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中石油集團石油經濟與信息研究中心石油研究室主任單衛國認為,國內之所以一直對成品油調價比較遲疑,很大一塊阻力還是來自CPI。定價部門在決定成品油調價時不可能只考慮單一的成品油市場。目前,農產品價格已大幅上漲,如果成品油再漲價的話,給相關產業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最終可能對CPI產生觸動。
龐昌偉則認為,明年中國將采取銀根緊縮策略。在這種情況下,CPI指數可能會穩定下來,這就給油價接軌提供契機。如果國際油價明年也不再沖高,則接軌就更具可操作性。“考慮到明年美國進入大選年,一旦民主黨執政的話,則很可能重新恢復強勢美元政策,這更有助于為高燒的國際油價降溫。”
“只要條件合適,明年中國應該會加快成品油調價的頻率。盡管不太會實現完全接軌,但至少會形成一個彈性制度,以防止國內外價差過大所帶來的市場風險。”龐昌偉判斷說。
中國石油大學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震則告訴上海證券報,市場化的價格機制對于合理配置資源以及節能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如果價格逐步理順,石油公司沒有理由提煉油虧損,社會也不會對政府調整價格抱有太多預期。
“國內的成品油定價當然最好與國際接軌,但也須根據中國自身的實際情況適時變動。”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油價最終要走向接軌,否則國內的油價變動就無法保障。盡管如此,我們的油價在參照國際的同時,也要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全國的需求量、環境資源等問題都要考慮進去。
不過,安邦經濟一位分析師撰寫報告指出,當前能源價格上漲與通脹顧慮之間的矛盾已變得嚴重,這就像大河水漲,在兩岸采取圍堵的方式,只能是把水位越壘越高,一旦堵不住,洪水將會破堤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改委在最新發布的《通知》中要求,兩大集團從24日起對京津滬粵等地實行敞開供應,對云南、廣西、浙江等供求矛盾突出地區,逐省研究,采取緊急措施,增加資源投放。《通知》并稱,隨著上述措施的貫徹落實,成品油市場供應將會很快恢復正常。
這會否成為本輪“油荒”終結的一個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