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為爭700億元汽車電子盛宴
華陽集團的相關人士表示 :是誰在700億元國內汽車電子市場的盛宴中狂歡?賽迪顧問披露的最 新調查顯示,2005年國內汽車電子市場將達到700億元,在這700億元的盛宴中,一如國內車 場, 近80%汽車電子市場被外資品牌掌控。
今年以來,海爾、TCL等國內傳統家電企業紛紛斥巨資進入汽車電子市場,然而它們現在開始認 識到,這個令人垂涎欲滴的“蛋糕”并非人人能食。在國內整車(尤其乘用車)市場業 已 被 “6 +3”汽車巨頭分食殆盡的同時,為這些跨國汽車巨頭配套的外資汽車電子企業早已緊隨登 陸。
在國內這些企業看來,為何準入整車配套門檻如此之高?“一個蘿卜一個坑”的教條式思維,實實質牽扯的是整車配套的汽車電子與整車之間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
華陽式的突圍
“華陽欲打入國內整車廠商配套體系由來已久,不過現在面臨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華陽集團 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坦言。在牽手國內整車廠商作為戰略供應商的問題上,華陽遭遇了一場 意料之外的寒流。
華陽集團銷售中心總經理董國彬介紹:“華陽原本將在汽車電子產品開發、市場推廣、品牌宣傳等各方面全面投入,并欲將華陽旗下FORYOU自主品牌打造成國內汽車電子強勢品牌。”即便如此,其電子產品仍舊無法進入整車廠配套體系。
華陽集團相關人士認為,原本計劃今年大規模打入國內所有整車廠商供應體系,憑借其已積累的 技術以及品牌在全球的影響,最初華陽的進軍計劃相當樂觀。
“不過從現今情況看來,暫時將重心轉到華南地區整車廠商,對總部在廣東惠州的華陽來說,或 許更為現實。”華陽集團相關人士透露,近來進入汽車電子行業的包括康佳、TCL家電和IT等傳統 企業,現在不約而同地遭遇了華陽類似的境遇。更多的企業開始出現了動搖,部分家電企業甚至已經停止了汽車電子項目的推進。
到底是誰的舞臺
早在2004年,國內汽車電子市場就已達到457.9億元,相比2001年的155.4億元,這一數字增長了近三倍。汽車電子市場確實是一塊異常誘人的“大蛋糕”。
不過在這幾百億元的汽車電子市場中,現今究竟是誰的舞臺呢?
根據賽迪顧問的最新調查披露,在2004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主力廠商中,博世以70.5億元的銷售額,占據了15.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德爾福和電裝分別以61.4億元和43.5億元的銷售額排名二、三位;排名四至十位的分別為西門子VDO、摩托羅拉、偉世通、德國大陸、深圳航盛、法雷奧和現代莫比斯。
不幸的是,外資品牌在汽車電子領域又獨占鰲頭。“這十大公司占據了72.4%的國內汽車電子市 場份額,萬幸的是,其中仍有深圳航盛一家國內自主品牌,其余皆為國外品牌。”一位熟悉深圳航盛的業內人士解釋稱,深圳航盛電子股份成立于1993年,是較早涉足國內整車配套的汽車電子廠商,目前跟國內有些整車廠家已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準入整車配套時機上,深圳航盛占得了先機。
據其分析,國內汽車電子企業達1000多家,但真正實力雄厚的企業為數不多。之所以整個市場幾乎全部被外資侵蝕,是因為很多本土優秀企業在內外交困下,已紛紛投靠外資,甘愿被兼并重組,剩余的本土汽車電子廠商又實力太弱,本身生存能力太差,如何跟財大氣粗的外資對抗?
配套的準入瓶頸
除本土汽車電子廠商外,華陽等傳統企業新進軍汽車電子市場本欲肩負此重任,如今進入了卻又發現情況不妙,到底是誰在設置準入整車配套的關卡?
“國內整車廠商嚴密保守的采購體系,對這些后來的本土汽車電子生產商來說,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大瓶頸。”一位汽車分析師指出,國內合資整車廠商在國外已經有了自己的配套電子廠商,比如說德國車大多為博世,美國車大多為德爾福,日本車大多為電裝,韓國車大多為現代摩比斯。
“沒有整車廠的配合,汽車電子市場的開發和市場根本就不切實際。進入汽車電子市場,并非如想象中的容易。”華陽集團的相關人士也持相同意見。他進一步指出,別人已經先行一步,你很難將其擠出整車配套體系,這種排他性的影響因素,直接造成了后來者準入市場的艱辛度。
事實上,這只是汽車整車廠商整體保守采購體系的一面。以廣州當地的一個汽車廠商為例子:其在建的第二工廠在材料、設備采購等方面也很“模糊”。據內部人士介紹,由于生產的整車為日系車,就連工廠采購的很多原材料都是相對應的日本品牌。
此外,“車載汽車電子裝置核心技術方面的缺失,也造成準入整車配套體系的困境。”華陽集團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按照傳統的汽車電子分類,一般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包括發動機、底盤、車身電子控制等;一類為車載汽車電子裝置,包括汽車音響、導航系統、娛樂系統等。
國內本土的汽車電子廠商,由于技術限制等方面原因,很難進入汽車電子控制裝置的生產和應用,僅能生產一些附加值低的車載產品,其利潤也不高。
“但是,最重要的是首先必須打破這種整車配套的保守格局。如此,才能給本土汽車電子廠商以進一步發展的機會。”華陽集團相關人士表示,核心技術問題只是一個表面的問題,目前華陽已經將核心汽車電子產品研發納入集團未來戰略規劃。
對此,營銷專家張勇表示,本土汽車電子廠商應該要抓住整車自主品牌發展的機遇,聯合整車自主品牌壯大實力。目前,國內汽車自主品牌正待崛起,從市場反映的情況分析,現在正是發展的最佳時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