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和自動化是高精地圖的核心競爭力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
隨著自動駕駛的不斷發展,高精度地圖在行業中地位愈發重要。在自動駕駛出現之前,傳統電子導航地圖的使用對象是人,而在自動駕駛環境下,高精地圖的使用對象是自動駕駛車。這就需要高精地圖將路況的誤差范圍控制在厘米級,確保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近日,寬凳科技在中國測繪科技館舉辦“精無止境——大規模全自動高精地圖技術發布會”,正式對外展示了其在大規模組網、自動化處理、地圖采集等方面的技術實力。在寬凳科技展示的高精地圖中,不僅呈現出了基礎地圖的道路形狀、坡度、曲率、鋪設、方向等信息,在車道線類型、車道寬度、路邊地標、防護欄、道路邊緣類型等也都有詳細數據。

解決高精地圖大規模組網和自動生產難題
有業內專家認為,規模化是高精地圖最大的技術難點,自動化率則是關鍵。在技術方面,得益于人工智能的支持,寬凳科技實現了對地圖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的工作進行深度的開發。目前,這套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能夠高度自動化地生成精度高、要素豐富的高精地圖,同時實現大規模組網。
寬凳科技創始人兼CEO劉駿介紹:“地圖其實就是規模,最終所有的難點都在規模上,你擁有了自動化你就有了速度,數據就會有更新更快,就可以覆蓋更多的地方,這樣才有更高的質量、更好的用戶體驗。所以規模化和自動化便成了核心競爭力。”

北京四惠橋高精地圖
在圖像技術的基礎上,寬凳科技追求“接近100%的自動化程度”。進入到高精地圖階段,道路上的地圖要素、豐富度是非常高的,每一條車道線、每個虛線的起終點、每個路燈、路牌都要知道它的精準位置。自動化率不高,人力物力就很難承擔。寬凳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馮漢平博士表示:“寬凳科技已經將自動化能力進入到一個極致的狀態,基本上實現零人工干預,就可以生成全國組網,在這個基礎之上,整個制作地圖的成本和時間周期,以及后面更新的成本都會大大的縮減。”
寬凳科技自研的高精度地圖采集技術已經可以實現新舊車道線的識別,同時克服了雨雪、大霧等復雜天氣和夜間光線條件差的傳感器造成的影響,可實現高精度地圖的24小時全天候采集。
AI加持 打造自動駕駛大腦
高精地圖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在自動化處理過程中充分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對不同城市場景,不同道路場景的深度學習和模型訓練,形成大量的知識數據,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全自動完成識別、特征點提取、精準測量以及車道網絡拓撲的構建。
馮漢平介紹,寬凳科技大規模自動化高精地圖的技術分大致分為幾個階段,“在原始采集設備收集數據之后,利用機器深度學習的技術對于所有的圖像進行識別;識別完之后還是利用機器深度學習對于一小塊區域進行構建。只有達到很高的精準度以及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最終拼成完整的全國范圍的自動化制作出來的高精地圖,這里每一步都有大量的AI和自動化地圖構建的技術。”
立交橋通常是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中非常有挑戰的一個地方,因為立交橋一般會有十幾個道路的分行點,比如道路分岔點、主路進匝道、匝道進主路等。每個立交橋都非常復雜,每個分析點都需要通過多次采集才能完成。寬凳科技通過AI的自動化處理技術,在高精地圖中不僅僅表達了道路的形態,而且每一根車道線,每一個分起點的位置都精確的表達出來,這樣無人駕駛汽車在車輛變化、道路變化、車道跟隨的時候,都可以得到準確的決策信息。

專注,讓寬凳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如今在高精地圖領域已有眾多玩家入局,其中不乏互聯網巨頭,但在這個新興領域的戰場中,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能把握機遇和時間優勢,誰就能成為行業新的主導者。
劉駿認為,在這個領域寬凳科技已經靠核心技術構建出一定壁壘,并不怕“顛覆”。此外,他認為“傳統主機廠與一級供應商的勢力仍然強大,相反互聯網公司不是那么可怕”。因此,寬凳科技要“專注”。劉駿說:“寬凳科技一開始就選擇了只做高精地圖這一件事情,如果做了任何地圖之外的事情,或多或少的會跟某些其它利益集團競爭,比如說主機廠與一級供應商。任何多做一件事情你的朋友圈就會縮小一點,所以只有做得越專注,你的朋友圈才會越大。”
據透露,寬凳科技已與國內很多車企合作,已經進入到項目實施的階段,有的已經進入到商業訂單的階段。
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地圖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功能不斷拓展,作用不斷延伸。像寬凳科技這樣的本土高精地圖企業的作用也將進一步凸顯。它們將大大加速了汽車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推動自動駕駛的發展進程。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宜昌01)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