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增多 機油乳化無損發動機,能預防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近兩個月,私信問我機油增多、乳化的網友特別多,問題焦點集中在“這樣算不算機油增多/乳化”,“會不會毀發動機”,“是不是故障”,“能不能預防”,私信里三言兩語說不清,所以寫了這堆硬(啰)核(嗦)文字解答一下。
1.怎樣才算機油增多,機油乳化?
機油增多比較好理解,就是機油的量增加了。具體表現為機油尺上的液面升高。
主要原因是機油里混入了汽油,使機油總量增加,專業術語叫「燃油稀釋」。次要原因是機油里混入了水分或發動機冷卻液(冷卻液的主要成分也是水),如果機油中水的分量較多,就會演變成機油乳化。
機油乳化,是機油中混入水分較多,由于油水不相融而產生乳液狀物質,看起來和拿鐵咖啡上面的奶泡一樣。
▼ 正常的機油(左)和乳化的機油(右)
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經常同時發生,總的來說就是機油里混入較多有害液體。
2.機油乳化/增多會毀發動機嗎?
機油被譽為發動機的“血液”,起著潤滑、冷卻、清潔、密封、防銹能功能。混入的汽油或水分與機油的稀釋和混合,會降低和破壞機油本身的性能,導致發動機異常磨損。
恐怖的地方在于機油乳化和增多,其實是一直在發生的。
兩個例子:
機油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都能聞到汽油味,直噴發動機尤其明顯,這就是燃油稀釋到機油中了。
只要足夠寒冷,在極寒地帶短途走走停停的車,在發動機機油加注蓋上,經常能看到不同程度的乳液狀物質。
發動機不是完全密封的,有少量機油和水分跑到曲軸箱里和機油混合是必然的,拋開劑量談危害是耍流氓,問題就在于這個量。
發動機運行時,少量汽油會被活塞環帶到曲軸箱的機油中
3.什么程度的機油增多/乳化會「毀」發動機。
3.1 先說機油增多
機油增多有國家標準,根據國標《汽油機油換油指標GB/T8028-2010》規定,機油稀釋量(質量)達到5%,機油性能就會明顯下降,必須更換機油。
著名潤滑油生產商嘉實多認為機油稀釋量(體積)達到4%就必須換油。
根據國標計算:
機油密度約為:0.91kg/L
93#汽油密度約為:0.725kg/L
以一般家用車機油用量4-6升為例
0.91kg/L × 4~6L × 5% ÷ 0.725kg/L = 0.25~0.375 L
一般2.0以下家用車的機油量大約4-6升,即機油中混入0.25-0.375升汽油,就必須更換機油。那如何判斷這0.25~0.375升的增多量呢?
不同的車機油尺量程不同,但有個大概一致的范圍,根據我自己的換油經驗,一般2.0以下四缸家用車的機油尺量程,從下限L到上限H大概是1升左右的機油量,0.25~0.375升大約是1/4~1/3機油尺量程。即機油增多量超出1/4~1/3機油尺量程,就必須更換機油。
注意:
機油液面測量方法不正確誤差會很大,而大部分車主不清楚該怎么測,這里簡單說說:
車輛在平整地面停放。
充分熱車(如行駛20分鐘以上),熄火后3分鐘再進行測量。
把機油尺拔出擦干凈,再插到底拔出才是測量數值(必須插到底)。
電子機油尺的車型無法看到機油超出上限的情況,建議每次保養將機油加到電子機油尺中線,機油增加的時候就能看到液面往上限增長,會比較容易觀察。
單次測量無法得知機油增多量,不知道「增多前」的原始量,就不知道到底增加了多少,如:
例子1:機油尺高出上限,也不一定是機油增多,也有可能是換機油時加得太多,所以建議每次保養后檢查機油尺,手機拍照保存,日后的機油監測才有參考值。
例子2:保養后機油在機油尺中線位置,1個月后檢查機油液面達到上限H,增加量達到機油尺量程的1/2,那也是嚴重的機油增多,必須更換機油。雖然看起來沒有超出上限,但實際上已經增加了0.5升汽油,遠超出燃油稀釋量5%的國標換油規定。
3.2 再說機油乳化的兩種情況
發動機機油蓋和機油口發現有乳液,這種現象較為常見,由于油蓋溫度比發動機低(發動機燙手的時候機油蓋都還可以摸),容易積聚冷凝水而產生少量乳化,機油蓋的局部乳化不等于發動機的機油乳化,必須進一步檢查機油尺有沒有乳化情況。
▼ 機油蓋上的乳化機油,看起來很惡心,但未必嚴重。
如果僅機油蓋和機油口有乳液,但機油尺無乳液,冷卻液也沒減少,那大都是由于機油蓋溫度比發動機低而積聚的冷凝水造成,無需過度緊張,試著定期跑跑高速和長距離,讓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合理運轉就可以了。
但機油尺積聚乳液,或者是放出來的舊機油都是乳液就需要特別警惕了——這意味著曲軸箱機油已經明顯乳化,機油性能大幅下降,建議立刻更換。
▼ 機油尺上正常機油(上方)和乳化機油(下方),乳化機油看起來區別不明顯,但其實很嚴重。
▼ 放出來的舊機油乳化,也是比較嚴重的情況
3.3 重點說說冷卻液的檢查
如果發現機油增多或機油乳化,也要檢查冷卻液是否消耗過多,如果發現冷卻液在短期內明顯減少,如一兩個月從中線降到下限L以下,那很可能是冷卻液泄漏到曲軸箱里,屬于發動機故障,不單單是機油會出問題,冷卻系統也要出問題,必須盡快檢查維修。
4. 機油增多/乳化可逆轉嗎?
