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應該有一個單一車型銷售榜單,不同于某些有作弊嫌疑的流行歌曲的榜單;汽車銷售榜單應該假不了,至少汽車生產廠商不會干那種自己生產自己買單的傻事。我們心中也有一個榜單,不過,這個榜單不同于銷售榜單,而是一個最佳綜合性能的榜單。這次我們挑選了正在打榜且人氣極旺的5款A級車進行PK,看看究竟誰才是我們榜單中的“最佳單曲”。
國內A級別車型,算上國產自主品牌,兩廂的、三廂的,林林總總多達十五六款;這次我們挑出來的5款車型,應該是處于A級車市場頂端的5位選手。馬自達3、Civic、速騰,是推出沒多久的新車,人們對它們的性能還不甚了解,是騾子是馬?先拉出來遛遛吧。福克斯運動版,上市的時間也不長,由于我們沒有對它作過測試,因此它自然是這次評比的參賽選手。標致307剛巧作好改款,動力大幅提升,并增添了新的科技裝備,而且市場對307追捧的程度絕對超出很多“鄙視”307三廂造型的“磚家”的想像,何止大跌眼鏡,恐怕連“磚家”的隱形眼鏡都要跌出來了。所以,307也毫無爭議地參加評比。花冠由于沒有改款,因此它這次沒能入圍參賽。有一點可惜的是,由于搭載大眾“經典”的85千瓦2.0升版速騰沒有試駕車,所以參與這次對比的速騰不是2.0升手動檔款車型,而是1.8T的自動檔車型。從我們對1.8T的車型介紹中,希望讀者您也能對速騰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
平民運動員 長安福特福克斯運動版
優點:配置豐富,底盤調校出色。
缺點:內飾做工欠雕琢。
在參加本場競技的5位選手當中,福克斯是惟一一位把“運動”二字寫在報名表上的;在完成了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測試項目之后,我們卻發現這款車能夠戰勝對手的本領并不在運動特性上,反而是豐富的舒適性裝備贏得了裁判員的青睞。
飛馳在山路上的福克斯,扎實的底盤絲毫不會令駕駛者亂了方寸
加裝在包圍和尾翼的福克斯運動版是最動感A級國產車型
普通版福克斯的外形憑借豐滿的車身線條和流暢的車尾造型贏得了多數人的喜愛,而運動版福克斯在這個基礎上,通過火紅的色彩、熏黑的前大燈以及緊貼車身的尾翼,進一步強化了這款車的個性。這款車的外形并沒有像Civic那樣的前衛造型,也沒有馬自達3身上那種柔順的線條,但福特推出中級別量產車的運動版就是為了進一步細化目標客戶群體,憑借突出的個性來吸引追求運動風格和駕駛樂趣的年輕人。從這個角度上說,運動版福克斯的造型是成功的。
福克斯的內飾繼承了德國人的“樸素”和美國人的“不拘小節”
坐進這款車的駕駛室,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合身。在體會了其他幾款車或硬、或小的座椅之后,我發現福克斯的運動座椅在腿部、腰部及肩部支撐都很到位;在今天的17萬以下級別中,它和馬自達3一樣配備了電動調節功能的座椅,這對于強調舒適性的駕駛員來說絕對是件好事。手感飽滿的3輻式金屬質感運動型方向盤在以黑色為整體色調的駕駛室中成為了最大亮點。此外,中控臺部分所采用的亞光金屬貼面和短而粗的換檔桿也突出了這款車的運動風格。盡管福克斯一直被宣稱更接近德系血統,但通過看、摸、捏等測試手段,我們還是在這款車的身上找到了一絲做工粗糙的美國車的作風。
對于汽車的運動特性來說,外形和內飾只能算陪襯,真正的主角是擔負動力和操控表現的發動機、變速器以及底盤。第一個測試項目是加速,福克斯的2.0升Duratec發動機與普通版完全一樣,并未經過任何改動和特殊調校,所以它的表現只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在0-100公里/小時和0-400米的加速測試中,福克斯的成績只排在了倒數第2名。比對手稍低的功率和扭矩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名列第2位的體重也拖了它的后腿。不過,在整個加速過程中,5速MTX75手動變速器的表現可圈可點,行程很短的檔位和彈性頗佳的離合器都給我留下了好印象。
