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內飾:
福美來2代在保持福美來風格的基礎上,外觀有了很大改變。加大的倒梯形鍍鉻鬼臉大氣有神,在鍍鉻中網的中心,全新的“平翼”海燕展翅高飛,代替了原來的馬自達標志。由“海鷗”造型的車標向兩邊延伸出一條線,顯得簡潔有力。坐進車內,會發現方向盤中央標志仍然沿用了馬自達車標。福美來2代在內飾方面最大的特點是用料比較講究,做工在這三款車中比較精細,內飾格局和老福美來相比沒有多少差別,不過在空間方面,福美來二代的后排空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這也得益于其車身長度的增加,由原來的4365毫米增加至4466毫米。
伊蘭特和凱越與福美來二代相比都已經算是前輩了,雖然兩款車在外觀都有所改動,但也只是細微之處,因此在這里也不多言了。在內部設計上,伊蘭特要顯得更溫馨一些,凱越則更趨平實。在置物空間方面,凱越諸多細小的儲物格令其看起來像是被利用得徹徹底底了。而伊蘭特則更多的是在一些實用配置上占有優勢。諸如側安全氣囊、手機免提功能、語音提示系統、中央儀表板信息顯示功能、TCS、倒車雷達、前排座椅加熱功能等諸多實用配置項目都會在豪華版的伊蘭特車上找到。
總結:
日系車型似乎都更加追求動力性和操控性,因此福美來二代總體趨勢在向運動方向靠攏,低速高扭的ZMⅡ發動機為福美來二代較好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而偏硬的懸掛系統使得車輛在操控性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雖然與第一代福美來相比變化并不是那么徹底,但這也算是海馬汽車走向自主研發的第一大步,相信憑借著第一代福美來打下的良好基礎,其產品會更加走向成熟。伊蘭特則很好的保持了韓國車的傳統,動力輸出平穩,乘坐舒適性比較令人滿意,另外韓國車豐富的配置也是其看點之一,只是如果在動力性方面如果更鮮活一些,相信會得到更高的分數。凱越在這三款車中則表現平平,不論從動力性、操控性還是配置方面都難以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不過折中的做法也許能滿足更多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