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一代
高爾夫作為緊湊型車的旗手在歐洲市場中已拼殺多年,現在它將面對來自歐亞黃金一代來勢洶洶的挑戰,雪鐵龍 C4以及本田思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眾高爾夫在市場中已經拼殺了28個春秋,它在歐洲汽車市場的占有率是其他車型無法相提并論的。去年,雪鐵龍推出了C4,它成為大眾高爾夫在市場中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不久前,本田也力推新一代思域,繼續在緊湊型汽車市場中博弈。隨著參與者的不斷加入,緊湊型車再次 為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該市場的拼斗也變得更加如火如荼。與設計略顯保守的高爾夫相比,雪鐵龍C4在秉承了法式汽車設計風格的同時,還運用了大量的高科技裝備,古典和現代的氣息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新近推出的本田思域讓人們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雖然它的設計元素中仍保持有大量日本汽車工業的基因,但在細節處理上則要變得更加大氣、成熟,這方面的進步大家有目共睹。同時,本田思域在行駛過程中表現出的那種自信與從容,使得我們對它的抱有很高的期望。
今天將裝備了些油發動機的它們三位湊在一起,進行一場大比武,無論對于它們當中的哪一位而言都沒有絕對勝出的把握,具體的情況,還是通過下面各方面的比試之后再下定論吧。
操控/動力性
發動機方面,高爾夫和思域不約而同地裝備了一款最大功率為103千瓦的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C4配備的發動機峰值功率也達到了100千瓦。同時,三者都可以在10秒中內完成從靜止到100公里/時的加速過程,各自的最高車速也都能達到200公里/時,它們在這個環節上的爭斗可謂是難分伯仲。另一方面,它們的百公里綜合油耗都在6升左右,這樣的油耗水平也讓我們可以更加隨心所欲地體驗駕駛的樂趣了。除了發動機以外,三者在底盤設計方面的表現也是大體相當。雖然三者在動力方面有著相同之處,但各自鮮明的特性還是很難讓我們將它們混淆。C4的操控感覺如同法國人的性格一樣,飄逸、輕松,良好的制動性為擁有出色的駕駛快感提供了很好保證。高爾夫身上的日耳曼基因顯現得非常明顯,精確的操控以及調校得恰到好處的減振功效,如同德國人做事一樣,嚴謹、認真。思域采用了費用較為便宜的多連桿設計,但是它的表現卻依然十分搶眼,經濟實用的風范也體現出亞洲人的精明。思域發動機的工作聲音雖然比起它的兄長“雅閣”有些偏大,但憑借更加豐富的扭力輸出以及排量方面的優勢,還是幫助思域在這個環節的比試中最后勝出。
三車的內飾設計風格各不相同,C4的方向盤設計巧妙,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但思域和C4的儀表顯示有些不太利于讀取。
空間舒適性
雖然三者的身材大致相同,但是思域卻有著不同一般的“肚量”,這和它緊湊的內艙設計以及采用了占用空間較少的后懸掛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為了更加直觀地體現出三者在載物方面的功力,我們特意準備了數十個整理箱作為評判標準。從結果看,C4一共裝下了15個箱子,思域共裝下了23個,高爾夫的成績為19個,思域在空間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談到乘坐的舒適性,C4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三者中表現最好的。此外,得益于裝備了趨向運動性能的底盤,高爾夫的乘坐感受較之思域則是更加出色。
在內飾人機工程學方面,C4的能力毋庸置疑。它的方向盤盤轂的位置和盤輻相對固定,在打方向的時候,僅僅是方向盤的環在轉動,而方向柱中心則是不運動的。安全氣囊位于方向盤支柱的正下方,氣囊并不會因為方向盤的轉動而發生位置移動。
個性化設計
如果說它們在性能方面擁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它們在個性化設計方面則有天壤之別。高爾夫的設計從來是和“保守”二字聯系在一起的,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就是思域,它向人們詮釋了青春活力的真諦。此外,高爾夫和思域的內飾均擁有良好的質感,只有C4存在著一些瑕疵,當人們用力關閉C4的車門時,會聽到清晰的金屬撞擊聲,這點確實令人遺憾。
駕駛安全性
談到安全性能,首先人們便會聯想起該車在碰撞試驗中的成績達到幾星水平,或者是該車有沒有安裝ESP等諸多主動安全系統。三者同樣配備了前排雙安全氣囊以及側安全氣簾,ESP穩定程序也同時出現在它們的標準配置表格當中。由于思域A柱設計得有些偏大,因此它的駕駛視野較之其他二者的確有些不太理想,同時,它和C4還有著一個通病,就是它們的儀表顯示不十分清晰,這也導致駕駛者閱讀數據時有些不便。
經濟實用性
車輛的經濟性能不僅體現在該產品的油耗水平,同時還體現在該車型的加價選裝設備是否豐富,以及進行二次交易時的保值能力。C4的售價是三者中最貴的,但是它的裝備也是最豐富的,其中包括了作為標準配置的微粒過濾器,高爾夫也同樣裝備了該凈化裝置。由于思域沒有裝備微粒過濾器,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它的二次出售時的價格,但是2.39萬歐元的售價還是比前兩者(C4和高爾夫的售價均在2.57萬歐元左右)有著不小的優勢。(auto revue 撰文/Wemer Jessner 攝影/Schilling & Riedmann 編譯/肖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