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 PCauto對比6款經濟型轎車車內空間原創
編者按:作為大眾最理想的入門級轎車,10萬元“小車”擁有代步工具和個性載體的雙重功能。相比較4、5年前,眼下市面上的經濟型轎車已經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尤其是08年,隨著新飛度、雅力士、馬自達2等車型的推出,這一級別市場爭端的已愈演愈烈。同時,這些新秀也在各個方面給同級別的競爭對手提出了新的標準和參考。
除了操控和動力性能,空間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無疑是消費者挑選經濟型轎車時最關注的問題。哪怕你是單身,也不希望把手擠在座椅和車門的夾縫中來調節座墊高度吧?犧牲了后備箱而短促緊湊的外形你是否愿意接受呢?曾創造無數輝煌的老將們能否應對新的挑戰呢?今天我們就對市面上6款主流的兩廂經濟型轎車的內部空間進行詳盡的橫向對比,以期對您的選購提供一些幫助,它們分別是廣州本田新飛度、廣州豐田雅力士、長安馬自達2、長安鈴木雨燕、上海大眾Polo勁情,以及上海通用雪佛蘭樂騁。
我們的測試大致分為前排空間、后排空間和后備箱空間三個部分。其中前排空間里又分為頭部空間、腿部空間、乘員間距離、高度、寬度、座椅尺寸等十余項。而后排以及后備箱空間的評定也是通過8-10項來完成的,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詳盡的數據幫助那些打算購買經濟型轎車的消費者更詳盡的了解自己關心的問題,從而做到心中有數。
策劃:石城、林琦 圖/文:石城、林琦 協助:王睿
前排頭部空間
我們這里所說的前排頭部空間是指前排乘客在調整好坐姿的情況下,頭頂距車頂的距離。在這項測試中,雨燕以12cm的高度排在第一位,而車身高度最高的雅力士(高154cm)以10cm排在第二位。由此可以看出,車內頭部空間高度與車身高度成比例的說法并不絕對。頭部空間對于一輛小車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在本來有限的車內空間里,更大的頭部空間可以減輕車頂過低給我帶來的壓抑感。而頭部空間偏小時,也會給我帶來一些錯覺,比如車身兩側視野不夠開闊和長時間駕駛造成的精神疲勞,這都會給我們行車時造成小小的麻煩。
膝蓋到轉向柱
在駕駛員調整好座椅和方向盤角度并保證腿部空間后,左腳放在休息踏板上,右腳放在油門踏板上,6輛小車在同等條件下開始測量。其中,新飛度、雨燕、樂騁三輛車的距離同樣為10cm的距離,而雅力士、馬自達2、Polo勁情的測量結果也相同,都為5cm。
對于這幾款小車來說,現在大多數人最為注重的是空間多變性,所以并不太在意汽車前排的腿部空間。但若是從安全角度考慮,發生事故后,更大的腿部空間可以有效增大自行逃生的成功幾率,其中對腿部空間威脅最大的并不是儀表臺,因其用料主要以較軟材質為主,而方向盤的轉向柱為全金屬結構,在碰撞后不會發生變形,可以直接對駕駛員造成一定威脅。
前排座墊長度、座墊寬度
當然,更重要的還有乘坐的舒適性。在有限的空間內,提供大小適中的座椅便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讓我看一下這幾款小車的車身寬度,新飛度、馬自達2、雅力士這三款小車車身最寬,都達到了169.5cm的車寬,而最窄的是POLO,只有165cm。接下來再看看6款小車的座椅,我們首先測量了坐墊的長度和寬度。其中,新飛度以長為51cm、寬52cm取得了第一,而車身最窄的POLO坐墊長度只有48cm,但寬度(51cm)并不是最小的。車身寬度同樣達到最大的馬自達2在座椅方面就顯得有些吝嗇,比車身更窄的polo還要小,坐墊寬度只有50cm。
