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地點 | 廣州 | 試車時間 | 2007-06 |
天氣 | 晴 | 路面工況 | 瀝青、水泥 |
車輛提供 | 寶馬:廣州寶悅汽車貿易有限公司 | 試車人員 | 圖:韋熙宇 向朝輝 |
車型 | 寶馬530Li 豪華型 | 市場報價 | 寶馬:69.9萬元 |
編輯短評 | √:寶馬,銳意進取的外形,優(yōu)良的操控,不錯的動力,配置較高。 √:奧迪,寬敞的后排空間,四驅保持良好的抓地性,不錯的動力。 | ||
×:寶馬,GPS導航系統(tǒng)較差。 ×:奧迪,懸掛偏硬,EPS轉向缺乏路感。 |
【前言】關于中國的高端汽車市場,大多數(shù)人認為考究品牌的價值遠比追究純粹機械性能重要,因為能在這個市場生存的車型本身從各個方面都是出類拔萃的,每一家廠商都有自己的看家寶貝。關于寶馬與奧迪目前在中國車市的位置?筆者認為,也許在全球范圍內奧迪的名氣與品牌價值與寶馬相比還存在一定距離,但是放在中國市場這種原理似乎并不成立,由于大眾集團的先見之明,中國高端車市一早烙下奧迪的影子,尤其有著政府采購用車的這份市場大單,這讓奔馳、寶馬、凱迪拉克等品牌羨慕不已。筆者有一次在北京出差,在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停車庫中,接待來賓的高級小車清一色都是黑色奧迪A6系列,在北京的路面上奧迪車型數(shù)不勝數(shù),奧迪在國內的根扎的實在太深……
華晨寶馬的加入似乎讓這個市場發(fā)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人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國產(chǎn)的寶馬在價格上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親近,再加上國內之前“坐奔馳,開寶馬”的傳統(tǒng)思想,能夠駕馭一匹操控一流、回頭率較高的車型穿梭城市,不得不說有一種暢快之感。關于中國市場對兩者重要性?從國內的奧迪A6L與寶馬530Li中的“L”就可看出,對于中國人對車輛尤其是高端車型喜歡大而全的設計,兩家世界名廠也是專為此開發(fā)設計,誰讓中國的有錢人多呢?
械斗!關于寶馬與奧迪對比測試編輯部想做許久,今天終于檔期吻合,我們將兩個排量相近的頂級版本拉入戰(zhàn)場,在相同的測試路面下,看看誰能讓駕馭者更加滿意,定論就在這一刻開始……
寶馬530Li外形 將銳意進取進行到底
在筆者看來上一代寶馬產(chǎn)品除了其廠徽高調之外,從面相來看還是十分低調的,但全新一代寶馬加入仿生學元素之后,整體產(chǎn)品體現(xiàn)出十分銳意進取感,行駛在路面其大燈放出來“兇光”已懾人心懸,其中3系與5系的改變是最為成功,加上寶馬特有的“天使眼”設計,讓人感覺寶馬難道是魔鬼與天使的結合體?
