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上汽大通副總經理華瑾:上汽大通MAXUS“高價高質”的底氣何來?
【太平洋汽車 行情頻道】
接連在海外市場做到產品出海、技術出海、模式出海,這對大多數國內自主品牌來說,是一個個“困難重重”的挑戰。而有一個汽車品牌卻已經堅定地達成了這一目標,它就是上汽大通MAXUS。多年來,面對海外市場的嚴苛考驗,上汽大通MAXUS以卓越的產品實力和富有遠見的戰略決策,為中國企業在海外塑造了有效且長遠的品牌標桿。近日,上汽大通副總經理華瑾參加首屆中國汽車品牌出海峰會,并接受了記者采訪,就上汽大通MAXUS在海外的布局與策略進行了分享。
上汽大通副總經理華瑾
八年前,上汽大通就已經將“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作為愿景和目標。目前,上汽大通MAXUS全球業務版圖已覆蓋海外73個國家和地區,共形成澳新、美洲、歐洲、中東4個“萬輛級市場”,累計出口超17萬輛。
并且,上汽大通MAXUS在進入海外市場后,堅持走高端路線,瞄準英國、愛爾蘭、挪威、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國家。華瑾說:“我們的產品不僅擁有全球統一品質,而且售價也向全球主流高端品牌看齊。”
那么,上汽大通 “高質高價”的底氣從何而來?
“一方面,中國品牌的造車技術已經具有和國際大牌一較高下的實力和競爭底氣。另一方面,上汽大通已經領先于許多國際品牌,在歐洲、澳新等市場率先推出滿足用戶需求的車型,引領澳新、歐洲、南美等地區邁入新能源時代。”她回答道。
在華瑾看來,除了電動化、智能化方向,定制化也是大勢所趨,“上汽大通可以根據海外不同地區的市場政策、環境特征、消費偏好和使用需求,因地制宜,迅速開發出匹配各地用戶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產品,帶來定制化的出行解決方案。
另外她還認為,靈活的經銷模式和渠道建設,也是上汽大通MAXUS成功開辟國內外雙線市場的“引擎”之一。“在海外市場,我們采用總代制、直營業務、大客戶直銷三種不同的營銷模式,匹配不同市場的特征。”
出海新機遇下,中國企業面臨眾多機會和挑戰。
華瑾指出,一方面,在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依托原有的制造業和供應鏈優勢,中國企業出海正處于從蓄勢、跳躍到一個全新發展階段的關口;另一方面,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在增強。
“但不管環境如何變,‘全球化’越來越成為中國企業的一個必選項。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可能改變全球制造業結構的趨勢,那就是,中國已作為汽車出口大國的崛起。”她這樣說道。
以下為華瑾在“首屆中國汽車品牌出海峰會”主旨演講環節的內容實錄:
各位嘉賓、媒體朋友以及業界同行,大家好,我是上汽大通華瑾。
1766年,英國發明家瓦特改進了蒸汽機,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正式開啟了一場長達200多年的世界汽車變革史,不斷顛覆人類目前已知的世界,并為中國汽車工業打下基礎。
中國汽車發展始終堅持長期主義,這其中并不是簡單的“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和愚公移山精神,而是一種在洞悉事物本質基礎上的堅持。從1931年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誕生,到1957年中國第一輛汽車出口海外,歷經數十載的沉淀和積累,“中國式發展奇跡”已經初見苗頭。
如今,百年一遇的全球科技革命悄然升起,汽車發展更注重電動化、場景化、智能化。政策支持、發展方向明確,中國汽車產業進入爆發式增長期。同時在新能源汽車的帶頭沖鋒下,我國汽車出海量又創新高。
出海新機遇下,中國企業面臨眾多機會和挑戰。一方面,在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依托原有的制造業和供應鏈優勢,中國企業出海正處于從蓄勢、跳躍到一個全新發展階段的關口;另一方面,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在增強。
但不管環境如何變,“全球化”越來越成為中國企業的一個必選項。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紛紛加入出海大軍,并在如今結出了果實。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可能改變全球制造業結構的趨勢,那就是,中國已作為汽車出口大國的崛起。
上汽大通副總經理華瑾:上汽大通MAXUS以“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為愿景和目標
作為上汽集團旗下的國際汽車品牌,上汽大通MAXUS以“電動化”、“國際化”的集團戰略為指導,歷經十一年深耕,已經成為“中國智造”走向世界的代表品牌之一,并走出了一條中國汽車品牌高端化出海的全新路線,成為“全球發達國家首選中國車”。
對中國企業而言,出海的大發展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質量上。從早期的產品出海,到技術出海、模式出海,中國企業需要塑造海外有效且長遠的品牌影響力。
早在八年前,上汽大通就已經將“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作為自己的愿景和目標。憑借發展韌性和體系實力,上汽大通MAXUS做到了國內和海外兩大市場的齊頭并進,有耕耘的付出和實力,也得到了豐收的回報。