即使是女孩,也渴望坐在駕駛座上!不過后排空間也不錯
在接下來的重頭繞樁測試項目中,與馬自達3采用相同平臺的福克斯可謂大出風頭;雖然最終成績仍然無法超越馬自達3,但也足以傲視其他幾位對手了。進行18米繞樁時,它一改加速測試時表現出來的遲緩腳步,準確、真實的轉向特性和被懸架控制得很好的車身姿態為福克斯贏得了59.22公里/小時的平均速度。福克斯下盤穩健的另一個表現是在制動測試中,40.16米的100公里/小時至靜止的剎車距離同樣名列本場測試的第二名。應該說福克斯是一款特征鮮明的車型,雖然它在部分測試項目中表現得不夠搶眼,但在自己的強項中可以充分挽回失分;再加上惹人喜愛的外形和豐富的裝備水平,本場比賽的整體性價比冠軍非它莫屬了。
西裝革履的獅子 東風標致307
優點:空間寬敞,新的2.0發動機動力充沛 、科技裝備豐富。
缺點:輪胎規格較低。
如何將一款車型的“技術升級”演繹得更加完美,東風標致似乎很明白,那些所謂的Facelift、配置升級、全新改款等等,大多都是在“面子”上下足了功夫,而這次的307則不能和諸多“改款”、“升級”相提并論。升級從“芯”開始,更換了和同門大哥“凱旋”一樣的2.0升發動機,該發動機有著國內同級別發動機“扭力王”的稱號,達到了200牛•米,也是本次對比測試5輛車中除速騰1.8T以外,扭矩輸出最大的車型,而108千瓦的最大輸出功率也只是排在同為110千瓦的速騰和馬自達3之后,屈居第二。
這只浪漫的“獅子”顯然更適應城市生活,重歸山林,它不是馬3的對手
大受消費者喜歡!標致307會不會在銷售排行榜上一路領跑?
新307沒有在外觀上給予更多的變化讓我們去挖掘,但是仍然可以從細小的地方找出不同,尾部的4個原廠倒車雷達便是外觀上最大的變化,相比之下內飾的變化全部集中在了中控臺上,而且這回307搭載了這一級別車中的大量高科技裝備。新的音響控制器和行車電腦控制器捆綁在一起,由于應用了CMS技術,所以行車電腦的功能變得異常強大:雨刷、車燈、車門鎖、安全氣囊都在掌控的范圍之內。雙溫區自動恒溫空調帶來了更高的乘坐舒適性,要知道這一裝備可是當年速騰“耀武揚威”的本錢之一啊。高大的車身帶來相當不錯的車內空間,尤其是頭部,即使把座椅調整至最高點,身高1.80米的人坐進去也不會感到頭部空間不足。從乘坐舒適角度來講,307是5款車中,前后排空間最為出色的。前排座椅獨立扶手設計巧妙,真皮座椅手感頗佳,制作精良,但坐墊和靠墊偏硬,包覆性一般,不過加熱功能卻是這5輛車中唯一裝備的。307的黑色內飾和亮銀的裝飾條令整車頗顯高檔、尊貴!
黑色和銀色和諧地搭配!“獅子”是5款車里內飾氛圍最氣派的。
新發動機的表現同事們都表示很期待,我也一樣。行駛在山路上,開馬自達3和速騰的兩位同事上演了一出漫畫《頭文字D》中的精彩好戲,馬自達在前,而動力較大的速騰在后,前者的中速入彎、出彎和后者的低速入彎,高速出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和漫畫中十分相似。而我駕駛的新307完全可以跟上他們的節奏,這得益于路感豐富的轉向系統和優秀的底盤、懸架,但是我卻始終無法接近他們,過高的車身重心和195/65 R15的輪胎限制了新307的過彎極限,如果能降低重心并且換了205/55 R16的輪胎,那么三車山路“廝殺”的場面絕對會讓后面駕駛福克斯和Civic的同事看得很過癮。新的2.0發動機在中高轉速區能帶來相當充沛的動力輸出,并且十分線性,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測試中,10.30秒的成績雖然和競爭對手相比略遜一點,但發動機和變速箱搭配得很默契,只是檔桿的操作行程過長,檔位略顯生澀。
重新調校的發動機扭矩甚至達到了200牛·米,相當強勁!
很顯然,標致307走的是完全和馬自達3、福克斯不一樣的舒適路線,科技裝備、寬敞空間、超大的后備廂……這是一只告別山里生活的“獅子”,城市使用方顯獅王本色!
307的后排空間寬敞舒適!
平衡至上 東風本田Civic
優點:超酷的內飾、人性化的裝備設計、強大的實用性、值得細細品味的發動機。
缺點:能不能讓A柱變成透明的?