長軸距版530車型保持了BMW5系轎車所有和諧運動風格,雙腎型前進氣隔柵、背部鯊魚鰭是寶馬永遠的主題,車頂線條向后呈楔型設計,最后平滑地融入車輛尾部。前燈(隨動控制帶有大燈照明高度范圍動態(tài)調節(jié)與大燈清洗系統(tǒng))對應的尾燈也采用了仿生學概念,尤其是夜晚亮起時,像是有一雙犀利的眼睛正視著你。5系Li在原來的基礎上,軸距增加了140mm,達到了同級別領先的3028mm,這樣就比奧迪A6L系列軸距2945mm多出了83mm。不論從何種角度來看,530Li的確是一個大個子,身體顯得較為修長,快趕上寶馬7系,在許多的場合停車都需要注意前后左右的間距。
與上個世紀的高檔車型周邊多加鍍鉻防擦條等裝飾相比,新一代產(chǎn)品更加注重車身的整體感,現(xiàn)行的寶馬車型通過兩條高腰線勾勒出側身的運動氣勢,整體負有肌肉感,還未駕駛,就已經(jīng)感覺到力量所在。530Li配備5幅式運動輪轂,輪胎為固特異225/50 R17規(guī)格。530Li前后都有駐車雷達,通過i-Driver系統(tǒng)畫面與聲音頻率可以感知四周距離,而可視倒車雷達只能直觀后方情況,對于轉向型倒車前部算是一個盲區(qū),尤其是擁擠的停車場。
與其它高端產(chǎn)品不同,5系寶馬后尾箱開啟依然采用彈簧式設計(可以采用鑰匙按鈕或者駕駛位左下部按鈕開啟),并沒有采用液壓桿(引擎蓋開啟采用雙液壓桿設計)。由于530Li豪華版后排座椅中部有一個小冰箱,所以留給后尾箱行李的空間只有520L。530Li開啟油箱方式較為特別,只要停車狀態(tài)下,油站工作人員就能自行開啟,而平常行駛中或者鎖車狀態(tài)下,油箱門都是關閉的。
奧迪A6L 3.2 quattro外形 含蓄 內斂是我的本色
關于奧迪車型為何能在國內高端市場有優(yōu)良的銷量,筆者認為有兩個方面,其一,外形設計本身較為低調,符合時下政府高端用車要求,較早實現(xiàn)國產(chǎn)化而優(yōu)先進入政府采購行列。其二,奔馳與寶馬早期多被成功商業(yè)人士喜愛,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政府人士有意區(qū)分的一個主觀因素。
與銳意的寶馬相比,現(xiàn)行奧迪在外形上依然保持了低調的作風,內斂、含蓄是其精髓所在,與5系稍稍向上翹起的“隼”型大燈對比,奧迪的平沿大燈多一份憨厚感。但現(xiàn)有的A6系列也有一個夸張之處,被稱作“Single-frame”的一體式單框格柵,這種設計突出了兩個特點,一是傳遞出一種神韻,另一種是加大發(fā)動機的進氣量,給發(fā)動機更大的活力。
與時下流行元素一樣,奧迪車身沒有采用防擦條設計,保證了車身的整體協(xié)調性,從車前的翼子板經(jīng)過車門把手,一條連續(xù)的腰線貫穿整個車身,將奧迪強大動力通過“型”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奧迪3.2 FSI quattro則使用了固特異(245/45 R17)輪胎,比寶馬的輪胎多出20mm寬度,有著更好的抓地性能,與寶馬530Li5幅式輪轂相比,A6L3.2的輪轂為17寸15幅式,少一些運動,多一些穩(wěn)重商務氣息。與寶馬一樣,3.2版本一樣采用前后駐車雷達,通過中控臺的液晶屏的圖像與聲音頻率感知四周狀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筆者這種駐車系統(tǒng)比可視系統(tǒng)更為安全。
側身望去A6L車身十分修長,與A8L相差不大,一般人較難分別。
與寶馬不同,奧迪后尾箱開啟從液壓感設計,雖沒有后排冰箱,但其行李箱空間并不大,只有501L,這與奧迪后排座椅靠后式設計,為后排乘客預留較大腳部空間存在關系。與寶馬相比,奧迪A6L依然采用普通組合大燈,筆者認為,在外形上A6系列與A8本身相差不大,如果A6L同樣采用LED燈組,那真的只能通過標簽才能區(qū)別。
車型 | 寶馬530Li豪華版 | 奧迪A6L 3.2 quattro |
