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點亮新能源汽車科技之光?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十年時間,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稚嫩到成熟,掀起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百年變革,成為汽車、互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新出行等眾多行業的創新載體。
十年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萌芽到成長,再到連續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領和廣大用戶的支持,更離不開數以萬計的汽車人經年累月的嘔心瀝血。這其中,也有很多“鏗鏘玫瑰”在不同的戰線上無聲怒放。
讓新能源汽車走進千家萬戶
從2009年到2014年的五年間,我國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給出了一攬子的扶持舉措。但在商業化推廣初期,并沒有多少人愿意選擇一款電動汽車。
配套不完善是一個重要原因。2014年,特斯拉在“最看重的主要市場之一”的中國遭遇了挫敗,全年在華銷量僅為3500輛。正如馬斯克所言,“如何給車輛充電一直都是他們揮之不去的疑慮”。而沒有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好產品,才是關鍵因素。特斯拉Model S 售價近百萬元,堪稱“富人的玩具”,本身就不是“走量”的車型。騰勢在2014年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售價30多萬元卻只能跑300公里,接連幾年的銷量都徘徊在兩三千輛。
究竟什么樣的新能源汽車能夠受到普羅大眾的青睞?是一款基于燃油車改動,價格不太高的電動車;還是一款不計成本,給消費者帶來足夠震撼的全新物種?當時條件下,北汽新能源另辟蹊徑,決定打造一款全新平臺的“國民電動車”,簡而言之就是能夠滿足更多普通老百姓需求的電動汽車。
這項重要的工作,落在了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劉國艷的肩上。2015年,劉國艷被任命為C10HB項目的總PM,統籌負責EC180車型的開發工作。在EC180之前,電動汽車開發還局限于在傳統車基礎上更換三電系統,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臺開發。劉國艷和她的團隊需要從零開始,建立全新的產品開發流程和供應鏈體系,正向定義產品的各項性能及參數。
打造“國民車”,只有嚴控成本才能給出普通消費者接受的價格。在公司內部,劉國艷被譽為“成本管控大師”,是因為她從每一細微處提升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效能,最終C10HB項目僅花費項目預算的90%。
價格合理只是第一步,還必須要有過硬的產品性能和吸引消費者的亮點。比如說NBooster電控制動系統劉國艷團隊通過技術攻關,打破了多年來困擾行業的能量回收率、踏板感等難題,讓電動車的續航有了保障,讓車輛更易操控,大幅提升了整車性能。
在劉國艷團隊夜以繼日的努力下,EC180僅用13個月的時間便從立項走向量產,上市當年就實現了7.8萬輛的銷售,摘得2017年全球純電動汽車單一車型銷量的冠軍。C10HB項目不僅為北汽新能源積累了寶貴的開發經驗,培養了一支特別能戰斗的中堅力量,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建立社會認知、促進消費信心也有著莫大的貢獻,為其他企業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讓新能源汽車的“內芯”更強大
EC180推開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大門,但想要持續促進行業發展,提升產品性能,與燃油車競爭,靠一款產品還遠遠不夠,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破解共性問題。
比如,低溫情況下電池能量衰減快,高能量密度電池如何保證安全性等。這些問題都指向電動汽車的核心——“電池、電機、電控”技術。可以說,誰能攻克“三電技術”上的難題,誰就掌握了未來領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最大資本。
十年來,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代康偉和她的團隊,一直深耕于三電技術領域。她們曾完成兩代動力電控產品平臺的開發,其中,搭載第二代電控平臺的C30平臺純電動乘用車關鍵技術于2015年榮獲“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她們還以更廣闊的視野從事三電技術開發,將持續保持電控系統的領先優勢,實現電池、電驅核心技術的突破作為團隊攻關的方向。
為化解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里程焦慮”,代康偉帶領團隊瞄準高能量密度、高熱管理性能和高安全性能等核心性能,對電池進行迭代性開發。經過她們多年的刻苦鉆研以及與寧德時代、孚能等零部件企業的通力協作,北汽新能源電池系統級能量密度目前已達180wh/kg,續駛里程已超600km。
為攻克新能源汽車在低溫工況下運行的瓶頸,代康偉團隊多年來一直都在苦苦求索。她們每一年的進步,可能只是3到5個百分點,在某些具體的單項上甚至不到1個百分點。整車低溫性能的決定因素有很多,包括動力電池的低溫性能、空調功耗、動力總成低溫效率以及整車集成里程低溫提升技術等多個維度,所涉及的具體開發項目有數十個之多。她們一個一個地突破,哪怕一次只是進步一點點,滴水穿石,久久為功。
