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智聯云加碼智能車聯網,以“車路協同”構建智能交通
無人物流車,不僅可以滿載貨物來回穿梭,還能根據路況信息做出駕駛決策,快速將每一件貨物運輸到指定地點……這樣的畫面只存在于“科幻電影”中?其實不然,京東作為物流場景的頭部玩家,早已借助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了運輸車輛的自動化作業,而這只是京東在車聯網領域的“一小步”。10月27日,京東智聯云與北理新源在武漢經開區成立聯合實驗室,標志著京東智聯云全面加碼智能車聯網領域,加速開拓智能交通新局面。
探究物流場景下的“車路協同”應用
6年前,在電動汽車產業萌芽之際,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京成立,隨后在武漢設立了創新中心。在“百人會”牽頭下,京東智聯云與北理新源在武漢經開區成立聯合實驗室,在中國工程院孫逢春院士的帶領下,對京東智聯云在智能化物流場景與“車路協同”體系的融合與應用進行研究,推動智能交通、車聯網等技術的場景化落地,并將研究成果與武漢經開區建設的城市智能基礎設施有機結合,使聯合實驗室成為支撐自動汽車技術創新的“智囊”。
京東智聯云“車路協同”通過智能化設備和算法改造道路,讓“車”與“路”實現雙向信息共享,提高無人駕駛的效率與安全。2018年底,京東在雄安國家級新區“點亮”智慧路燈,實現了“車路協同”的場景驗證與首次公開亮相,助力雄安市實現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和城市管理精細化。京東智聯云“車路協同”解決方案已陸續在西安、武漢、海南自貿區、北京亦莊等地率先開展布局,幫助當地政府構建車聯網先導區,共同推動智慧公路改造,實現了自動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的綜合應用。
“車路協同”讓末端物流與干線物流全面進化
京東智聯云“車路協同”方案可快速提升“末端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時效,實現“端到端”的無人配送全場景覆蓋。利用預先設置在交叉路口的智慧路燈,通過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傳感設備實時收集路面信息數據,再結合感知技術、邊緣技術等新技術,就像給自動駕駛車輛裝上了一雙“眼睛”,實現貨品裝車、配送、停靠與返程的全自動化無人值守作業。
京東智聯云“車路協同”方案還為“干線物流”運輸帶來了“降本提效”的變革。通過交通信息播報,道路事故、行人與施工多重預警,組建自動駕駛貨車編隊;融合“車路協同”平臺,車輛運營調度平臺與外部數據,構建龐大的自動化干線物流體系,降低了長途運輸產生的人力、油耗、維修保養等營運成本。
在長期實踐中,京東智聯云的邊緣計算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持,通過邊緣節點匯集區域范圍內的道路信息,再將處理后的信息進行分發、本地存儲與云端上報,配合多種傳感器的道路環境感知系統與基于5G的信息傳輸系統,保障了自動駕駛車輛與行人等道路參與者的安全。
技術構建智能車聯網生態
京東在探索“車路協同”技術時,聚焦在末端物流和干線物流中的應用,堅持以應用牽引技術,行業共創合作共贏,落地生根并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社會價值,京東智聯云IoT產品部技術總監劉剛表示,“我們在實踐中發現,邊緣計算能較好解決成本、實時和安全性等問題,是‘車路協同’應用落地的重要技術手段。”
目前,基于京東物流場景下的“車路協同”方案已然成熟,不僅率先完成了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更實現了車端設備與路端設備的互聯互通,這無疑為智能化物流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經過十多年的行業深耕,京東智聯云以技術實力沉淀和商業場景延展,在供應鏈、人工智能和物流技術等領域不斷優化成本,提升效率和用戶體驗。
與此同時,京東智聯云以開放姿態,攜手不同領域的合作方共同探索IoT應用落地,深耕智慧車機等車聯網垂直領域,以車載小程序助力服務輕裝上線,以供應鏈為抓手連接人、車與服務,實現用車養車全覆蓋,并在終端硬件、數據、邊緣計算、平臺、服務和應用場景實現了端到端全鏈條打通。
車聯網已成為行業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作為京東集團技術的基石,京東智聯云前瞻性布局,依托“車路協同”方案在物流場景中的落地應用,探索智能交通網絡運營新模式,通過在車聯網領域的技術沉淀和創新,持續探索車聯服務生態的更多可能性。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