長(mm) | 4981 | 5012 |
寬(mm) | 1846 | 1855 |
高(mm) | 1477 | 1485 |
軸距(mm) | 3028 | 2945 |
車重(kg) | 1605 | 1840 |
行李箱容積(L) | 520 | 501 |
制表:太平洋汽車網(wǎng)www.egb634.com |
讓我們感到意外,寶馬530Li與奧迪A6L 3.2 quattro整車質量相差235kg,相當與三個成年人士的重量。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雖然寶馬530Li在軸距上占有優(yōu)勢,但乘客從眼觀與實際乘駕中確實感覺A6L尺寸與空間較大。
寶馬530Li內飾 質感 簡約而不簡單
對于530Li的內飾,筆者可以認為是簡約而不簡單,與許多高檔豪華車在中控臺上布滿了各式功能按鈕不同,530Li的中控臺十分簡潔,只有車內人士最為常用的空調系統(tǒng),溫度的控制采用旋鈕方式,并沒有液晶數(shù)字溫度顯示(如果通過i-Driver控溫度,可視可調的參數(shù)則很多)。在此我們特別提到寶馬的i-Driver系統(tǒng),簡約的中控臺但實現(xiàn)的功能卻不簡單,通過變速箱拉桿后面的圓形按鈕,將整個車內分為四大功能板塊:空調、視聽、導航、通訊。每進入一個大項里面還存在許多的子項目,對其功能的操作也僅僅是一個旋鈕,如果在其中找不到出路,要一次性回到最原始的菜單也很簡單,只要按一下旋鈕后面的“MENU”鍵。對于i-Diver系統(tǒng),筆者認為從一開始就需要用心去學習一下,時間不會很久,只要熟悉掌握了以后,操作起來則十分易用。為什么要提前學習呢?筆者認為主要是為行車安全著想,如果在行駛過程中并不熟悉i-Diver系統(tǒng),人的精力比如會被分散,給行車安全帶來巨大隱患,畢竟很多功能不是一鍵式操作。
與寶馬精致的外形一樣,我們十分鐘情與530Li的內飾設計,中控臺與內部座椅分成三色設計,尤其是米黃色的內飾環(huán)境營造出愜意的舒適感,寶馬的內部按鈕并不是很多,但一處都精巧到位,十分易懂,隨著在車內四處的擺弄,你會為其人性化設計折服。插入鑰匙,此時方向盤會自動下移,像將操控的一切送出駕駛者手中,踩下剎車,按一下“Start”按鈕一陣低沉的引擎啟動聲,讓你時刻充滿了力量。雖說寶馬的5系已經(jīng)想商務偏重,但筆者認為很多的人愿意坐在前排的駕駛者位,而不愿去享受后排的舒適。雨刮采用自動感應式,在陰雨的天氣只需將按鈕向里一推,按鈕上的“Auto”燈亮起,剩下的工作最需要交給寶馬自己,不論雨大雨小,駕駛者只需要專注駕駛。寶馬的天使眼大燈是筆者癡迷的一個部分,因為實在太過漂亮,記得在試駕的一個黃昏,街口等待紅色之時,530Li后面來了一輛寶馬X5,只見后面的兄弟一個閃燈,在它的召喚下我會意將大燈開啟,就這樣夜晚,兩輛寶馬睜著天使的眼睛在大街上如影隨行。
不要以為給你帶來驚喜的僅僅是530Li前排,豪華版的530Li后排給了你意想不到的配置,兩前排座椅后面各有一個8英寸的DVD顯示屏,通過電子感應系統(tǒng)能夠隨外界的亮度自動調節(jié)顯示屏的亮度與對比度,后排的空調出口上部還有DVD與CD碟片入口,加上遙控器,后排人員可以自娛自樂。在后排老板位前排還有一個小桌板,并且旁邊還多三個按鈕控制前排座椅的前后高低,并帶有兩組記憶功能。后排中央扶手位置還有一個小的冰箱,里面可以放下兩瓶紅酒與兩個杯子,后排頭頂位置還有一對航空式射燈一個化妝鏡,如果將530Li豪華版說成一個小型的移動辦公室一點也不過分。當然寶馬530Li也存在一個嚴重不足,其GPS導航準確性做的實在較差(國內做的最好的是豐田的GPS系統(tǒng),準確,人性化),編輯部周末去清遠漂流,在回程的之時想試一試GPS功能,設定目標為廣州之后,出現(xiàn)了一條我們并不認識的新路,原本以為可以通過新路快一些回到廣州,沒想到繞到四會市再上廣三高速會廣州,在時間與油費與過橋費上都有浪費,由此得出寶馬GPS不如自己的“人肉”GPS。
再談寶馬的做工如何的精致已經(jīng)沒有意義,我們還需要懷疑嗎?
