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改進 測試2011款雨燕1.5AT運動版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 當一輛雨燕從大街上開過,保守的估計應該至少有80%的人認識它。它作為長安鈴木小型車的當家花旦一直受到很多人的關注,這次見到它時,讓我想起了05年第一次見到它時的感覺,雖然現在輪廓依舊,但卻已不是當初的它了……
去年年底的時候國外公布了新款雨燕,引進國內的傳言也層出不窮,然而結果卻有些令人失望,國產新雨燕只是進行了小改動,把海外版運動包圍安裝在2011款雨燕上,并沒有直接引進國外新一代產品,不過據個人估計,這應該是最后一次小改款了。
外觀:外觀變動不大 增加海外版運動包圍
由于雨燕的認知度已經很高,這次2011款雨燕(以下簡稱新雨燕)變動也不大,主要集中在細節處理上,所以我們主要做下新老款的對比,找出它們的不同,看看新雨燕到底變了什么。
新雨燕在車身結構上與老款沒有改變,所以車身尺寸與老款相同,長、寬、高分別是3695mm、1690mm、1510mm,軸距為2390mm。
新雨燕在外觀上變化不大,但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運動。因為它其實就是把老款海外運動版運動套件移植到了國產雨燕上,變化基本集中在細節上。
變化一:前保險杠造型改變
新雨燕前保險杠換成了U型設計,整體性更好。
變化二:包圍前唇變小
前唇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前唇側面的外擴造型有所減少,造型稍顯柔和。
變化三:前大燈熏黑處理
新款前大燈的造型與燈組結構沒有發生改變,但是做了熏黑處理,顯得更加運動時尚。
變化四:霧燈造型改變
新款霧燈造型的改變個人感覺是其亮點之一,霧燈周圍加入了鍍鉻裝飾,使其看起來很立體,顯出了一絲高貴的感覺。
新雨燕的側面保持了老款的運動感覺,沒有做出更多的改變。
新雨燕的尾部也做出了相應的改變,變化同樣也是在細節處理上,變化主要有兩點。
變化五:后尾燈改變
新雨燕尾燈整體造型與老款相同,但運用了更多圓形的元素,突出了新雨燕年輕時尚的特性。
變化六:后保險杠造型以及后霧燈變化
新雨燕的后保險杠造型變化很大,霧燈也由以前的中間一個變成了兩邊的兩個(其中一個并沒有連線,僅僅是裝飾,但連線通電后可雙亮),同時取消了后唇,與前臉做到了很好的呼應。
內飾及空間:內飾和空間僅僅是細節上改變
新雨燕的內飾布局也與老款一樣,也同樣是細節上的改變,主要變化集中在五點。
變化一:方向盤的變化
新雨燕方向盤與老款在造型上沒有改變,但在細節上變化很大。在方向盤上部和下部增加了仿打孔皮似的顆粒點,在3,9點位置增加了凹槽設計,同時在下部增加了銀色裝飾,雖然材質上沒有改變,但整體改變值得肯定。
變化二:音響控制區
新雨燕的音響控制區變化很大,除了布局、配色,還加入了SD卡直讀,使用起來很方便快捷,按鍵手感也有一定程度提高。
變化三:座椅材質以及配色
新雨燕配色發生了改變,由紅黑配色變成了黑灰配色,色彩搭配更加柔和。在材質上還是采用織物+皮革的搭配,但織物材質換成更加柔軟的質地,整體的乘坐感受有所提升。
變化四:整體裝飾配色
新雨燕的內飾配色也發生了改變,跟座椅一樣由以前紅黑配色變成了現在的黑銀配色,整體感更強,相對更加柔和。
變化五:出風口造型改變
新雨燕的出風口造型由以前方方正正變成了兩邊圓弧形狀,整體更加圓潤,同時加入了銀色裝飾。
乘坐空間:與老款保持一致,頭部空間寬敞,腿部空間稍顯局促
新雨燕在乘坐空間上與老款相同,模特身高170cm,體重160斤,屬于小胖范疇。前排在調整好座椅后,頭部約有兩拳余量;在保持前排座椅不變的情況下,后排頭部約有一拳多余量,腿部空間不大,只有半拳余量。
動力:動力夠用變速箱稍顯落后
新雨燕沿用了老款車型的1.3升和1.5升發動機,我們所測試的1.5升自動擋車型搭載了鈴木M15A自然吸氣發動機,6000轉時爆發最大功率76千瓦,4000轉時達到138牛米的最大扭力,帶有VVT連續可變氣門正時系統。
