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保修期內第一選擇為4S店,保修期后大量流失
4S店依然是消費者進行維修保養的主要場所,特別在保修期內,由于對車輛較為愛惜,消費者希望得到4S店的品牌承諾和誠信服務(包括服務態度、服務費用和維修質量)。但目前廠家的4S店數量一般都無法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有,以廣州本田為例,目前在全國共分布270家左右4S店,平均每家服務網點可支撐2700輛的保有量,即使4S店的分布完全符合該品牌保有量的區域特征,也仍有很大一部分車輛無法在指定的網點得到正常維修和保養。
除了數量上的不足,用戶對4S店收費標準和服務質量一直都不很滿意。所以一般當車輛超過兩年保質期后,由于用戶對于車輛的愛惜程度有所下降,以及不滿價格和繁瑣的辦理手續,服務流失現象開始出現上升勢頭。如果不涉及到關鍵維修技術,而只是簡單保養或一般維修業務時,由于其間的技術含量并不太大,消費者會選擇快修快保店和私人路邊店。


數據來源:新華信《2006年乘用車車主使用行為報告》
4、價格和服務便利性是消費者渠道選擇的主要原因
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售后價格和便利性是他們選擇渠道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各大品牌在流失原因方面也基本一致,即過高的定價和不能提供覆蓋全市場的便利性。
按照慣例,4S店在售后服務領域收取的費用包括了工時費和配件價格兩部分。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在不同品牌的4S店之間,其收費標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處于同樣價格區間而不同品牌的產品,在售后服務環節的價格差異也往往能夠高達數倍。更為關鍵的是,配件供應和技術上近乎壟斷的心態使4S店的價格與快修店、普通店的差距尤為明顯。
便利性也是消費者關注的重要因素,目前以4S店為主的售后體系不能提供令人滿意的便利性。4S店占地較大、環保要求較高,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城市規劃調整,整車廠商不得不考慮在郊區或城鄉結合部建立服務網點,這無疑會給用戶的維修保養帶來極大不便;加之4S店數量上的不足,極易造成空間上供需不平衡,在地理位置便利的4S店門外經常可以看見排成長龍以等待檢修的用戶,較長的檢修周期又極有可能消磨用戶的等待耐心。

數據來源:新華信《2006年乘用車車主使用行為報告》
5、售后費用中,保險和油料依舊占主要比重
總體上看,一輛車每年售后費用在2萬元左右,其中包括保險、燃料、保養、維修配件、美容和停車費等。到目前為止,各種售后費用中,燃料和保險這兩塊養護費用依舊占主要比重,合計超過總費用的50%;相比較而言,汽車維修只占5.3%,汽車保養為6.9%,在總費用中占比重較小。具體到車型來說,從微型車到大型車售后費用呈明顯上升,越是大型車需要養護費用越高;大中型轎車的售后費用明顯高出平均水平;SUV的平均售后費用相當于中型的轎車,而MPV則與緊湊型轎車售后費用相當。


數據來源:新華信《2006年乘用車車主使用行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