奧迪A6L 3.2 quattro內飾 超大的空間 科技的體現(xiàn)
與寶馬的淺色內飾風格相比,奧迪A6L在性格上顯得有些沉穩(wěn),深灰色的色調讓人即刻可以安靜下來,與530Li一樣,A6L 3.2 quattro的做工十分嚴謹,用料選材都較為考究,畢竟這車超過了70萬,已經(jīng)跨入豪華車型行列。與寶馬的i-Diver系統(tǒng)類似,新一代A6L也有自己的人車交流系統(tǒng)--MMI(Multi Media Interface,多媒體交互系統(tǒng)),也是通過變速桿后面的旋鈕控制,只不過尺寸要小許多。但與寶馬不一樣是,奧迪將一些更直接常用的功能放在MMI按鈕的四周,看似復雜,但了解之后,操作就是一鍵式,并且在行車過程中也十分方便。恕筆者愚鈍,自己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如何關閉A6L的自動空調系統(tǒng),筆者的兩位同事也沒有發(fā)現(xiàn),需要經(jīng)過奧迪工作人員培訓。
新一代A6L采用電子駐車系統(tǒng),將傳統(tǒng)的手剎或者腳剎換成一個按鈕,不論上坡下坡,在靜止之后只需將按鍵向上一扣,當“P”燈亮起的時候就能放心開門,如果需要再次行駛,只需踩一下油門車輛隨機而動,如此的設計在同檔次車型是少有的(大眾3.2四驅版本邁騰采用同樣設計),當然如此的設計在充分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也失去一些操控樂趣,沒有手剎,也就沒有甩尾漂移,玩的成分不多。與寶馬不同,A6L在方向盤上安裝手動撥片式換擋,讓人體驗幾分F1式駕控,比傳統(tǒng)的手動模式換檔要快并且行駛更為安全。A6L采用電子按鈕啟動車輛,與530Li一樣需要踩住剎車板,否則只是將車輛通電,A6L沒有方向盤啟動時自動下移功能,其實這種設計實際意義并不大,但主觀十分重要,一看寶馬就是用來開的,奧迪還是坐后排比較合適。
與530Li的后排相比,A6L 3.2 quattro的后排出了空間較大,雙后門中間部分有空調出風口之外,并沒有其他優(yōu)勢,后排老板也不能掌控副駕駛位的調節(jié),沒有小桌板、沒有小冰箱、沒有DVD視聽系統(tǒng),沒有化妝鏡。當然A6L有一個較大優(yōu)勢,其太陽能天窗能有效吸收陽光熱量,讓車內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在暴曬的廣州,長時間將兩輛車熄火擺放在一起,開啟車門,進入A6L 3.2 quattro的內部與530Lin內部完全是兩個世界,寶馬要先將4個車窗放下,再開空調,而奧迪則不用,車內很舒適。
關于奧迪A6L的做工?我們認為與寶馬是同一個級別。
530Li采用看家的鎂鋁合金曲軸并配備第二代BMW Valvetronic電子氣門直六引擎,在6600轉時爆發(fā)出190千瓦/258馬力,在2500-4000轉時表現(xiàn)出300牛米的扭矩,升功率超過63千瓦。另外兩款523Li/525Li寶馬,也是采用六缸設計,只是在升功率上沒有530Li如此令人陶醉。寶馬的直六引擎一直是全球十大發(fā)動機之一,關于它的魅力,一定要深刻體驗。
3.2L V6發(fā)動機在6500轉/分鐘時輸出最大功率188千瓦(255馬力);在3250轉/分鐘時即可達到最大扭矩330牛·米,搭載7速multitronic無級/手動一體式變速箱。關于大眾的看家技術FSI發(fā)動機我們有這樣的解釋:FSI發(fā)動機與其他傳統(tǒng)發(fā)動機的區(qū)別在于,與歧管噴射原理相反,F(xiàn)SI發(fā)動機配備了按需控制的燃油供給系統(tǒng),每缸四氣門,可變進氣歧管以及進排氣凸輪軸連續(xù)可調裝置。汽油被直接噴入燃燒室,單活塞高壓泵的共軌高壓噴射系統(tǒng)負責提供精確的燃料,形成30到100巴之間的工作壓力。同時,燃料室的幾何設計以及毫秒級精確計算注入汽油量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其壓縮比,這也是高效新款發(fā)動機的必要先決條件。在進氣道方面,F(xiàn)SI發(fā)動機采用可變進氣歧管,由電子系統(tǒng)控制所需的空氣流量,實現(xiàn)了無節(jié)流變質調節(jié),提高了充氣效率,從而獲得更高的升功率,而發(fā)動機的動態(tài)響應也變得更為直接。