其實坐墊的長度和寬度對我們日常駕駛也有不小的影響,長短適中的坐墊可以為我們提供最佳的腿部支撐,無論任何情況都能最大限度降低駕駛時的腿部疲勞程度,并為腰部支撐提供了相應幫助。而坐墊的寬度也并不是越寬越好,兩側凸起部位應該與大腿外側輕微貼合,可以有效增加座椅對臀部的包裹性,同時也對固定整個身體起了很大作用。
前排車門間距離:依次是飛度、POLO勁情、雅力士、樂騁、馬自達2、雨燕
靠背高度、靠背寬度
靠背的寬度和高度同樣決定著乘坐的舒適性,過高的靠背雖然在發生追尾等后方事故時能提供很好的頸部保護,但長時間駕駛會感到非常疲勞,而由于頭部不能向后運動,日久天長便容易形成頸椎病。
靠背的寬度也以適中為好,左右凸起部位正好與肋部和肩部輕微貼合,不但可以保持乘客坐姿的端正,在彎道中也能限制乘客身體傾斜的幅度,提供間接保護。對于駕駛員來說坐墊和靠背都非常重要,只有它們提供最好的身體支撐,駕駛員才能更準確的操控車輛。
在6輛小車分別測量后,靠背高度最大的雅力士(82cm,包括頭枕),與靠背最低的是POLO勁情(78cm,包括頭枕)相差4cm,但僅僅4cm就能造成不同的腰部支撐效果,其作用還是至關重要。靠背寬度最大的是新飛度,達到了53cm,與最窄的雅力士(48cm)相差5cm之多。而新飛度與雅力士的前排車門之間距離也相差8cm,6輛車中車內最窄的為雨燕(134cm)。
前排空間對比 | 頭部空間 | 膝蓋到轉向柱 | 座墊長度 | 座墊寬度 | 靠背高度 | 靠背寬度 | 地板長寬 | 座墊到車頂 |
新飛度 | 7cm | 10cm | 51cm | 52cm | 80cm | 53cm | 6050cm | 93cm |
雅力士 | 10cm | 5cm | 49cm | 52cm | 82cm | 48cm | 6249cm | 99cm |
馬自達2 | 5cm | 5cm | 49cm | 50cm | 81cm | 51cm | 6046cm | 91cm |
POLO勁情 | 8cm | 5cm | 48cm | 51cm | 78cm | 50cm | 6345cm | 98cm |
雨燕 | 12cm | 10cm | 48cm | 50cm | 79cm | 51cm | 6757cm | 99cm |
樂騁 | 6cm | 10cm | 51cm | 50cm | 80cm | 50cm | 5850cm | 93cm |
注:紅色為該組最高,藍色為該組最低
地板長\寬
前排的地板空間也非常重要,尤其對于駕駛員來說,足夠的地板空間可以使腿部形成多種放松姿勢,有效降低駕駛過程中的疲勞程度。測量后我們發現,幾款小車中只有雨燕(67\57cm)的空間最大,并且形狀規整,其它幾輛小車都是不規則形狀,其中最窄的是POLO(45cm),車身寬度也是最窄。長度最短的是樂騁,為58cm,腿部活動空間有些局促。
并非所有的小型車車主都過的是單身或二人世界,特別對于這些五門的兩廂轎車來說,它們比三門的非主流兩廂車更強調多功能性,后排和后備箱的實際空間和使用的便捷程度都非常重要,甚至不亞于前排。接下來,我們首先評定的就是后排的乘坐空間。
后排空間對比 | 頭部空間 | 膝蓋到前排靠背 | 座墊長度 | 座墊寬度 | 靠背高度 | 靠背寬度 | 地板長寬 | 座墊到車頂 |
新飛度 | 7cm | 4cm | 46cm | 124cm | 66cm | 122cm | 52100cm | 88cm |
雅力士 | 10cm | 2cm | 46cm | 127cm | 57cm | 120cm | 40126cm | 92cm |
馬自達2 | 5cm | 4cm | 47cm | 123cm | 55cm | 118cm | 45104cm | 88cm |
