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讓我們顛覆傳統
2003年汽車市場并未出現象年初一些業內人士斷言的“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局面。正如眾多專家所預言的,中國轎車市場沿著家庭轎車大量普及的高速發展公路繼續迅猛前進。在去年占據絕對優勢的一些品牌和企業,2003年的發展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眾多新面孔的強硬介入,使中國轎車行業充滿變數。偶然之中孕育著必然。
必然因素是:中國轎車市場的市場發展潛力可以用“可怕”一詞來形容,已經越來越受到國際汽車巨頭們的注意,2003年,世界“6+3”格局中的汽車寡頭們已經全部進駐中國,這些新進企業雖然還沒有顯露猙獰,但其背景、實力和野心遠非2002年的“散兵游勇”可比,與之成正比的就是消費者的口味越來越挑剔,因此原來的強勢企業地位受到威脅是中國轎車市場發展的必然。
在行業普遍規律之下,我們注意到:在2003年的市場發展中,有一些事件,看似偶然,并不被很多人重視,但到了年底“盤賬”時回頭一想,卻發現它們承擔了部分改變競爭格局作用,進而或為推倒多米諾骨牌的原動力。
例如:今年3月,東風雪鐵龍在北京宣布旗下愛麗舍系列推出一款新車型———配備了16V高能發動機的愛麗舍VTS,時隔一月,又一款16V車型———愛麗舍SX16V上市。在上半年新車投放如過江之鯽的時候,與全新上市的菱帥、高爾、馬自達6相比,人們或許只認為這是愛麗舍系列的又一車型而已,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重視,甚至與同出自東風雪鐵龍旗下的賽納上市相比,也顯得并不扎眼。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插曲”,卻使國內10-15萬元甚至更寬泛的競爭區間受到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一定程度上拉開了2003年市場動蕩、格局變遷的序幕。
愛麗舍,自2002年6月北京國際車展亮相以來,以其濃厚的法國風情在國內車壇獨樹一幟,風卷殘云般迅速取得半年5萬輛的銷量,被譽為2002年中國車市“火爆之星”。愛麗舍成功的秘訣在于流暢優美的外型,先進全面的配備,以及極具競爭力的價格。但消費者對愛麗舍的評價卻始終認為:這款車的弱點在于動力性能,與此同時,正在國內風云得意的捷達卻恰恰以卓越的動力性能取得歷史最好銷量。
但愛麗舍16V的全面上市,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使整個市場的競爭態勢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全面裝備了歐洲最受歡迎的16氣閥小型化高能發動機的16V系列愛麗舍,最大功率達78千瓦,在國內1.6升排量級別的發動機中無人能出其右。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排量和油耗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應用一系列先進技術,使發動機輸出更大的功率。而且愛麗舍配備的這款16V發動機的噪聲達到了國家2005年的標準要求,排放量達到了歐洲2號標準。由此看來,愛麗舍VTS在同樣排量的情況下表現出的競爭優勢已經足以力壓群雄。
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愛麗舍悄悄地完成了彌補自身弱項的更“心”換代動作,而此時許多競爭對手才終于認識到愛麗舍16V系列的威脅,3月底,寶來率先降價,隨后自4月至7月間,捷達、桑塔納先后或明或暗降價應對。但愛麗舍16V系列羽翼已豐,哪里會給競爭對手以絲毫喘息之機?就在競爭對手一路降價之時,愛麗舍的銷量一路攀升,6月在號稱中國轎車市場銷售“晴雨表”的北京亞運村市場,首次壓倒所有對手榮登銷售排行榜第一。于是年初還似乎毫無懸念的中檔轎車競爭格局,就這樣被徹底顛覆。
愛麗舍16V攜雷霆動力之勢摧枯拉朽的同時,甚至對其他價位的競爭也形成了間接的影響。首先是富康策略性地降價,把角逐10-15萬元市場的重任留給愛麗舍,富康則主動退到10萬元以下市場尋求“獨孤求敗”的境界,同時15萬元以上的中高檔市場多米諾骨牌也因愛麗舍的強勁沖擊而基礎松動,從此連鎖反應一發不可收,可謂“關外中原一局棋”。
在2003年能夠達到類似效果的例子還很多,例如奇瑞東方之子、本田飛度等車型,都是瞄準了市場中最薄弱的一點強勢突擊,破其一點,動搖全局。正是因為許多這樣的“偶然”,才使得2003年的中國轎車市場懸念迭出,熱鬧非凡。
|
如果網友需要將本文轉載到論壇,請點擊下方按鈕復制代碼,再在“PCauto論壇”發貼框里粘貼即可,該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其它大部分論壇,非常方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