但從上面的參數(shù)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排量較小的寶馬530Li在功率上存在優(yōu)勢,在扭矩上比奧迪3.2發(fā)動機略遜一籌,但筆者預測,由于兩者質量相差235kg,并且奧迪為四驅版本,所以在直線加速與平時行駛油耗上與寶馬存在差距。
操控 我們真的找到區(qū)別
找了一塊空地,擺上雪糕桶,由于兩款車型都是大個子,我們將雪糕桶的間距設置為15米。在連續(xù)攻彎過程中到底誰的表現(xiàn)更為突出呢?也許分別駕駛兩款車型,留給測試人員體驗并不深刻,但今天最直觀的測試讓我們徹底感覺到兩者之間的區(qū)別。
首先進行測試的是奧迪A6L 3.2 quattro,強大的動力加上四驅模式,讓車身確實十分平穩(wěn),較硬的懸掛讓車子的側傾角度控制的很好,根本不會出現(xiàn)轉向不足或者甩尾現(xiàn)象。但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由于采用EPS轉向技術,讓A6L在攻入前2個彎時,方向盤太輕,駕駛者很容易出現(xiàn)將方向盤轉動過度的情況,而緊接著進入第二彎道時車頭方向來不及回位,不得不降低速度修正車頭。隨著速度的提高,方向盤隨速收緊,但速度始終保持在40公里左右,況且路感并不十分清晰,同時座椅的對身體的包裹性不強,由于慣性,身體本身側傾較大。
當然,在掌握A6L轉向特性之后,我們在之后的反復試駕中注意了手的力度,車頭的控制越來越到位,通過的時間越來越短。奧迪的繞樁測試并沒有到達理想中的效果,可能與定位后排至上的風格有關,關于操控我們期待對寶馬530Li的測試。
先開奧迪再開寶馬,當我們踩下油門進入第一個彎道是已有質的區(qū)別,由于采用傳統(tǒng)的齒輪齒條轉向,方向盤本身較重,在入彎時只需稍大方向,緊接著一個回位,車身在VSC系統(tǒng)的控制下不會出現(xiàn)轉向過度的現(xiàn)象,車尾保持著良好的尋跡性。隨著速度的提高,過彎越發(fā)干凈利索,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測試項目。
在之后的多次測試中,我們感覺530Li車身保持良好的韌性,就算動作幅度再大,都能按照駕駛者的意愿達到,總有點指哪打哪的感覺,同時寶馬座椅比較厚實,包裹性較好,容易達到人車一體之感。
到底是操控的寶馬,從主觀上看,筆者更喜歡530Li在此項上的表現(xiàn),它的名聲并非浪得虛名。而奧迪在低速轉向上并不顯優(yōu)勢,總感覺方向盤太輕,隨時都有打過頭的可能,但四驅的抓地性不容置疑。
行駛在寬闊的開發(fā)區(qū)路面,我們對兩款車型的高速區(qū)域有了更深的了解,隨著車速的不斷提升,奧迪的方向盤越發(fā)收緊,越在高速區(qū)間越能體現(xiàn)出奧迪底盤功夫,245/45 R17的輪胎讓A6L在直線上是一名好手,就算將速度拉升到200公里,車輛依然保持良好的抓地性,沒有出現(xiàn)飄動之感,當然1840kg的自重與quattro四驅模式對其幫助不小,讓我們想起了壁虎爬行。A6L的懸掛偏硬,對于城市的坑洼處理較為生硬,就算是后排乘客也不能避免。
從某種意義上來開寶馬530Li要比坐在后排舒適,因為寶馬的精髓就在駕駛,快速響應的油門,有著韌性的制動,彈性的懸掛,讓自己不愿離開駕駛位,關于后排的體驗筆者寧可讓給別人。但筆者也要提出,對于530Li操控,僅僅限于180公里/小時以內,超過了這速度,尤其超過200公里/小時,雖然車速還能進一步提升,但底盤已經(jīng)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的狀況,車身些許抖動,發(fā)動機噪音有些偏大。當然,如此的極限的駕駛對于平常人來說沒有意義,筆者今天指出的原因在于,在200公里/小時以上的區(qū)域,奧迪的穩(wěn)定性要比寶馬稍強,畢竟車身質量與四驅模式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以下是寶馬530Li測試數(shù)據(jù):