扁扁的車頭、扁扁的車燈,反光鏡出現的Civic讓人打了個冷戰。
Civic可以開得很快,不過它的轉向還不是非常銳利!
Civic很容易誘惑你,也很容易迷惑你。當Civic不聲不響地停在那里的時候,你會被其流暢的車身線條、低矮動感的車身造型所吸引,被其炫目而充滿創意的內飾設計所深深打動。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已經足夠成為購買Civic的“充分必要”條件了。如果你還是位本田品牌的愛好者,對本田的發動機、車型等等如數家珍的話,那你就會情不自禁地對停在那的Civic懷有一絲幻想,幻想它是搭載著K20A發動機,配置17英寸跑車輪胎、尾廂外部貼著Type-R的標識,在彎道上極為放肆地飛馳的小鋼炮。于是,當你調整好坐姿,雙手握住頗為另類、手感也非常不錯的方向盤時,突然會產生一種頗為奇怪的感覺:向前拉伸的A柱陡然增大了駕駛者與車頭之間的距離,自己好像在“很遠”的地方操控著車頭;雖然坐姿沒有那么高,但是就有像開雪鐵龍“畢加索”的感覺。本田這樣設計,毫無疑問是為了增加Civic的內部空間。其2700毫米的軸距是5款車中最長的,加上向前傾斜的A柱,無論是駕駛者的頭部還是腿部,Civic都有令人相當滿意的空間。但是,成也A柱,敗也A柱。A柱如此傾斜的角度,會令駕駛者在轉彎時,有視線被遮擋的感覺,較其他4款車明顯。這也似乎成為Civic“唯一”的一個缺點。
兩輻方向盤也相當另類,中控臺設計簡潔、干凈,上手容易。
相對于其他4款,或是搭載2.0升發動機,或是有渦輪幫忙的車,Civic的1.8升NA發動機似乎并不讓人看好。但是,因此而低估Civic的實力,那就大錯特錯了。Civic的一檔加速和馬自達3幾乎不相上下,雖然Civic的發動機轉速也能拉進紅線區域,但到了接近7000轉/分時,就必須換檔了。全油門輸出,前輪能很輕松地打滑,甚至有些輕微的扭矩轉向的現象。這5款車都采用了電子油門,但Civic的電子油門反應,在這5款車中是屬于反應靈敏的;不看轉速表,你幾乎感覺不出它采用的是電子油門。雖然這款1.8升發動機在103千瓦的功率輸出上接近、甚至超過競爭對手的2.0升發動機水平,但是174牛•米的扭矩輸出,相比競爭對手要略微遜色;不過這情有可原,畢竟排量要比競爭對手小,光靠自然吸氣就能達到這樣的輸出水平,還是值得驕傲的。在低轉速的時候,特別是起步的時候,有的車可以不給油,靠“擰離合器”便能讓車輕松前行,但是Civic相對較為困難,給點油,情況就好很多。然而VTEC發動機在3000轉/分以上、甚至更高轉速下,能提供充沛的動力。Civic的5檔手動變速箱,檔位清晰,而且行程較短,換檔手感頗佳。Civic的整車重量相對較輕,若是比中途加速或者比起步,可以說Civic絲毫不怵對手。所以,我們非常期待Civic也能像馬自達3那樣有著非常直接的操控。但很可惜,本田并不希望這款超炫內飾的房車走得過于激進,盡管它的外表,例如扁扁的車頭,扁扁的車燈讓人看起來很有攻擊性。上面已經提到坐在Civic駕駛座上是種什么感覺,駕駛者和車頭的距離很遠,而且轉向比例的設定估計也大于馬自達3的14.6:1。因此,Civic在山路上疾馳時,并未給人轉向非常“Sharp”的感覺,車頭的反應有點慢。偏軟的懸架設定使得Civic在繞樁中,車體的晃動較為明顯。不過座椅的包覆性不錯,較低的車身重心使得坐在里面的駕駛者并不會因此而失去對車的控制。
1.8升的排量居然可以輸出103千瓦的動力,這讓Civic有了挑戰2.0升車型的資本!