有意思的地方來了,正常范圍內的機油增多/乳化(即上文提到的增多5%以內,機油尺沒有乳液),是可以逆轉的。
但只要車況良好,單次行駛時間較長,機油能在約90-120℃工作溫度保持足夠長的時間,就能通過高溫蒸發機油中的汽油和水分,這是因為汽油和水的揮發性比機油高得多。曲軸箱內的空氣由于受熱膨脹,通過曲軸箱通風裝置和油氣分離器排出,油氣分離器將機油和空氣分隔開,機油回流到曲軸箱,汽油和水的蒸汽隨空氣輸送到發動機進氣口二次燃燒。所以大部分車輛合理使用下,都不會有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的煩惱。
相反,如果在寒冷氣溫經常短途行駛,發動機不斷噴油增加燃油稀釋量,發動機又沒有升溫到工作溫度讓機油里的燃油和水分揮發,情況就會不斷加重。
在不同車輛的說明書里,都明確指出寒冷氣溫經常短途行駛會大大降低機油壽命,需要提前更換機油。
各大廠家隨車手冊的相關說明(注意看藍框內容)。
福特家的:
本田家的:
豐田家的:
馬自達家的最夸張,對低溫短途路況,要求每2500km或3個月更換一次機油。
廠家普遍的共識是氣溫零度以下,經常進行8km以內短途駕駛,需要縮短一半或更多換油里程。
5. 為什么這兩年的機油增多、乳化情況特別多?
直噴發動機的大面積普及,尤其是小排量渦輪直噴發動機會更加明顯。
直噴發動機原理導致的“濕壁”,讓氣缸壁比非直噴發動機積聚更多汽油,更容易被活塞環帶到曲軸箱的機油里去,渦輪增壓發動機可以做到比同排量的自吸發動機動力更強,是通過同樣排量下的噴射油量更多來實現的,進一步加劇了直噴發動機“濕壁”現象,也更容易發生燃油稀釋。直噴發動機的燃油噴嘴也更易發生積碳堵塞,導致燃油稀釋。
另外某些觀點認為近年全國推廣的乙醇汽油易于吸水,會導致汽油含水量增加,讓更多水分進入到曲軸箱機油中,這點存在爭議。
6.發現機油增多/乳化怎么辦?
綜上所述,用車習慣良好,機油增多/乳化依然嚴重的(如2000公里內機油增多超過機油尺量程一半,或機油尺乳液),或發現冷卻液明顯泄漏的,應盡快聯系廠家檢修。
有機油增多/乳化跡象,但不嚴重的,可嘗試以下方法緩解:
解決思路是延長發動機的連續運轉時間,讓發動機盡快達到工作溫度,使機油中的汽油和水分揮發并排出。
盡量減少冬季的短途走走停停,或在冬季多「跑長途」。
定期使用具有清潔功能的汽油添加劑,保持發動機噴射系統暢通,讓汽油充分燃燒。大部分直噴車原廠要求每次保養使用清潔型汽油添加劑。
縮短機油的使用周期,如從10000公里更換縮短至5000公里更換。
如不可避免要經常跑短途,應保持發動機盡快升溫和持續運轉,盡量關閉「自啟停」功能,使用「運動模式」,混合動力車輛開啟「運動模式」。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換電池比買新車還貴?
換電池比買新車還貴?
yangwen
-
2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
我們為什么痛恨4S店?
yangwen
- 3羊Sir撩車
- 4香車哪能不配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