寶馬530Li百公里加速數(shù)據(jù)圖:實測時間8.26秒,行程131.64米。
試駕當然廣州天氣不是很好,雨剛停不久,部分路面有些濕滑,編輯部同事掛入“S”檔,采用一腳油門到底的方式,我們測試數(shù)據(jù)與官方數(shù)據(jù)(7.2秒)相差1秒左右。如果采用先提高部分轉速再啟動的方式,關閉VSC系統(tǒng),成績會更好,但對發(fā)動機會產(chǎn)生一定傷害,并平時也沒有人會如此駕駛,那種數(shù)據(jù)不測也罷。
530Li整個加速過程變速箱過度的十分平順,機會感覺不到太大的換檔沖擊,如果是平常駕駛,更加舒適平滑。
寶馬530Li百公里時速制動數(shù)據(jù)圖:制動距離41.51米,用時3.0秒。
以下是奧迪A6L 3.2 quattro測試數(shù)據(jù):
奧迪A6L 3.2 quattro百公里加速數(shù)據(jù)圖:用時8.82秒,行駛距離145.99米。
我們采用同樣的方式(沒有關閉ESP)測試奧迪A6L 3.2 quattro,與官方數(shù)據(jù)(7.9秒,3.2兩驅版本為7.7秒)相差不到1秒,與寶馬數(shù)值相差的主要原因的是A6L 3.2 quattro要重235kg,并且采用四驅模式,所以加速上不顯優(yōu)勢。
奧迪A6L 3.2 quattro百公里制動數(shù)據(jù)圖:制動距離43.55米,用時3.39秒。
由于較大的質量,讓A6L 3.2 quattro有著較大的物理慣性,所以成績自然與530Li存在差距。
試駕總結:
關于寶馬與奧迪在中國的故事目前還僅僅是一個開始,雙方對高端市場的博弈將持續(xù)上演,不論從外形到內飾還是操控方面,雙方都各自堅持著自己的理念,其實這樣也好,這個世界本來十分精彩,我們的汽車行業(yè)也需要眾多的角色。關于到底是贏得了這場比賽?當然取決于你對車個人的理解與鐘情于哪一種文化。如果難于選擇怎么辦?我想掩飾善變的自己呢?干脆將其全都買下,和誰討論你都有理……
關于開車的時候系安全帶的重要性,我們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在做奧迪A6L的百公里制動的時候,無意間飛入一個蒼蠅,可以車內沒有專門給蒼蠅系安全帶,我們在測試制動過程中,一腳剎車板到底,蒼蠅撞在了前擋風玻璃上,掙扎幾下就沒反應了,由此得出高速行駛過程中做足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可惜了這只蒼蠅,成為我們測試的犧牲品……
類型 | 評分 | 寶馬530Li 豪華版 |
外觀 | ★★★★☆ | 寶馬5系的外形獨樹一幟,靈魂無法模仿 |
內飾 | ★★★★☆ | 做工精致 ,用材講究 |
動力 | ★★★★ | 相比同級車更加出色的動力 |
操控 | ★★★★☆ | 寶馬的操控無需質疑,轉向精確,路感很好 |
制動 | ★★★★ | 軟硬適中,人車配合完美 |
工藝 | ★★★★☆ | 制造工藝代表了國內最高水平 |
平穩(wěn) | ★★★★ | 懸掛韌性十足,底盤扎實平穩(wěn) |
售后 | ★★★☆ | 服務到位,但售后成本較高 |
類型 | 評分 | 奧迪A6L 3.2 quattro |
外觀 | ★★★★ | 整體外形和諧,前臉不再低調 |
內飾 | ★★★★☆ | 做工精致 ,體現(xiàn)奧迪車型與眾不同的質感 |
動力 | ★★★★ | 相比同級車較為出色的動力 |
操控 | ★★★★ | 懸掛較硬,EPS在低速區(qū)域沒有路感 |
制動 | ★★★★ | 軟硬適中,人車配合較好 |
工藝 | ★★★★☆ | 制造工藝代表了國內較高水平 |
平穩(wěn) | ★★★★☆ | 懸掛偏硬,底盤扎實平穩(wěn) |
售后 | ★★★★ | 服務到位,售后網(wǎng)絡比寶馬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