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盜版地圖雖然便宜甚至免費,但在精準度和更新度上往往達不到標準,車主很可能會因此走錯路,得不償失。
三、售后服務不夠完善。隨著眾多廠商的蜂擁入市,GPS產品的服務問題已經凸現。不少公司存在只做一錘子買賣的心理,一些小廠商向消費者提供的GPS產品缺乏核心專業導航處理技術及正規地圖,再加上資金短缺又極大限制了其硬件維修、軟件和地圖更新等基本售后服務體系的構建。
專家剖析深層原因呼吁盡快規范市場
與GPS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的GPS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與之配套的大環境還不盡完善,業內專家分析認為,GPS市場之所以出現比較混亂的局面,其原因在于: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雖然國家已經認識到發展GPS的重要性,但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家制定發展衛星導航產業的框架戰略及產業認識不清晰,衛星導航的人才及培養機制相對薄弱,這是國內GPS產業發展的一個短腿。
二是產品缺乏自主核心技術。雖然國內品牌在GPS上的自主技術高度與國外廠商并無二致,但真正掌握GPS產品核心技術的卻只有少數幾家有雄厚實力的大廠商。未來GPS產業的健康發展,亟需一些優秀品牌涌現。
三是國家尚未制定必要的行業標準。按國家的規定只有擁有了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的企業才能生產GPS電子地圖,其余廠家生產的地圖從嚴格意義上講就是盜版。但這也僅僅只是電子地圖的標準,并非導航儀的標準。導航儀本身質量有問題,即使使用了正版地圖也一樣出錯。因此,缺乏質量標準已成為導航儀發展的障礙。同時,由于國家沒有標準,也無法對企業進行資質審核。
另外,導航儀應歸屬于哪種類型產品?如果將它看作電子產品,支持它運行的是不斷更新的數據,完全可以認為是通訊產品,將它視作地圖的延伸產品。可主要負責地圖產品開發的測繪部門對于儀器電路構造,又完全不懂。因此歸屬問題得不到解決,就可能會出現各個部門踢皮球的現象。
對此,專家建言,當務之急是國家應盡快彌補相關領域立法規范的不足,建立車載導航儀的生產標準和資質審核,并將規范告知消費者。可以聯合通信、質監和測繪等多個部門,成立GPS導航儀的行業協會,這樣就有一個部門可以牽頭,聯手電子地圖廠商和導航儀生產廠家,展開對盜版地圖的打擊,規范導航儀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