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國際巨頭逐鹿中國輪胎業
技術、原料困擾國產輪胎業
和汽車產業一樣,我國是輪胎生產大國,但絕非是輪胎生產強國。一位著名的外資輪胎企業的老總曾經說過:中國不缺少輪胎,而是缺少高品質、高技術的輪胎。最新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繼美國、日本之后的第三大輪胎生產國,年產輪胎超過一億條。但令人尷尬的是,除了總產量在世界占優外,國內輪胎的檔次、質量、企業生產規模與美、日、韓等輪胎強國相比都相距甚遠。
市場分三大方陣
熟知中國輪胎行業的人已將林林總總的中國輪胎市場上的生產企業分為三大方陣。
第一方陣是世界輪胎前三強(法國米其林集團、美國固特異輪胎與橡膠公司、日本普利司通集團公司)在中國的獨資和合資企業。憑借雄厚的資金加上先進的技術,這三家公司在國內轎車、輕卡子午胎市場以及高檔子午胎市場中占據絕對統治地位。
第二方陣是由國際輪胎企業中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除三巨頭之外)在中國的合資或獨資公司以及少數國內強勢企業組成。外資的如日本橫濱、韓國韓泰和錦湖、印尼佳通等在國內的幾家合資和獨資企業,國內品牌如三角、雙錢、朝陽等。
第三方陣則是遍布各地的國內中小企業,它們憑借低廉的價格,還暫時占領著一部分農村和城市周邊市場,但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處于被合資兼并或被擠垮的邊緣。
技術遠低國際水準
事實上,國產輪胎業更多地處于被合資兼并或被擠垮的邊緣,原因何在?技術是橫亙在我國輪胎企業面前的第一道難題。目前發達國家輪胎子午化率已達90%以上,而我國由于市場起步較晚,目前生產主要是引進國外十年前的技術,子午化率僅在35%左右,這和國際輪胎企業斥巨資投入技術研發有天壤之別。與此同時,市場價格混亂、串貨、易貨及造假等現象泛濫。凡此種種,都使本就狹小的生存空間情況更為惡劣。
原料漲幅高達30%
市場的無序競爭帶來整個行業價格的持續走低,而近來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又使國內輪胎企業雪上加霜。作為輪胎的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膠由于資源短缺主要依靠進口,而其高達30%的漲幅讓廠家叫苦不迭。其他原料如碳黑、尼龍簾布、鋼絲及簾線等價格的上漲局面也在持續,從而惡化了國內企業的客觀生存環境。
今年,國家取消了進口輪胎配額限制,進口量必將會迅速增加。同時因關稅下降,進口輪胎價格也將相應降低。進口輪胎對國內輪胎市場的沖擊將會越來越大。
九大國際巨頭投資設廠
政策放寬引外企投資
在任何一家國際輪胎巨頭企業的眼中,中國的輪胎市場都是一塊日益膨脹的“大蛋糕”。在中國汽車業“井噴”惠及輪胎業,中國市場異軍突起之際,國際輪胎巨頭怎能抗拒這一市場的誘惑。截至目前,排名世界前十位的輪胎企業中除德國大陸公司外其余九家已全部進入我國投資設廠,可以說,國內的輪胎生產領域已經成為群雄角逐之地,各輪胎巨頭無一不加快了擴張的步伐。
國際巨頭之所以對中國輪胎市場如此熱衷,還與中國目前的產業政策和發展前景有關。自2001年起國家為優化輪胎產品結構、促進子午線輪胎的發展,取消了子午線輪胎10%的消費稅,使子午線輪胎生產企業的利潤增大,這一舉措吸引了一大批境外投資者。
再者,中國目前對輪胎行業的外商投資比例的限制要比汽車整車企業寬松得多,這一政策也吸引了國外輪胎生產企業紛紛涌入中國市場。因此,在發達國家汽車消費市場日趨飽和、輪胎產銷量逐年下降的全球形勢下,中國成了國際輪胎巨頭的“世界工廠”。
米其林增資上億美元
自年初開始,米其林旗下百路馳、PILOT兩大品牌相繼在中國上市,同時,米其林在上海將增加投資幾億美元,力爭在年內將上海回力建成全球最大的米其林輪胎生產基地。而米其林還將在中國新開100家輪胎零售店,發力之猛讓國內輪胎業界驚嘆和警覺。
世界輪胎界的另兩大巨頭也不甘示弱,固特異已經增資1.2億美元在大連擴建生產基地,將大連工廠的生產規模擴大到530萬條/年;普利司通也增資10億日元對天津工廠進行擴建,年生產能力超過500萬條。再有如世界輪胎業排名第七的日本橫濱輪胎也加大對華投資,計劃5年內增資2億美金,擴大杭州現有工廠的產能,并于3年內在廣東建立新工廠。
外資產量占總量60%
外資巨頭的本土化生產的進程也在日益加快。2002年底外資及控股企業子午胎產量已超過全國總產量的60%,到2003年底的一年的時間里,這個數字擴大到了70%。業內專家預測,5年之內這個數字將擴大到80%。不難看出,國內企業正陷入被蠶食的危機之中。
5年內超半國企面臨被吞并