她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新能源汽車的“內芯”已經變得越來越強大。代康偉團隊研發的雙向充電、變頻PTC等節能高效項目,于2018年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今年,北汽新能源每分鐘5℃快速加熱的“全氣候電池”將投放市場,有效解決電動汽車低溫運行難題。作為北汽新能源三電技術領域的帶頭人,代康偉還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讓新能源汽車的“大腦”更聰明
價格更合理一些,續航更長一些,低溫性能更好一些……這些都只是新能源汽車必須補齊的“短板”。實際上,電動化只是新能源汽車的突破口,未來的長遠發展,在于電動化與智能化、網聯化的疊加演進、交相賦能。就像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手機一樣,新能源汽車所代表的是一個全新的生態。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走到歷史的關鍵結點。一方面,眾多外資車企洶涌而至,一大批有競爭力的車型陸續登場,對現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發起強力沖擊。另一方面,從明年開始,補貼政策就將退出歷史舞臺,新能源汽車將與燃油汽車同臺較量。
對于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尹穎來說,如何讓新能源汽車更“聰明”、更“懂你”,是自2013年以來的主要課題。她于2008年加入北汽新能源從事三電技術研發工作,2013年以后轉向智能網聯領域,布局著眼于未來的前瞻技術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工程開發是尹穎團隊的重要工作。據她介紹,2016年北汽新能源開始進行自動駕駛研發,大約兩年后,北汽新能源旗下LITE自動駕駛汽車獲得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測試牌照,加入路測的大軍。今年6、7月份,高速公路L3級自動駕駛的產品會推出;在泊車的場景下,實現人不在車內、通過手機遙控的方式就自動去找車位,也就是RPA——遠程遙控泊車,這項L4級的技術在今年ARCFOX品牌的車型上會量產應用。同時北汽新能源在和戰略伙伴華為開展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明年就會有產品落地。
通過幾年的積累,北汽新能源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已經建立自主核心算法,包括控制、規劃、決策這些核心算法的能力。前兩年北汽新能源核心開發團隊參加了行業內的自動駕駛比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這也是對北汽新能源自動駕駛技術的初步肯定。
尹穎表示,自動駕駛要本著對車輛安全負責,并且給用戶能提供更好體驗的邏輯去開發,才能夠具備長期價值。除了自動駕駛,整個智能網聯的業務都在做,無論是經濟型車、BEIJING品牌還是高端的ARCFOX,都將搭載領先行業的智能網聯功能。
作為面向未來智能網聯技術的帶頭人,尹穎身上的壓力不小,但看的出來她很有信心。“我也比較喜歡學新的東西,這點在創新技術領域很適合,另外智能網聯技術還需要與互聯網等行業進行深度融合,破除思維定式,才能牢牢把握創新方向。”尹穎說。
從“國民車之母”劉國艷,到三電技術帶頭人代康偉,再到智能網聯科技潮人尹穎,三位女性工程師在各自領域日復一日地技術攻堅,成就了北汽新能源十年的蝶變躍升,也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進步做了重要貢獻。同時,我們也期盼更多這樣的科技人才,共同點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未來之光。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合肥01)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換電池比買新車還貴?
換電池比買新車還貴?
yangwen
- 2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
合作媒體內容推薦-
1換電池比買新車還貴?
換電池比買新車還貴?
yangwen
- 2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
二手車推薦相關閱讀點擊加載更多網友還關注的車系 換一批五菱車型 五菱之光車問答 - 2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
×97香蕉超级碰碰碰久久兔费_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_91精品国产自产精品_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亚洲日韩少妇一区 | 亚洲性视频日韩性视频 | 亚洲Av不卡在线 |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自拍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码在线 | - 2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