相對于Civic并不是特別突出的運動性,其頗為強大的實用性令人印象深刻。后排座椅可以4/6分離,操作過程是5款車中最簡單輕松的:其翻倒裝置在后備廂口上,很容易進行操作。后備廂容積和開口都非常大,攝影師相同的設備,馬自達3后備廂塞不進去,但是Civic可以輕松搞定。此外手感極佳的手剎裝置、隨手可及的多個儲物格、簡單明了的中控臺功能按鈕設置等等,使得Civic在一般日常使用中顯得非常貼心周到。
2700毫米的軸距使得Civic的后座乘坐空間令人相當滿意。
冒進小子 一汽大眾速騰 1.8T
優點:內飾做工精致,裝備齊全。
缺點:乘坐空間略顯局促。
為什么沒有把強勁的動力列入這款車的優點?因為增壓方式的原因,除了排氣量這一數值低于本場選手的平均水平,無論功率還是扭矩,都讓它的加速成績傲視群雄。今天前來參賽的速騰,給我的感覺就像《天龍八部》里的段譽——一個內功深不可測,但又因不熟武功套路而總是愣頭愣腦地冒進小子。
想要在直道上讓速騰低頭是件非常難的事情。
速騰的尾燈設計非常有創意,特別是采用LED燈,精彩!
我們還是先從這款車的造型說起。在籌備這場比武的時候,我們廣發英雄帖,希望盡可能地讓該級別車型悉數登場,速騰順理成章地被我們列入A級車大比武的行列中。不過當我們把幾輛車停放在一起的時候,我發現速騰的塊頭明顯比其他幾位更魁梧,尤其是4.5米多的修長身材,讓我們懷疑它還是緊湊型A級車嗎?速騰有著新一代大眾的所有家族特征,略顯夸張的U字型鍍鉻格柵就是最搶眼的部位;速騰在靜止時所顯露出的匍匐欲動的姿態給人躍躍欲試的印象。所以說,速騰的最佳被觀察角度應該是正側面。尾部造型是引起最多爭議的地方,有人認為厚重的尾部不會讓它看起來頭重腳輕,而我認為這個豐滿臀部也很容易讓人懷疑它的緊湊運動車型定位。不過,速騰的LED尾燈還是深受所有裁判的好評。
把方向盤上的“VW”標遮住,都能猜出這是“大眾的”的車!
速騰的駕駛室對于熟悉高爾夫或途安的人來說并不陌生,整體風格和布局都大同小異;德系車的內飾做工更不必贅述,沒有人會懷疑典范一樣的精細和考究。值得一提的是裝備水平,諸如雙區自動恒溫空調、雨量感應式雨刷器以及帶Mp3和CD記憶功能的音響系統都是這個級別車型中罕有的。作為寶來的替代車型,困擾老款的最大問題乘坐空間,在速騰身上得以改進。車長增加的178毫米和軸距增加的60毫米對于后排腿部空間的提升都做出了貢獻,使速騰的后排乘坐舒適性比寶來更好;不過在進行橫向對比時我們發現,速騰在空間這一項仍然落后于平均水平。
1.8T發動機是德國在中國攻城拔寨的利器。
在動態測試項目中,速騰的表現讓我們重新找回了對緊湊運動車型的理解。加速測試中,1.8T發動機強大的牽引力讓速騰成為本場比賽中惟一跨入9秒大關的選手;不過我們更看重的還是6速Tiptronic手自一體變速器。大眾沒有把最新的FSI發動機引入速騰,動力單元只延續了寶來的20氣門1.8升渦輪增壓發動機,所以我們只好把目光投向最具技術含量的變速器。平順、溫柔的自動模式是給老年人或小女孩準備的,更具駕駛樂趣的手動模式才能讓速騰游刃有余地應對各項嚴酷測試。
速騰的后排乘坐空間雖然較寶來有提升,但仍舊會感覺擠。
標配的ESP電子穩定系統在裝備水平和主動安全性兩項上,讓速騰輕松超過了其他對手;但在繞樁測試中,ESP的強硬干涉讓本已因車頭過沉而影響了姿態的速騰在最終成績上落后于今天的平均成績。另外一個不利因素就是抓地力平庸的韓泰輪胎,如果大眾慷慨地為速騰換裝一套更好的輪胎,我相信速騰的成績會大幅提高。不過,速騰出色的制動成績還是讓我們打消了對輪胎抓地力不足而影響安全性的擔憂。
攻彎利器 馬自達3
優點:內飾做工精致,裝備齊全。
缺點:乘坐空間略顯局促。
說實話,很早就喜歡馬自達3了,自從它在日本上市就喜歡了,不過那時喜歡的是兩廂版的。現在流行的小車都是想方設法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更大的使用空間,而對于這個級別的操控性,好像僅僅是夠用就好,于是買這樣的車好像也對“操控”這兩個字要求不高了。而馬自達3 著實讓我喜歡了一把。
馬自達3,平民的小鋼炮!