目前,上汽大通MAXUS全球業務版圖已覆蓋海外73個國家和地區,共形成澳新、美洲、歐洲、中東4個“萬輛級市場”,累計出口超17萬輛。這不僅是簡單的量的積累,更代表著上汽大通MAXUS為更多全球用戶,帶去了具有國際品質的高端產品,也代表著中國品牌海外拓展的又一次突破。
在寬體輕客、MPV、皮卡等細分市場,上汽大通MAXUS在澳新、挪威、智利等全球多個發達國家市占率長期穩居第一。其中,在全球新能源滲透率最高的挪威,歐洲第一款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MPV MIFA 5,上半年市占率達到29.7%、穩居第一;同樣在當地暢銷的純電寬體輕客EV90,如今在細分市場已占據半壁江山,上半年市占率高達52.3%。
在新能源領域,上汽大通MAXUS已經是歐洲乃至全球新能源市場上產品矩陣最豐富、人群覆蓋面最廣、定制化水平最高的中國汽車品牌。
我們最近一次與世界各地先進車企互相切磋,是在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專業車展之一德國漢諾威車展上。在這一重量級汽車盛會上,上汽大通代表中國“智”造,在歐洲上市了全球首款“全尺寸豪華智能純電MPV”MIFA 9、純電皮卡T90 EV。
我們以兩款高端新能源產品為“落子”,扣開了全球最發達、競爭最激烈的歐洲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大門,實現了中國品牌在歐洲推出純電高端MPV和純電皮卡“0的突破”。
以皮卡系列產品為例,上汽大通MAXUS在皮卡領域短短5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全球發達國家首選中國皮卡,不僅深耕澳新、美洲、中東等全球皮卡高地,目前在北美、智利、沙特等市場均是排名第一的中國品牌皮卡,在國內也實現了今年1-8月銷量第二的成績。
在如今的全球市場,上汽大通MAXUS的出口量占整體銷量的37%,未來會超過40%,乃至會逼近50%,銷量將持續增長,這就是上汽大通全球產業的價值、中國企業的競爭力。
上汽大通副總經理華瑾:造車技術與多品類車型鑄就“高質高價”底氣
上汽大通MAXUS在進入海外市場后,堅持走高端路線,瞄準英國、愛爾蘭、挪威、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國家。我們的產品不僅擁有全球統一品質,而且售價也向全球主流高端品牌看齊。那上汽大通 “高質高價”的底氣何來?
一方面,中國品牌的造車技術已經具有和國際大牌一較高下的實力和競爭底氣。另一方面,上汽大通已經領先于許多國際品牌,在歐洲、澳新等市場率先推出滿足用戶需求的車型,引領澳新、歐洲、南美等地區邁入新能源時代。
比如高端純電MPV MIFA 9、純電皮卡T90 EV,進入歐洲、澳新市場后,獲得了新西蘭國家交通部、歐洲媒體、全球運輸行業巨頭的青睞,“上市即被搶單”。
品牌出海,不能一味的硬著頭皮往前沖,“往哪走、怎么走、能走多久”也要有一個清晰的規劃。上汽大通在產品開發、生產制造到市場營銷、銷售與售后服務的全業務鏈上都建立了國際化能力,為海外用戶帶來優異的產品品質、實實在在的價值。
我們的產品符合國際綠色環保需求,售后服務快速響應,提高了海外用戶對“中國智造”產品的體驗。在所有的出海硬件條件中,技術居于核心位置。上汽大通在研發制造上始終與國際先進技術標準接軌,對標世界發達國家的標準和水平。
目前,我們不僅實現了歐六技術儲備和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技術研發,在設計制造理念上也以國際基準和品質來打造,旗下車型通過了各項國際高標準認證,滿足海外用戶的高品質需求。
互聯網時代,汽車行業應該怎樣進一步轉型,是每個車企面臨的命題。除了電動化、智能化方向,定制化也是大勢所趨。在2016年上汽大通就開始做C2B用戶共創定制模式,到現在六年迭代,我們一直和用戶共創,一起定義產品。這一模式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也獲得了用戶良好的反饋。
而C2B用戶共創定制模式,也成為我們在海外市場的差異化優勢之一。上汽大通可以根據海外不同地區的市場政策、環境特征、消費偏好和使用需求,因地制宜,迅速開發出匹配各地用戶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產品,帶來定制化的出行解決方案。
靈活的經銷模式和渠道建設,也是上汽大通MAXUS成功開辟國內外雙線市場的“引擎”之一。在國內,我們率先整合發展了授權經銷、品牌直營、新零售直銷三種模式并存融合的渠道體系,走出不同以往和行業的“第三條路”。
在海外市場,我們采用總代制、直營業務、大客戶直銷三種不同的營銷模式,匹配不同市場的特征。一個多月前,上汽大通在歐洲的子公司SME(SAIC Mobility Europe)正式成立。隨著品牌在歐洲的經營模式和渠道建設不斷進階,上汽大通全球化的深度戰略布局進一步加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正如華瑾所言,上汽大通MAXUS早在十多年前就確定了全球化這條充滿艱辛與坎坷的道路。通過多年的發展積淀,上汽大通MAXUS早已從最初的探索者成長為了如今自主品牌出海的引領者。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上汽大通MAXUS將會繼續代表“中國智造”征戰海外,為國產自主汽車品牌爭光,推動中國汽車工業進一步向上發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