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聯想、康佳、創維、新科、TCL等國內知名IT、家電企業紛紛進軍汽車電子行業。這股風潮立刻引來眾多非議,諸如IT、家電企業集體迷失、盲目跟風、多元化沖動之類的指責不絕于耳。但理智地分析一下,筆者認為,這些IT、家電企業進軍汽車電子業還是有其先見之明的,雖然顯得略微匆忙,但并不盲目和迷惘。
中國IT、家電企業的確容易給人盲目沖動的感覺。當房地產市場興旺之時,它們中的一些企業就上房地產項目;當手機火爆之時,一些IT、家電企業又不惜巨資上馬手機項目,似乎是什么賺錢就追逐什么,有的企業也因此交了不少“學費”。也正因為如此,一些IT、家電企業給人們留下了盲目和迷惘的第一印象,以至于有人錯把這次進軍汽車電子的理智行動也誤讀為盲目發展沖動,沒有意識到,這次的多元化與以往的多次嘗試有著本質的不同。
首先,這些IT、家電企業集體進軍汽車電子行業的原因,主要是背后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做支撐。有預測顯示,今年國內車載音響、車載電視、衛星導航器等汽車電子市場預計為2500億~3000億元,汽車電子產業在我國已顯露出勃勃生機,進入快速成長期。堅挺的需求、巨大的市場,當然為利潤空間幾近“扁平”的中國家電業拓展新領域提供了新機遇。
其次,多數IT、家電企業進軍汽車電子業,在戰略上也有清醒的認知。IT、家電業與汽車電子之間存在業務關聯,是一種基于原有競爭優勢的同心多元化,這種多元化風險要小于業務不相關聯的非同心多元化。更重要的是,汽車電子技術是未來決定汽車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電子產品在汽車成本中的比重已經從5%增加到目前的25%,在高檔的轎車中高達40%,且未來還有上升的余地。正因為如此,西門子、飛利浦、摩托羅拉等巨頭在汽車電子領域早已布局完畢。應該說,國內IT、家電企業進軍汽車電子不但適應了汽車業發展的新趨勢,而且有利于搶占市場先機。
第三,這些國內知名IT、家電企業擁有素質較高的研發隊伍和一定的研發能力,它們的進入,有利于縮小中國汽車電子技術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我國雖然已有1000多家汽車電子企業,但在產品檔次、技術水平上與國外企業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汽車核心的電子控制系統方面,國內基本還是空白。有報道說,進入汽車電子業的康佳集團目前正在與跨國公司緊密合作,涉足汽車發動機的電子控制系統等汽車部件的關鍵領域,全線產品將在今年出齊,明年量產。新科電子自主研發的帶有移動DVD功能的衛星導航器已全面上市,徹底改變了國內衛星導航器領域落后于國外的現狀。這樣的企業多了,中國汽車電子業技術缺失的軟肋就會硬起來。
此外,聯想、康佳、TCL等中國IT、家電品牌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雖然不大,但其國際化努力卻是令人稱道的。如果它們能夠將其國際化經驗嫁接到汽車電子市場,無疑有助于推動中國整個汽車業的國際化。
當然,有些匆忙進軍汽車電子的中國家電企業,在市場運作、資金基礎、技術適應等方面還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其汽車電子多元化之路不會一帆風順,還需要清醒認識、理智應對、不斷磨合。
您對網站內容有任何問題和建議歡迎聯系小編yh@pcauto.com.cn
如您向有關經銷商提及PCauto(太平洋汽車網)將會有更好服務和更低價格。
下一篇:決戰巔峰 頂級SM級潤滑油產品大掃描
>>> PCauto車友博客系統:幫助你更加系統的管理愛車養車費用、油耗狀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