馬自達3簡潔小的發憤部,動感!
現在的車越來越像單廂車,座艙前移,發動機蓋的線條幾乎與前風擋成為了一條線,的確有效地增大了車內空間,但外形上也少了些力度。而馬自達3依然保留了應有的那個折線,感覺車子的重心沒有多數車那么靠前,給人很平衡的感覺。一鉆進車廂就覺得很容易上手,炮筒式的儀表組合很有戰斗感,坐姿比同一平臺的福克斯低不少,而且座椅、方向盤、變速桿和踏板的位置非常合理順手,僅熟悉幾個動作就很容易做好跟趾動作。車身空間不是很大,但夠用,沒有給人空曠的感覺,很怠?/P>
馬自達3桔紅色的裝飾燈在夜晚充滿誘惑。
每分鐘7500轉,民用車!量產的民用車!什么概念?足足比一般的量產車多出將近1000轉!轉速的上落很快,而且很有節奏。3000轉/分以前,轉速表指針的跳動不是很快。而一過3000轉/分,仿佛開了NOS一樣,轉速表指針瘋了一樣跳上跳下,令人興奮不已。最大功率在6500轉/分發出,而最大扭矩也在很晚的4500轉/分才能達到,看來這款車真的要挑戰國內車主的換檔習慣了。但即使近乎“癲狂”的轉速起落真的讓人愛不釋手,馬自達也沒有刻意去遮掩發動機和排氣的聲音,反而很聰明地將這些聲音稍加修飾,讓駕車的人清楚地知道這車的性格,絕對不是乖小子。短促的離合器和換檔行程,加速可以用“極其爽快”來形容。
馬自達32.0升發動機7500轉換擋!瘋了!
馬自達3的車頭真的很快,轉向非常靈敏,很直接,前驅車那種有點拖泥帶水的轉向感覺好像不存在了。方向盤一轉,車頭極快地作出反應,而懸架的調校也很見功力,進彎的壓縮和出彎的回彈都很有韌性,與彈簧的配合很恰當,反映在車身動態上就是怎一個快字了得,尤其是做連續的左右轉彎。比如測試時的18米繞樁,車身左右搖擺的幅度控制得很好,從左彎到右彎車身過渡得相當流暢,配合低重心和感覺相對較好的前后重量比,馬自達3的操控真的很了得。
雖然運動取向,馬自達3的后排空間也是相當寬敞。
車子一定都是有極限的。馬自達3也是,不是說它的極限有多高,而是即使到了極限,依然受控,車頭依然可以跟隨你的雙手,配合油門和方向盤的操控,將馬自達3開得很夸張:猛地收油門,很快地轉動方向,感覺車尾有些躁動不安,轉向另一個方向,車頭即時扭過來,車尾終于壓抑不住自己,開始甩動起來,甩吧,加速車頭的指向,車頭對正了,好,加油,反打方向,車子會帶著點橫移地滑過彎角,好玩極了!
馬自達6就號稱“前驅彎王”,馬自達3看來要繼續捍衛馬自達的“彎王”地位。馬自達的車不是極限深不見底的超級跑車,而是玩味十足的好車。好玩,樂趣十足。至于其他,似乎都可以拋在腦后了…
我的觀點 靳軻 | In My Opinion
一輛車能夠兼備馬自達3的性能、307的空間、思域的時尚元素、速騰的生產工藝再加上福克斯的價格,那么這輛車一定是完美的,但是可能嗎?在汽車工業迅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元素融入了汽車這個冰冷的工業產品上,使它們變得風情萬種,惹人喜愛,所以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車固然十分重要,但謹記“魚和熊掌是不能兼得”的。
我的觀點 張立 | In My Opinion
如果將這5款車進行定位的話,福克斯和馬自達3這兩款車型毫無疑問是走運動路線,整車無論是底盤還是發動機,都能讓人激發出駕駛激情。而且福克斯還有大包圍、尾翼、價格也相當公道。Civic和標致307這兩款車型則更偏重于乘坐舒適性和實用性,無論是Civic超炫的內飾、頗為省油的1.8升發動機還是307寬大的后備廂,寬敞的空間,以及相對比較中性的懸架設定,都讓人非常清晰地知道,它們倆是實用當先!速騰呢?我覺得它的定位則有些模糊,1.8T是這個級別里最強勁的發動機,似乎預示著速騰走的是運動路線,但是速騰的整個底盤設定,卻讓人覺得它又想走乘坐舒適性路線,因為在真正體現操控的山路上,1.8T的速騰絲毫占不到馬自達3任何便宜,被“欺負”倒是很正常,而它扎實的底盤倒是更適合高速公路的長途奔襲,那未免太單調了。更何況速騰的很多裝備也是讓駕駛者更好地享受乘坐的樂趣。如果你對速騰情有獨鐘,那么買回來好好改改吧。
我的觀點 韓涌 | In My Opinion
