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發達國家汽車后市場的發展規律,如果平均每年每輛車在美容養護上花2000元-3000元左右,當前中國汽車美容養護市場的規模已相當驚人。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6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727.97萬輛和721.60萬輛,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新車銷售市場。
但對于中國眾多汽車美容養護經營者而言,這組利好數據并非都能使他們笑逐顏開。
成長煩惱:“連而不鎖”
出于市場發展前景和時下暴利的誘惑,近年來AC德科、黃帽子、澳德巴克斯、勝牌、潔士、特福萊等一大批國外汽車服務連鎖巨頭已紛紛搶灘中國,眾多國內淘金者也蜂擁卷入汽車美容養護業,當前僅注冊登記的汽車美容裝飾養護企業就達十萬余家,年銷售達千億元。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魚龍混雜的進入者在為汽車美容市場聚集空前“人氣”的同時,也開始把它變得“烏煙瘴氣”,消費者的抱怨不絕于耳,經營不到一年就倒閉的汽車美容養護店屢見不鮮,陷入虧損泥淖的店面也為數眾多,這里面不僅包括散亂差的“路邊店”,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連鎖經營的品牌加盟店。據其透露,就連早早進入中國大舉圈地的3M也未能逃脫噩運,其加盟連鎖店的失敗率也較為驚人。
美國商務部統計資料表明:全美95%的連鎖加盟店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但是卻有65%的獨立店鋪在五年內關張。據悉,連鎖經營業態自1997年進入中國以來,已有近70個行業采用了這一業態,而汽車美容養護連鎖經營模式的萌芽與興起只是近幾年的事。
為什么在發達國家斬獲頗豐的連鎖加盟在中國汽車美容養護市場卻翻了船呢?
“問題的關鍵在于這種業態沒有做到連而有鎖。”國內汽車美容養護連鎖巨頭、馳耐普集團董事長楊威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發達國家成為“金手指”的汽車美容養護連鎖模式之所以在中國陷入“連而不鎖”的尷尬境地,與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缺位有一定關系,連鎖總部和特許加盟店之間彼此都缺乏有力的約束和保障。
基于此,不少連鎖總部只顧“圈錢”,精力大都放在收取特許加盟費和管理費上,一旦費用到手,兌現承諾時就大打折扣,對于特許加盟店的品牌推廣、運營管理、人才培訓、技術指導等扶持力度太小。與此同時,加盟商的心態和執行力也存在諸多問題。
“比如說,不少加盟商認為只要交了加盟費就‘背靠大樹好乘涼’,實現盈利甚至暴利就穩操勝券了。”楊威表示,對于連鎖總部統一的規范運營手冊,這部分加盟商往往不照章執行或不能嚴格執行,而是看到什么賺錢快就不顧品牌形象,上一些雜牌或假冒偽劣產品,或者偷工減料不按照工藝流程操作。這種短視行為可能會短期獲利,但長期看來不僅損害了連鎖品牌形象,又喪失了消費者的信任,最終導致投資失敗,就把這一切歸罪于連鎖總部。如果總部大力扶植加盟店使其獲利豐盈時,不少加盟商又完全歸功于自己,把總部踢開自立門戶。
“在連鎖經營管理辦法沒有出臺以前,連鎖總部和加盟商都有很多無奈。”雖然旗下加盟店已發展到1100多家遍布31個省市,其加盟店成功率目前仍居業內首位,但楊威也依然無法完全擺脫這種“成長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