。
雖然在方向環節上輸了一陣,但是在連續彎道中激烈行走,奧迪沉穩扎實的表現卻似乎比輕盈活躍的寶馬更讓人安心。這一代5系的動態調校依舊是寶馬式的靈活敏捷,車尾尤其表現得"蠢蠢欲動",常常迫不及待地"挺身而出",幫助車身高速甩過彎道。這樣的特性的確有助于提高過彎極限,但不太穩定的尾部多多少少也會增加人的心理負擔。
而新A6L卻不同,雖然加長的軸距削弱了敏捷性,但因此也得到了更為服從聽話的車尾。面對一個個急彎,將空氣彈簧設定為動態模式,在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的幫助下,新A6L像一只壁虎一樣緊緊吸附于地面。加速,再加速,整個劈彎過程車尾的循跡性始終保持得非常好,甩尾和響胎現象輕微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車身的側傾的抑制也令人極為滿意。
新A6L的彎中極限并不比寶馬低,姿態控制還要略勝寶馬一籌,唯有轉向不如寶馬有樂趣,看來新A6L的確極富運動潛質。
真正敵手:德日遭遇戰
上面我們安排A6L分別打了四場“熱身賽”,但是內行人都清楚,如果就品牌認知度和市場占有率而言,真正能夠威脅新A6L的恐怕就只有這位強大的對手——豐田皇冠。
關于奧迪,先看看普通老百姓是怎么說的:“奧迪?一看就知道是大官坐的。”“開奧迪的都是有錢人。”……很顯然,憑借捷足先登的優勢,上一代A6不僅賣了個滿堂紅,而且也成功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然而時隔7年,當新A6L接下衣缽、重戰江湖的時候,沒有了當年“獨苗”的優勢,它面對的是眾多實力不俗的對手;而這其中最具震撼能力的,就是另一個在中國同樣家喻戶曉、有口皆碑的品牌——皇冠。
知名度不分上下
雖然經歷過退出中國市場的不利局面,但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進口以來,“皇冠”早已植根于國人記憶之中。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國內還保有逾十萬輛不同年代和型號的皇冠,其穩重大方的造型、舒適享受的乘坐感及經久耐用的質量深受國人喜愛,不光是有錢人買它,政府機關也十分青睞這種舒服又體面的高級轎車。
而奧迪A6是以其扎實的質感和工藝,以及一流的行車素質和高品味宣傳獲得普遍認可的,尤其是在成功取得政府的采購訂單之后,A6的形象已不再只代表富有和品味,更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環顧幾十年來國內這一級別中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車型,前有皇冠,后有奧迪,而當國產新皇冠和新A6L相繼面世之后,一場遭遇戰已不可避免。
歐日風格迥異
大嘴是新A6L外觀方面的最大特色,第一次看到這張大嘴時會讓人有敬而遠之的陌生感。不但因為奧迪A6已是大部分人心目中“官車”的定型,更因其大膽創新的設計,讓人覺得新A6L更像一件工藝上佳的藝術品,氣度高貴,身價不菲,“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而皇冠卻不同,它似乎生來就沒有什么架子,走近它,拉開車門,坐進去,一切都自然而然,像是一位多年熟悉的老朋友。都說豐田的車雖然賣得好,卻中庸沒個性,其實這句話的另一層含義就是:豐田車最具親和力。皇冠也不例外。
內飾風格恰如外觀,奧迪純黑色車廂輔以鮮紅色燈光點綴,周圍處處是閃閃發光的鍍鉻裝飾,一個字形容:酷!MMI操作并不簡便,控制鍵卻氣派地占據了一大片地方;淚滴型儀表也像是一個“蓄謀已久”的設計,看起來很像一對行星齒輪,十分有型。
另一廂,皇冠的車廂顯得精致大氣,平易近人。出色的人機工程是一大優點,豐田在這方面向來都是領頭羊,它的任何按鍵操作都很就手,座椅也比新A6L的更柔軟貼身。皇冠的中控臺上的電子設備其實也不少,但豐田工程師們將它們做得像日常家用的日本電器,精致討好,容易上手。
性格大相徑庭
和上一代A6相比,新A6L多了一些“桀驁不遜”的性格,脾氣正是來自更高一級的4.2升V8發動機。
這是一個擁有無窮力量但琢磨不定、難以馴服的大家伙,我們好不容易才找到應對它那沖勁的辦法——隨時都用S擋。
皇冠搭載的是一臺3.0升雙VVT-I V6發動機,配備六前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動力輸出均勻平順,底氣十足,加速過程平順性更勝A6L,事實上,我們測試的百公里加速時間也是皇冠更優勝(7.1秒對7.6秒),說明皇冠的動力系統在效率方面尤勝一籌。
新A6L 4.2的空氣彈簧提供了皇冠所沒有的可變性,尤其是“升高”的功能在一些復雜路況時可以大派用場。quattro全時四驅提升了它的身價,同時也可以讓你在濕滑路面上更安心發揮它的充沛動力。除了方向溝通感和精準性有所欠缺外,A6L的運動細胞還是很發達的,將空氣懸掛放在“動態”模式,懸掛能給龐大的車身一流的支撐,穩扎的感覺告訴你它是真材實料的德國車。
這種清晰直接的行車感受在皇冠上是找不到的。駕著皇冠繞行相同的彎道,車身側傾比A6L明顯,后輪的穩定性也不及四驅的A6L,與此同時,懸掛和底盤將路面的震動過濾得相當好,對乘客而言是好事,但手握方向盤的人就幾乎感受不到來自路面的信息。新皇冠的設計取向盡管標榜了“運動化”,但它的運動程度比起A6L還有大段距離。只有在鼓起勇氣激烈扭入一個彎道時,你才會真的相信新皇冠的底盤原來同樣有功架。
比較裝備與科技,新A6L在機械上的新科技更多,它有可調空氣懸掛、電子自動駐車和MMI車輛控制系統。皇冠沒有這些新奇的把戲,它似乎刻意不想讓你操心,反而更加追求貼心,自動搖擺的前空調出風口和可調角度的后座椅就是最好的證明。
還是要靠市場說話
其實,看著新A6L那包圍著駕駛者的儀表臺,你已經會從心里面摩拳擦掌,戰意上升;再坐上皇冠,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安躺在椅背上,懶洋洋地單手抹著輕巧的方向盤,看著空調出風口優雅地擺來擺去,心態平和得只想找人聊天。
至此,兩部車的“底細”已經相當明確:它倆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好的聲譽,都是一定社會地位的代表。不同的是它們一個是運動健將,一個是優雅紳士;一個以扎實功底取勝,一個以親和科技誘人;一個來自德國,一個來自日本。
其實,現在拿皇冠與新A6L對比還為時尚早,畢竟4.2升V8四驅與3.0升V6后驅不在同一級別;但是新一代A6L的運動路線是貫穿全車系的,等到2.4和3.0等主力銷售車型到位的時候,市場就會決定這場較量鹿死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