速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既給了他最快的加速度,也破壞了車輛的平順性,有些動力強過底盤的感覺;新Civic不錯,但和以前熟悉的EG、EK相距甚遠,Civic的賣點已經從操控轉向了空間,超炫的內飾,寬大的空間,雖然操控不錯,但怎么看都不再是性能取向的車型了;標致307的操控毀在了過高的車身重心和規格較低的輪胎,但高聳的車身給車內空間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同一底盤的福克斯和馬自達3有著不同的性格,福克斯依然有著美國車的粗粗大大,不夠細致的性格,反應在操控上也遠沒有馬自達3精致,略帶野蠻的駕駛風格會覺得和福克斯挺相配的;而馬自達3要你動腦子來享受這份操控樂趣,所以我喜歡馬自達3,機敏靈巧。唯有空間不夠時髦,最近空間大是時髦!
我的觀點 習樂 | In My Opinion
此次測試很是有趣,第一次出現了陣營分布。以馬自達3和福克斯運動版為引領的運動派和由本田Civic和標致307組成的舒適派,而速騰的出現讓我們很難給它找到武林中的確切排位。在我看來,如果廠商將自己的產品定位為緊湊型運動車型的話,馬自達3可以被視為楷模,雖然舒適性略有欠缺,但運動的風格毫無遮掩地表露出來。Civic憑借著超前的設計理念和一向在舒適性上頗有作為的法國車307一起,將A級車的舒適性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速騰雖然在乘坐空間上仍然無法趕超對手,但它在操控性和裝備水平上的出色表現還是能對得起遠遠高于本場平均水平的價格。
以下是車型資料對比:
車型 | 馬自達3 | 長安福特福克斯運動版 | 東風本田Civic VT-i | 東風標致307 Prestige | 一汽大眾速騰 1.8T 時尚型 |
售價 | 16.88萬 | 16.58萬 | 16.78萬 | 17.58萬 | 21.08萬 |
上市時間 | 2006年3月 | 2005年11月 | 2006年3月 | 2005年2月 | 2006年1月 |
常規參數 | |||||
整備質量 (kg) | 1287 | 1355 | 1275 | 1321 | 1436 |
軸距 (mm) | 2640 | 2640 | 2700 | 2612 | 2578 |
輪距 (mm) | 1530/1515 | 1535/1531 | 1495/1520 | 1505/1489 | 1539/1528 |
長/寬/高 (mm) | 4539 / 1755 / 1465 | 4480 / 1840 / 1500 | 4500 / 1755 / 1450 | 4469 / 1746 / 1536 | 4544 / 1760 / 1461 |
后備廂容積 (L) | 300 | 526 | 424 | 620 | 527 |
發動機技術參數 | |||||
發動機型式 | 直列4缸 16氣門 DOHC S-VT系統 | 直列4缸 16氣門 DOHC Duratec系統 | 直列4缸 16氣門 SOHC i-VTEC系統 | 直列4缸 DOHC 16氣門 CVTS系統 | 直列4缸 DOHC 20氣門 渦輪增壓 |
發動機排量 (cc) | 1999 | 1999 | 1799 | 1997 | 1781 |
缸徑×沖程 (mm×mm) | 87.5×83.1 | 87.5×83.1 | 81.0×87.3 | 85.0×88.0 | 81.0×86.4 |
壓縮比 | 10.0:1 | 10.8:1 | 10.5:1 | 10.8:1 | 9.3:1 |
最大輸出功率 (kw/rpm) | 110/6500 | 104/6500 | 103/6300 | 108/6000 | 110/5800 |
最大輸出扭矩 (Nm/rpm) | 182/4500 | 180/4000 | 174/4300 | 200/4000 | 220/2000-4600 |
升功率 (kw/L) | 57.9 | 54.7 | 57.3 | 54.1 | 61.8 |
功率重量比 (kw/t) | 85.5 | 76.8 | 80.8 | 81.8 | 76.6 |
油箱容積 (L) | 55 | 55 | 50 | 60 | 55 |
排放標準 | 歐3 | 歐3 | 歐4 | 歐4 | 歐3 |
底盤和車身結構 | |||||
驅動型式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車身結構 | 鋼結構車身 | 鋼結構車身 | 鋼結構車身 | 鋼結構車身 | 鋼結構車身 |