與M15A發動機配合的是4速自動變速箱,這款變速箱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平順性不錯,升擋很積極,但降擋卻有些遲緩,整體調教偏向高擋位低轉數經濟型調教。
日常駕駛:
新雨燕的懸掛在舒適型家轎中屬于偏于硬朗,懸掛軟中又帶有韌性,但過減速帶時的生硬讓我對它有了幾分陌生感,傳遞到車內的感覺并沒有這么直接,轉向力度偏重,轉向的時候有一定的滯后現象。
新雨燕跑起來之后的表現與老款有著很強的一致性,發動機在獲得充沛動力時聲音比較渾厚悅耳,但是礙于產品定位,噪音的抑制能力仍有些捉襟見肘。新雨燕的拉線油門被保留了下來,雖然與現今廣為采用的電子油門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其靈敏的特性絕對是展現雨燕靈動不可或缺的元素。
新雨燕D擋升擋很積極,偏重燃油經濟性。變速箱降擋并不積極,因此如果想要急加速的話就需要駕駛員將油門踏板深深地踏下。不過盡管如此動力輸出還是會被擋位少的缺點所限制住。經常會出現將油門踏板踩到底,變速箱完成降擋動作之后發動機轉速仍然在4000轉以下的情況,這時候發動機動力無法發揮,只能耐心的等待轉速緩慢爬升到4000轉以上才會有所改觀。這種性格使得行車平順性很好,弱化了傳統小排量四前速變速箱的頻繁頓挫。
日常在城市中駕駛的時候,在VVT系統的幫助下發動機在低轉速區域也能提供夠用的扭力,因此只要不是激烈駕駛還就不會感覺動力不足。考慮到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特性,如果換成手動變速箱相信動力表現會大有改觀。
加速測試: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12.66秒
新雨燕1.5AT 0-100公里/小時加速最大G值超過0.5g,平均G值維持在0.3g,從測試數據上看起步階段很有力,但維持的時間很短暫,起步階段會伴隨著一定程度的打滑現象。0-100公里/小時最終加速時間為12.66秒。
從數據上看這臺M15A屬于典型的高轉速發動機,要想獲得良好的動力表現一定要將轉速拉到4000轉以上才行。76千瓦的最大功率和競爭對手們比起來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再加上4速自動變速箱的拖累,雨燕的動力表現并不突出,在同級競品中只能屬于中等水平。
100公里/小時-0制動距離41.2米
100公里/小時-0制動距離為41.2米,整個制動過程中ABS介入的比較及時,平均G值達到了-1g,在同級中屬于中等偏上水平。新雨燕剎車力度不錯,但不夠線性。
繞樁測試:
雨燕的前麥弗遜后拖曳臂式懸掛系統屬于同級車型中的主流結構,但是整體調校偏軟,避震器行程過長,在過彎的時候避震器會過度壓縮,車身側傾比較明顯。較短的軸距加上過長的避震器行程和后輪非獨立懸掛的設計,讓雨燕在極限過彎的時候很容易車尾突然擺動的失控現象。
噪音測試:
新雨燕的怠速噪音在49.1分貝,屬于同級中等水平,但是隨著發動機轉數的增加,噪音提升很快,在60公里/小時達到61.3分貝,90公里/小時達到64.2分貝,120公里/小時達到了68.4分貝。在低速行駛時,路噪為主,到了高速行駛時,發動機噪音已經蓋過了風噪和路噪。
油耗測試:
測試天數:2天
天氣情況:陰雨天
車輛人員:1-2人
載油量:滿箱
測試路段:擁堵環路、高速、近郊鄉村路段
負載情況:空調+30公斤雜物
測試里程:150.4公里
耗油及燃油標號:10.83升93號汽油
平均油耗:7.2升
新雨燕的油耗表現在同級車中屬于中上等水平,變速箱很喜歡在高檔位運行,經常會出現2000轉左右巡航的情況,所以只要不飆車,油耗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總結:綜合來看,新雨燕1.5 AT運動型保持了老款的優勢,同時在細節上做了改進,提升其運動特質。在日常城市駕駛中,1.5L的動力足夠使用,更重要的是,雨燕產品省油有口皆碑,在高油價時代如果既要拉風又要實惠,那么價位在10萬元以內的新雨燕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