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修車煩惱在哪 汽車業不誠信行為曝光
汽車正快步走進千家萬戶,可就當人們企盼著要享受有車生活的時候,圍繞買車和用車的種種不誠信現象卻成為壓在“準車族”和“有車族”胸口上的大石。
問題車當新車賣
去年5月,蕭山楊先生在當地一汽車公司購入1輛東風日產尼桑陽光寶石黑轎車。7個月后,楊某駕駛此車到該汽車公司維修部做定期保養查詢電腦資料時意外發現,車子竟然在4月份有過修理記錄,修理項目涉及16個零部件,維修費高達1萬多元。后經工商部門調查,此車曾因工作人員代為辦理牌照時出過車禍受到損壞,但該銷售商將事故車修復后隱瞞真相,作為新車出售。最后工商部門責令該經銷商賠償楊先生24萬元。
安吉消費者宋先生買到的新車更離奇,竟是輛假車。宋先生在當地一汽車銷售公司買了一輛桑塔納2000型轎車,上路后毛病不斷。原以為是汽車質量不過關,但汽車生產廠家的鑒定結果令宋先生大吃一驚:這輛汽車居然是假桑塔納,生產合格證、注冊登記表、車輛檢驗單,全是偽造的。
欺詐指數:★★★★★
專家提醒
消費者在提車前,要查對出廠證、保險單、保修單、說明書,還要查驗汽車出廠年月、車架號、發動機號等,然后仔細查看油漆顏色、全車顏色是否一致,車身表面有無劃痕、掉漆、開裂、起泡或銹蝕等。
還要檢查汽車機器各部位有無漏油,如發動機的油底殼、變速器和后橋等。另外,檢查里程表有無記錄數字(里程表在60公里以下的,都可以認為正常)。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經銷商為了保證新車的“零公里”,采取斷開液晶里程表電路或拔掉機械傳動式里程表軟軸的方法來“蒙”消費者。
新車買回家病不斷
去年上半年,楊先生花7萬多元買下了一輛經濟型轎車,新車用后一個月,正副駕駛塑料地板卡扣脫落,駕駛室后閱讀燈塑料開關無法使用……4S店維修好后一月,汽車前后減震出現異響,路過稍微顛簸的路面,還發出咣當咣當的聲音。楊先生又跑4S店進行維修。之后,別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助力轉向泵漏油,換了新的助力泵后,跑了兩萬多公里,再度漏油,再后來,汽車四周的裝飾條(銀白色)出現脫落現象……
欺詐指數:★★★★☆
專家提醒
汽車質量投訴去年占我省汽車投訴中的60%以上。車子出現質量問題,大部分車商會采取積極的態度,給予更換、維修或者賠償。但作為車主應懂得維權,如盡可能提早發現問題,多看新車使用說明書,盡可能按國際慣例提出要求,如向問題車廠家要求召回檢修,要求制造商無償地更換存在危險隱患的零部件,要求經營者支付相應的損失賠償費用。并盡可能協商解決問題,消費者也可提出退貨、“包換”等要求。如果新車上了牌照、辦理了有關上路手續后,消費者還可以請求部分經濟賠償。如果不能協商解決,可請求消協調解或采取法律訴訟等方式解決。
要現車需付加急費
杭州的林先生去年在經銷商處交付訂金,以商定價格購車,可是沒過了幾天,銷售人員就打電話告訴他,現在該款車比較緊張,要拿現車,需要交納5000元的加急費。準備過年開新車回老家的林先生,無奈之下只好付了這筆錢。他認為,本來雙方都已經談好了的價錢,經銷商又突然變卦加價,實在是不誠信的行為。
欺詐指數:★★★☆☆
專家提醒
雖然收取加急費的情況現在已越來越少,但對一些緊俏車型,一些汽車經銷商仍在如此操作,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的加急費,實在讓人覺得花得有點冤。消費者不妨利用相關合同來保障自己的權益,如在交納訂金時,要求經銷商在收據或發票上注明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在購車、修車過程中,也應及時索要收據并完整保存,以便在發生糾紛時有據可查。
舊配件當作新品賣
車主周先生在一次事故后將愛車送到了一家4S店維修。一周后,由于車子又發生小擦碰,到另一家維修店維修時發現,前一次換上的保險杠和另外兩個新換的零件竟然都是舊的!氣憤的周先生趕到4S店,該公司負責人沒有否認此事,解釋說是公司員工個人行為,最后以全部更換成新的配件解決糾紛。
欺詐指數:★★★★★
專家提醒
這類事件的發生并非個例,而且路邊維修店發生的概率要高很多。其實汽車只出了一點點小問題,但維修工人會以各種說法極力慫恿車主換零件。換下的零件只略作修理,然后送到外面小店做一下噴漆,立馬舊貌換新顏,就能堂而皇之以新配件的價格賣給另一位車主。
一般正品新配件在包裝及配件上都注有車型標識和配件編號,配件號碼字采用鑄工或特殊工藝印制,字跡清晰、工整,配件上有生產序號或配件編號(國產件必須三證齊全),沒有以上標號的,很可能是舊配件。另外,消費者還要特別注意在配件的裝配位置上,細看各部位連接螺絲有無拆卸痕跡,邊角部位有無重新噴漆的痕跡,受力部位有無磨損痕跡等。
車主如果有時間,修車時最好在旁邊監看,監督修理人員維修或更換零件,維修時切勿不懂裝懂,千萬不要將車放在小維修廠較長時間,甚至過夜,以防零件被換。
維修收費價格亂
陳先生有一輛已行駛近4萬公里的捷達汽車,最近要去做一次例行保養,更換和清洗機油和三濾。他先來到一家4S店,一詢價,費用是350元。陳先生隨即來到一家汽配市場,修捷達的攤主告訴他,用捷達專用機油保養一下價格120元。陳先生繼續詢價,結果在一家國際品牌的快修店,詢到的價格是180元。同樣一個保養,為什么價格竟相差3倍?陳先生投訴到了有關部門。
欺詐指數:★★★☆☆
專家提醒
消費者要認清正規店。根據行業規定,汽車維修業戶必須在其經營場所或收費地點的醒目位置懸掛由管理部門統一監制的收費價目表和標價簽,將維修工時單價、材料進銷差率、零配件和服務價格明碼標價。在收費標準固定的情況下,允許有一定的浮動范圍。但明顯超出浮動范圍的,要警惕是否是亂收費,需要車主事先多方詢價,小心選擇。
只換不修牟暴利
車主李先生的愛車使用已2年,不久前發現愛車水箱有滲水現象,于是,就近來到郊區的一家小維修站做維修。維修人員檢查后告知,水箱需要更換新的。更換完了以后,多個心眼的李先生要回了那個舊水箱。后來,他有一位搞維修的朋友發現,李先生被換下的舊水箱修復后仍可安全使用。
欺詐指數:★★★★☆
專家提醒
汽車一有故障,現在,許多汽修技工就直接要求更換新件,而實際上,絕大多數零部件是可以修復后使用的。但如果只是維修的話,維修廠賺的利潤不大,所以一般維修廠就會以零件損壞的理由要求車主更換配件,或者直接說明只換不修。其實,汽車上的零部件,除了極少數一次成形的水泵、機油泵等配件不能修復以外,其他絕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可以修復的。
在有些小維修店里,老板通常會把前一個客戶換下來的零件撿回來,修復之后換給下一個客戶。特別是換下來的電瓶、輪胎等部件,經過翻新后就成為維修廠一個穩定的財源。所以,如有換下的零件不要忘記取回來,不要留給維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