制動盤尺寸 前/后(mm) | 前后盤式 278/265 | 前后盤式 278/265 | 前后盤式 | 前后盤式 | 前后盤式 |
輪胎規格 | 固特異 205/55 R16 91V | 固特異 205/55 R16 91V | 橫濱 205/55R16 91V | 固特異 195/65 R15 91V | 韓泰 205/65R16 91V |
轉向系統 | 齒輪齒條式 隨速感應可變電子液壓助力 | 齒輪齒條式 可變電子液壓助力 | 齒輪齒條式 液壓助力 | 齒輪齒條式 可變電子液壓助力 | 齒輪齒條式 電動隨速助力轉向 |
懸架結構(前) | 麥弗遜式 | 麥弗遜式 | 麥弗遜式 | 準麥弗遜式 | 前麥弗遜式 |
懸架結構(后) | 獨立多連桿式 帶橫向穩定桿 | 長短橫擺臂式 帶橫向穩定桿 | 雙橫臂式 帶橫向穩定桿 | 獨立懸架 帶橫向穩定桿 | 多連桿式 帶橫向穩定桿 |
最小轉彎直徑 m | 11.2 | 10.8 | 10.7 | 10.8 | |
傳動基本參數 | |||||
變速箱型式 | 5速 手動變速箱 | 5速 手動變速箱 | 5速 手動變速箱 | 5速 手動變速箱 | 6速 手自一體變速箱 |
主減速比 | 4.105 | NA | NA | NA | NA |
最高檔100km/h時轉速rpm | 2950 | 2700 | 2650 | 2950 | 2200 |
怠速時轉速 rpm | 750 | 750 | 700 | 700 | 700 |
紅線轉速區域rpm | 6500-8000 | 6200-8000 | 6500-8000 | 6500-7000 | 6500-8000 |
內部空間尺寸 | |||||
駕駛員頭部空間 (mm) | 940 | 980 | 980 | 990 | 940 |
駕駛員腿部空間 (mm) | 325-540 | 350-560 | 350-560 | 350-540 | 360-580 |
前座座椅進深 (mm) | 475 | 515 | 515 | 475 | 515 |
后排腿部空間 (mm) | 440-630 | 460-560 | 460-630 | 440-630 | 410-575 |
后排頭部空間 (mm) | 890 | 900 | 900 | 890 | 890 |
后排座椅進深 (mm) | 505 | 490 | 490 | 450 | 475 |
加速成績 | |||||
0~20km/h (s&m) | 1.14&2.93 | 1.15&3.01 | 1.08&2.85 | 1.18&3.03 | 1.04&2.80 |
0~40km/h (s&m) | 2.28&12.45 | 2.64&15.78 | 2.60&15.77 | 2.43&13.62 | 2.21&12.60 |
0~60km/h (s&m) | 4.15&39.09 | 4.48&41.53 | 4.26&39.24 | 4.56&43.20 | 3.96&37.06 |
0~80km/h (s&m) | 6.17&78.62 | 6.85&87.74 | 6.86&89.07 | 6.95&89.89 | 6.31&83.45 |
0~100km/h (s&m) | 9.07&151.46 | 10.16&170.92 | 9.68&160.13 | 10.30&174.07 | 8.99&150.79 |
0~1/4mile (s&km/h) | 16.55&137.01 | 17.24&132.29 | 17.20&132.68 | 17.32&131.08 | 16.59&135.46 |
發動機水平 (5★) | ★★★★★ | ★★★★ | ★★★★★ | ★★★★☆ | ★★★★☆ |
變速箱水平 (5★) | ★★★★★ | ★★★★☆ | ★★★★☆ | ★★★★ | ★★★★★ |
制動成績 | |||||
100km/h~0 (m &s) | 37.64&2.78 | 40.16&2.86 | 41.35&2.94 | 42.67&3.17 | 40.39&3.06 |
100km/h~0 最高峰值減速度G值 | -1.11g | -1.16g | -1.13g | -1.08g | -1.16g |
100km/h~0 平均減速度G值 | -1.01g | -0.94g | -0.92g | -0.86g | -0.90g |
60km/h~0 (m &s) | 14.20&1.68 | 14.44&1.68 | 13.77&1.68 | 13.36&1.64 | 12.71&1.61 |
