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首批45臺迷你小巴分別在白云區城中村的5條線路上投入運營。票價1元(可刷羊城通),招手即停的13座空調迷你小巴,將從早上6點至晚上8點期間運營于白云區的均禾、江高、神山、竹料等街道和村鎮,填補部分公交盲點,方便當地居民出行。
近日上午9點半,前往均禾工業區上班的葉先生在馬路邊坐上了迷你小巴470路,他發現不但車票一元,能刷羊城通,且車內還有空調。葉先生很是欣喜,因為平時上班通常都搭3元的摩托車或1元的電瓶車。記者看到,迷你小巴的車型約為5.2米長,內有13個座位,車內安裝了羊城通和GPS智能調度系統等信息化設備。記者所乘坐的470路車行駛路線單程約1.7公里,就是緩慢行駛全程也在10分鐘內,且一路上經過好幾條公交接駁線路,非常便利當地居民的出行。
小巴便利,但附近居民似乎并不看好。記者在均禾一帶發現,這里道路狹窄,路面條件差,道路網絡不完善,且居民出行的需求量相對不足,還有隨處可見的“黑摩”和非法運營的電瓶車等。居民梁伯認為,470路行駛的單程距離即使走路也只需十余分鐘,不趕時間走路都可以,趕時間就坐摩托車或電瓶車,即便晚上再晚都有得坐,而小巴8點后就沒得坐了。果然,在上午乘坐體驗時記者發現,乘坐小巴的居民的確寥寥無幾。
市交通部門并不這么看。他們表示,在“公交為先”的大背景下,公交服務也由過去普通公交線路單一形式拓展為公交快線、公交地鐵接駁專線、小公共汽車線路等多種形式。在這種道路基礎不完善,出行量分散,有需求但量不大的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則適合小巴運行。之前開通的17條小公交線路日均總客運量目前已達到18000人次左右,相比而言,這種迷你小巴實行了定區域運營,運行區間更短,營運組織形式更靈活。因此,雖然首批公交小巴的投放成本和營運成本都很高,但就是虧本也要運營,給民眾帶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