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許多高科技產品最初都是以軍事目的開發應用,而后在民用領域大展宏圖的,其中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就是一例。在美國,GPS自1970年代開發以來,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有24顆衛星、一個地面主控站、三個數據庫維護站和五個監測站等基礎設施組成的龐大民用商業服務體系。30年來,GPS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滲透到普通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它的普及讓人真正感受到了高科技時代世界之小,地理上“遠在天邊”在GPS中也是“近在眼前”。
目前,民用GPS產品種類很多,其中用于汽車導航系統是最為普及的應用之一。然而說到GPS,人們往往會把便利全都歸功于這個系統本身,殊不知GPS提供的只是實現全球定位功能的技術平臺,而定位的“內容”是系統正常有效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內容”數據存貯得越多越細,GPS就越神通。因此,一般情況下人們所說的GPS,實際上指的是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資源服務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最重要的“幕后英雄”便是數字地圖,它通常由獨立的服務商提供。
數字地圖服務商的工作人員開著車走遍全國各地的每一個角落,將所有道路橋梁、餐館、加油站、購物中心以及公園等信息輸入數據庫。有了這些細致入微的數據庫后,GPS才得以發揮導航作用。當你駕車時發現油箱快空了,便可通過GPS找到最近的加油站;如果你餓了,GPS會根據你想吃哪類食品為你提供餐館導航;如果你是集體出行,也不必擔心與伙伴走失,GPS可以鎖住彼此的方位。此外,GPS系統還可幫助選擇使用或者避開收費公路......隨著各服務商數據庫的不斷積累擴大,GPS提供的信息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細,例如收聽衛星廣播、路段塞車提示繞行和進入有交管照相機區域等等。當然,數字地圖的前提是城市規劃部門將地面上從高速公路到城鄉角落的每一條小道都要命名注冊。因此,GPS服務是建立在宏大的基礎系統工程之上的,任何一個環節工作不細致就會出現“瞎導”結果的出現。
近年來,GPS在美國的應用日益普及。以紐約為例,目前,紐約市教育局和出租車管理局都已決定將全市的校車和出租車加裝GPS系統。由于系統每8秒鐘就刷新一次汽車的位置,管理當局可隨時掌握相關車輛的運行情況,父母也可隨時知道乘校車上下學的孩子的位置。今年9月,紐約還在一些公交車站設了GPS顯示器,顯示有關車輛的運行和到站信息。
有了GPS,對公車管理也帶來了意外收獲。許多政府部門給車輛加裝GPS后,結果是不裝不知道,一裝嚇一跳。僅紐約長島一個小鎮的政府部門給車輛加裝GPS后,三個月內就節省了1.4萬加侖的汽油。在其他各州的政府部門,通過GPS管理車輛也都有明顯的業績,因公車私用又不講實話而被開除的大有人在。當然,這些部門表示,加裝系統的目的并不僅在于監督工作人員,更主要的目的還在于把本應用于公益事業的運作維護得更好,例如對公交車、鏟雪車、和垃圾車等,管理者需要隨時掌握車輛的運作情況。
GPS除了被廣泛地應用在機動車輛上之外,在其它方面的應用也日趨普及,例如帶GPS的手機已開始流行,通話雙方彼此在哪一目了然;帶著它到陌生城市去旅行,只要下載當地的地圖你就可隨心所欲的暢游。此外,GPS系統還可以裝在拐杖里、旅游鞋中、寵物身上甚至人的皮膚下。總之,在GPS的幫助下,沒有什么再會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