60km/h~0 最高峰值減速度G值 | -1.08g | -1.09g | -1.09g | -1.11g | -1.20g |
60km/h~0 平均減速度G值 | -0.96g | -0.95g | ?.97g | -1.00g | -1.01g |
制動時控制程度 | 很好 | 很好 | 很好 | 很好 | 很好 |
制動時感覺 | 初段靈敏,力度適中 | 力度恰到好處 | 反應靈敏、力度充足 | 力度充足 | ABS力反饋較大 |
制動熱衰現象 | 沒有 | 沒有 | 沒有 | 沒有 | 沒有 |
總體制動水平 (5★) | ★★★★★ | ★★★★☆ | ★★★★☆ | ★★★★☆ | ★★★★★ |
操控成績 | |||||
18m繞樁 平均速度 (km/h) | 61.03 | 59.22 | 58.2 | 57.75 | 57.9 |
18m繞樁 轉向靈活性 | 非常靈活 | 車頭靈活、底盤扎實 | 車頭反應略慢 | 較高的車身重心有所影響 | 車頭較重,反應一般 |
18m繞樁 車身側傾程度 | 較小 | 較小 | 較明顯 | 較明顯 | 較明顯 |
總體操控水平 (5★) | ★★★★★ | ★★★★☆ | ★★★★ | ★★★★ | ★★★★ |
燃油經濟性 | |||||
測試油耗 (L/100km) | 9.47 | 8.91 | 8.24 | 9.24 | 10.12 |
廠方提供油耗 L/100km (90km/h等速) | 6.4 | 5.9 | NA | 6.9 | 7.6 |
燃油經濟性評價 (5★) | ★★★★ | ★★★★☆ | ★★★★★ | ★★★★ | ★★★ |
乘坐舒適性 | |||||
怠速時噪聲 (dBA) | 38.1 | 42.3 | 38.3 | 40.2 | 42.3 |
60km/h時噪聲 (dBA) | 63.3 | 65.5 | 63.2 | 61 | 63.9 |
120km/h時噪聲 (dBA) | 70.6 | 70.9 | 70.2 | 68.6 | 69.4 |
人機工程設計評價 (5★) | ★★★★ | ★★★★ | ★★★★★ | ★★★★☆ | ★★★★☆ |
乘坐舒適性評價 (5★) | ★★★★☆ | ★★★★ | ★★★★★ | ★★★★★ | ★★★★☆ |
功能和安全配置 | |||||
ABS+EBD | √ (帶BA機械制動輔助系統) | √ | √ | √(帶EVA緊急制動輔助裝置) | √ |
ESP(VSA)電子穩定系統 | - | - | - | - | √ |
前排雙/側安全氣囊/側氣簾 | √/√/- | √/-/√ | √/-(可選裝)/-(可選裝) | √/-/- | √/√/√ |
全自動空調 | √ | √ | √ | √ (左右獨立) | √(左右獨立) |
電動調節駕駛員座椅 | √(6方向,帶腰靠) | √(6方向,帶腰靠) | - | √( 帶加熱) | -(帶腰靠) |
全車真皮座椅 | √ | -(運動座椅) | √ | √ | - |
定速巡航系統 | - | - | √ | √ | √ |
電動調節后視鏡 | √ (帶電動折疊) | √ | √ | √(帶電動折疊、加熱) | √(帶加熱) |
方向盤可調(帶音響等控制) | √ (4方向調整) | √(4方向調整) | √(高度可調) | √(高度可調) | √(4方向可調) |
倒車雷達 | - | √ | √ | √ (視聽全感觀泊車輔助系統) | √ |
無骨雨刷 | - | √ | √ | √(帶雨量和車速感應) | √(帶雨水傳感器) |
音響系統 | √ (6碟CD / FM / AM / 6喇叭) | √ (6碟CD / MP3 / FM / AM / 6喇叭) | √ (6碟CD / MP3 / FM / AM / 6喇叭) | √ (多碟CD / MP3 / FM / AM / 8喇叭) | √ (6+1碟CD / MP3 / FM / AM / 8喇叭) |
配置豐富度 (5★) | ★★★★ | ★★★★ | ★★★★ | ★★★★☆ | ★★★★★ |
*綜合性能評價 (5★) | ★★★★★ | ★★★★☆ | ★★★★★ | ★★★★☆ | ★★★★☆ |
整體性價比 (5★)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