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過去的2007年,除了汽車產銷總量持續上漲、整個行業效益提升之外,貫穿全年的主線之一就是節能減排了。在汽車行業,政府和民間不遺余力大力推動節能環保,但應擔當主力的各大汽車廠家似乎對“節能環保”四字只是“說一套,做一套”,并不積極。不過,節能環保是大勢所趨,業內分析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節能環保技術在汽車行業的發展有可能在2008年實現真正突破。
環球:“全球變暖”現象加劇
節能減排之所以成為今年的主要用語,主要是因為全球變暖已經變成無法改變的事實。剛剛在印尼巴厘島結束的全球氣候會議上,“巴厘島路線圖”的達成,表明通過節能減排的環保措施來遏制全球變暖已經變成地球人的共同心聲。在國際油價即將突破100美元/桶的情況下,節能環保不僅是環境保護問題,更是涉及到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在節能減排的環保問題上不能不提到汽車行業,因為全球變暖主要是汽車尾氣導致的,也是目前環保所面臨的主要問題。CO2是最重要的溫室氣體,而傳統汽柴油車大量排放CO2。因此,汽車節能也就是控制了CO2排放,節能也可算作廣義環保。
今年6月,國務院關于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的通知中,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制定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
因為汽車用油占據了整個社會用油的一半以上,汽車排放的尾氣也是我國各大城市污染的主要來源。而《華爾街日報》近日也發表文章稱,中國現有的1000萬輛卡車致使中國空氣受到極大污染。
國家科技部長萬鋼日前在一次大型的論壇上稱,預計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3億至1.5億輛,國家一年至少需要4.5億噸原油,其中汽車用油占國家整個用油量的55%(約2.48億噸)。
政府:相關措施陸續出臺
效果:小排量銷量不升反降
盡管汽車行業已經成為國家支柱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應和不計其數的工作崗位,但相關部門也清楚地知道,如果不對汽車行業加以規范和引導,汽車行業的發展將需要付出巨大的環境代價。
據悉,由國家發改委強制性標準《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GB19578-2004)于2005年7月1日順利發布實施,至今乘用車節能降耗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到2006年底,累計節約汽油約118萬噸,直接經濟效益達到70多億元,而進入2007年后,乘用車降低油耗的作用更加明顯。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2006年與2002年相比新車的全國平均燃料消耗量從2002年的9.11L/100km,下降為8.06L/100km,乘用車燃料消耗量平均下降了11.5%。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的實施取得了預期的目標。
中國乘用車年銷量大關已經突破500萬輛,占據了整個汽車銷量的7成,降低乘用車燃油消耗意義重大。受國家在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推出獲得良好效果的鼓舞,國家發改委日前又公布了,《輕型商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GB20997-2007,簡稱《標準》),并定于2008年2月1日開始實施,《標準》實施的對象主要是總質量在3.5噸以下,通常為9~12座的輕型商用車,在我國主要包括為輕卡、輕客等。目前它們的年均銷量在100萬輛左右,標準正式實施后,我國輕型商用車的平均燃油消耗量可望減少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