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來 三菱 i MiEV 驚喜試駕
未來性能車已成形!
雖然i MiEV因成本及效能上的考量,未能使用科技層面更高的輪內馬達(In-wheel motor Electric Vehicle),但藉由輪內馬達的優勢加上先前發表的EVO MiEV,也讓我們看出未來性能車的雛型。
低重心、重量分配均勻加上動力傳輸直接,皆是輪內馬達的優勢,裝於性能車慣用的大尺碼胎框組內,更能減少馬達的體積限制,同時,若四輪同樣采用輪內馬達,則成了最直接的四輪驅動系統,屆時只要透過程式的纂寫和感應器配合,便能達到傳統差速鎖定或四輪轉向的功能。
充電方式升級 突破以往限制
雖然部份國家已有電能車上路,但實際上其活動范圍仍被限制住,原因不外乎電源的補給。i MiEV的突破在於雙模式充電方式,車體兩側均具備充電插座,駕駛側(右駕車)為家用充電插座,可輸入200V.15Amp及100V.15Amp的電力,加大i MiEV的可活動范圍,依電力大小不同約5~13小時,即可恢復80%的電能。
新電池的高效能加上快速充電裝置,成功擴大i MiEV的作戰范圍
新電池的高效能加上快速充電裝置,成功擴大i MiEV的作戰范圍
另一側則為快速充電用插頭,此插頭需配合專用充電設備,約20~25分鐘內即可恢復80%的電力,若對照Mitsubishi公布的馬達效能來看,i MiEV以時速130km/h行進的最大續航力約為160km/h,時間約為一小時余,大概也是人體需要稍作休息的時候,此時若能旋即充電,半個小時內仍可繼續旅程。
左圖為專用快充插座,右圖則為適用於一般家庭用電的插槽
至於動態方面,來自Smart車系的車體鋼性十足,只是懸吊行程較長且阻尼偏軟,過彎時不免出現稍大的側傾,畢竟i MiEV為都會節能用車,定位和一般房車大為不同。
前窄后寬的輪胎配置,為追求良好的動能釋放而生,配合極輕的1080kg車重,無論是前輪指向或靈活度皆高,如此的設定,更高明的抑制了側翻的可能性,在極限之前i MiEV便會以稍微的推頭來告知駕駛者放慢車速。
變速箱采鋸齒式排檔,操作簡單順手,質感用料也出色
高且窄的車體并未對操控造成困擾,一切設定符合都會用車的水準
前輪使用較窄的145/45 R15配胎,不但美觀且足敷使用
i MiEV的未來發展
透過日本三菱經營企劃本部環境技術部部長橋本昌憲的解說,我們得知今年底前供應i MiEV電池的合資公司確定成立,因此證明Mitsubishi對於i MiEV的開發決心,2010年將i MiEV正式上市的消息絕非空穴來風。
橋本昌憲同時表示,本身對於環保概念車的看法相當樂觀,Mitsubishi內部更在環保議題及技術上,擬定3大主軸,其中包括積極發展電動、柴油及生質燃料等動力系統,一同為減少空氣污染及找尋替代能源作努力。
內裝已經和一般市售車無二致,證明此車的發展十分成熟
透過此次的試駕及觀察,證明Mitsubishi i MiEV絕非粗制濫造的電動車,而是一部成熟且實用的都會用車,其車體來自於Smart車系,安全性便無需顧慮,目前只需等待2010年正式量產及右改左的套件開發。
- 1
福克斯 詢底價>> 9.98-16.99萬 報價 | 參數配置 | 圖片 | 論壇
- 2 捷達 7.58-11.93萬 詢底價>>
- 3 哈弗H6 9.58-15.18萬 詢底價>>
- 4 歐力威 4.79-5.59萬 詢底價>>
- 5 途觀 18.98-31.58萬 詢底價>>
- 6 朗逸 10.78-16.69萬 詢底價>>
- 7 速騰 13.18-22.58萬 詢底價>>
- 8 科魯茲 10.89-15.99萬 詢底價>>
- 9 新桑塔納 8.49-12.38萬 詢底價>>
- 10 軒逸 9.98-16.9萬 詢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