趕在今年3月東莞召開的朝陽輪胎經銷商大會上,記者見到了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的葛國榮副總經理。作為位居中國第二位的國內輪胎生產企業,中策在外憂內患的競爭格局中不斷艱難前行。談到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的競爭時,葛國榮在深諳危機的同時還是對國內的輪胎企業發展充滿了樂觀。他認為外資品牌真正滲透到中國還有一個很長的過程,國內企業要緊緊抓住這最后的喘息時刻不斷縮短距離。
路況、網絡延緩外企進入
過程之長原因在于:一是適用性。中國的路況和中國汽車的超載情況都是外資輪胎企業在深入中國市場前不得不做出調整的地方。歐美國家道路交通狀況良好,且很多高速路不限時速,因此技術研發多集中在提高速度和高端性能上。再有就是中國普遍存在超載嚴重的問題:一輛規定承重量為5噸的卡車實際載重25噸都不算出奇。二是汽車對于輪胎品種規格的限制。比如國外有些汽車使用沒有內胎的輪胎,而中國則基本沒有。外國輪胎企業必須要根據中國的汽車生產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三是銷售網絡的建設問題,需要外國企業付出一定的資金和時間成本。
少數品牌將主導未來競爭
問題是,這個調整的過程究竟有多長,是否足夠國內的企業“補鈣”?葛國榮的預測是,轎車輪胎這方面不會超過兩三年,原因為中國的轎車合資企業多為外資主導,直接配備專用輪胎,且轎車行駛的路面條件不惡劣,通常也不存在超載現象。相對而言,卡車輪胎的調整過程要長一些,大概需要5年以上。因為卡車超載和不規范使用輪胎的現象嚴重,給外資輪胎企業的進入無形中設置了障礙。
事實上,外資輪胎企業競爭激烈、不斷引進的新產品多集中在高端SUV、轎車輪胎上,對低端轎車、卡車輪胎尚未涉足或完全滲透。這也就不難理解一個看似頗為怪異的現象:這廂外資巨頭競爭叫囂得熱鬧,那廂各省市,尤其是偏遠省份和地區小工廠、小作坊還是一茬一茬地冒出來,歌舞升平之狀好像外資巨頭的進入和它們毫無關系。
但是,這種二元競爭結構能夠無限期地持續下去嗎?況且,這種競爭格局是國內企業和外資巨頭在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嗎?答案不言而喻。業內人士估計,5年之內,50%以上的國內企業將垮掉或被兼并。以后真正的競爭還是集中在幾個大品牌之間,最近的幾年不過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緩沖期。
提升輪胎子午化率成發展重點
外企投資傾向獨資和兼并
子午線輪胎是輪胎業中的朝陽產品。發達國家90%以上的輪胎產品為子午線輪胎,而目前中國國內企業生產的子午線輪胎僅占總量的35%,技術含量較低的斜交胎仍在大量生產。產品結構調整已成當務之急。
子午線輪胎產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產業,它不僅影響到國家的汽車產業和經濟發展,還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因此歷來被當作戰略物資看待。據了解,世界各國的輪胎特別是載重輪胎的生產,都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而我國為軍工產品配套的一些輪胎、橡膠廠,目前已紛紛與外商合資,這不能不引起重視。
因為全鋼子午線輪胎投資大、技術含量高,外資企業目前在中國發展已不再以合資為主,而是以獨資和兼并收購為主。
國產輪胎業投資盲目
就在外資企業搶占中國輪胎市場大部分市場份額之時,一大批根本不具備資金、技術實力的國內小廠卻紛紛投資設廠。這些小企業只看到目前由于汽車交通運輸業發展導致的子午胎市場短缺而盲目上馬投資,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地方經濟發展,在對行業狀況根本不了解的情況下盲目支持子午胎項目上馬。這些小企業上馬后,高額銀行貸款利息導致投資無法保證,再加上根本沒有技術支持,產能無法擴大,達不到規模經濟,從而成本始終居高不下。目前國內幾百個輪胎企業里,超過百萬條子午線輪胎生產規模的企業不超過20余家,大多數企業只有十幾萬條或二三十萬條的年產量。幾年以后這些小廠如依然無法改善處境,最終只能被外資企業低價收購。
如何減少項目投資的盲目性,是當前子午線輪胎生產的關鍵。業內人士認為,國家有關宏觀調控部門和銀行應該形成共識,把輪胎作為國家戰略物資,制定新的產業政策,從產品質量、工藝標準、市場銷售、原材料供應等方面加以引導和約束。此外,國家應下決心整頓市場,加強強制性產品認證工作,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打破地方條塊分割,從整個國家的宏觀角度調控子午線輪胎生產領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