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后視鏡是保證安全行車的主要安全設備,但目前各種轎車上安裝的后視鏡無論是平面鏡、球狀凸面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盲區,而且視野寬度不足,駕駛員在轉彎、變道、超車或被超車時,往往要身體前傾或左右扭轉頭才能發現障礙。因此,始終存在著影響行車安全的隱患。通常汽車所安裝的后視鏡都是平面鏡,觀察物體無變形,符合人的視覺習慣。但大家知道,正如居室里用的穿衣鏡,鏡面尺寸越大,視場(即可以看到的物體范圍)就越大,而汽車上的平面后視鏡尺寸很小,視場大受限制,因此市場上目前有一些所謂的“無盲點”后視鏡產品供車主選用。 “無盲點”后視鏡多被車主采用
“無盲點”后視鏡的原理并不復雜,從光學上說都是凸面反射鏡。相同尺寸的凸面反射鏡與平面鏡比較,視場更為寬闊,但觀察物體的成像變小。凸面鏡的弧度越大,視場就越大,但物體變形也越大。
汽車上安裝凸面后視鏡后,司機的視野會更為開闊,觀察到后方更多的物體,但由于物體“變小”了,所以會不同程度地造成距離錯覺。因此在選用后視鏡時不能簡單地認為視野越大越好。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無盲區”后視鏡主要有:
加貼小鏡子:通常是圓形小鏡片,價格低容易安裝,只要揭下背面膠紙把小鏡子粘貼到原來的平面后視鏡上即可。白天行車勉強著能用,有擴大視野的作用。但由于這種小鏡子弧度很大,看到的后方來車變得很小,會產生較嚴重的距離錯覺。并線時側后方來車已經很近,卻錯以為離得還遠,很不安全。在夜間行車,只能看到后方一些小亮點,分不清是車燈、路燈,基本上失去望后鏡的作用。
“無盲點”倒車鏡:是車箱內部后視鏡的替代品,尺寸比原鏡寬得多,并有一定弧度。在汽車內使用這種倒車鏡,通過后窗可以看到與車寬差不多的范圍,方便倒車,對并線也有一定幫助。
這種望后鏡安裝很方便,只要卡在原鏡上就行。有些產品上還配有指南球等小飾物,既美觀又能指明行車方向。正確選購和使用“無盲區”鏡可以拓寬后方視野,方便駕駛。
但所謂“無盲點”只是相對于平面鏡視野有所擴大而已,不能簡單地認為安裝了“無盲點”鏡就能洞察一切。
另外凸面鏡或多或少地使后方物體成像縮小,產生錯誤的距離感,所以不宜把汽車的后視鏡全部都換成凸面鏡,而應至少保留一面平面鏡,以保證正確的距離參照物。
后視鏡如何調整到最佳程度
每個人開車都有不同的習慣,一般都是憑感覺去調后視鏡。實際上,后視鏡的調整還是有一定的規矩。調整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將3個后視鏡調整好,首先要把坐姿調整好,再來調整鏡面。2、對于車內后視鏡,左、右位置調整到鏡面的左側邊緣正好切至自己在鏡中影像的右耳際。這表示,在一般的駕駛情況下,從車內后視鏡里是看不到自己的,而上、下位置則是把遠處的地平線置于鏡面中央即可。3、對于左側后視鏡,上、下位置是把遠處的地平線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則調整至車身占據鏡面范圍的1/4。4、對于右側后視鏡,因為駕駛座位于左側,因此駕駛人對車身右側的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有時路邊停車的需要,對于右側后視鏡在調整上、下位置時地面面積要較大,約占鏡面的2/3。而左、右位置則同樣調整到車身占1/4面積即可。
此外,后視鏡涵蓋范圍有限,對盲點要倍加小心。雖然現在有很多新車都配備了雙曲率后視鏡,但這不過是把左、右后視鏡的視角范圍再加大一些,仍無法完全涵蓋所有的區域,所以對盲點還是要倍加小心。還有,很少有人注意后視鏡反射率的問題。反射率的大小與鏡內表面反射膜材料有關,反射率越大,鏡面反映的圖像越清晰。汽車后視鏡反射膜一般采用銀和鋁等材料,它們的最小反射率一般為80%。高反射率在一些場合會有副作用,例如夜間行車在后面汽車前大燈的照射下,經車內后視鏡的反射會使駕駛者產生炫目感,影響行車安全,因此車內后視鏡一般采用棱形鏡,雖然鏡面也是平的,但其截面形狀是棱形,它利用棱形鏡的表面反射率與里面反射率不一樣的特點,達到無炫目要求。白天采用反射率為80%的銀質或鋁質的里面反射膜,晚上則用反射率只有4%左右的表面玻璃。為此,晚上應適當將白天位置的內后視鏡轉動一下角度,使其適應駕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