POLO勁情 | 9cm | 3cm | 47cm | 120cm | 56cm | 121cm | 40100cm | 91cm |
雨燕 | 6cm | 3cm | 47cm | 119cm | 58cm | 121cm | 4694cm | 90cm |
樂騁 | 6cm | 2cm | 47cm | 128cm | 60cm | 126cm | 42100cm | 90cm |
在后排的評定過程中,常規的數據測量主要是后排座墊到車頂的高度、座墊本身的長寬、靠背的寬高、以及腳下地板的面積等幾項(具體數據見上表)。除此以外,我們那位身高1.83米的同事依舊會坐在每臺車內“現身說法”,通過自己感受體會車輛在設計中對空間的使用效率。
后排頭部空間
測量方式上與前排完全相同,因此具體過程就不在這里贅述。盡管從外形看雅力士的車頂在越過B柱后已經開始下降,但當你試乘過幾款車型后,就會發現雅力士在后排頭部空間上優勢明顯。這應該主要歸結于它的后排座墊位置較低。通過測量,雅力士從后排座墊到車頂的高度為92cm,比POLO勁情多出1cm,得到了這一項上的最高分。頭部位置是否寬松會直接影響到你的乘坐感受,壓抑的頂棚會令旅途變得非常痛苦。大部分轎車都會在不影響前方視線和底盤下方管線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后排座椅高度,即便是一些豪華轎車和SUV也不例外。雨燕和樂騁的車頂相對平直,但與馬自達2一樣后排頭部空間并不樂觀。
后排腿部空間
頭部上方的空間感是人進入后排車內的第二感覺,而第一感覺自然是腿部。相對來說雅力士的后排腿部比較局促,我們的那位同事從膝蓋到前排靠背的距離只有約2cm,可以說相當“緊張”,長時間乘坐肯定非常容易造成疲勞。可以想見,后排的腿部空間與以前座位位置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們在測量之前以同一人在前排調整好的最標準坐姿為參考,調好前排座椅位置后再來測量后座空間。雅力士調整后的前排座椅靠背有些后仰,且弧度很大,而此時與乘坐者的腰部結合已經非常緊密,因此對后面有一定的壓迫感。
除了雅力士,我們在樂騁上的情況也不是非常理想,可以說坐在后面基本上沒有多少活動空間。而這時只有依靠頭部空間來盡量找回平衡,這也正說明了為什么這些年新一代的經濟型轎車、中級轎車都開始向著高頂的方向發展。當然,樂騁沒有雅力士那樣可以后仰的后排座椅靠背,因此在后排整體的表現上還要遜色一點。
飛度在這一項上繼續保持著它的優勢。4cm,對于一輛車長3.9米、軸距2.5米、身高1.83米的乘員來說,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同樣達到這一數字的還有馬自達2,這多少有點出乎人的預料。和外觀一樣,馬自達2給人的直觀印象總是有點小,不過好在實際情況并不完全如此。
地板空間
我們不得不承認,雅力士在腳下地板的面積上又賺回了一些在腿部空間所丟失的分數。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這六款小車中唯一一款地板中間位置沒有隆起的車型。因此左右連成一體的地板不但方便了物品的放置,而且無論是左右的乘員還是中間的臨時乘客,都會因此放松許多。此外,我們剛才提到,雅力士的后排靠背還可以實現一定角度的后仰,座墊可以前后移動,這同樣是其他對手所不具備的優勢。地板寬度處在第二位的是馬自達2,而雨燕則不是很理想。
打開后備箱時你會發現,有一些車型在為后排乘員提供足夠空間的時候,是以犧牲后備箱的儲物能力為代價的。在整個后備箱容積的排名中,新飛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380L。“mm”的設計理念在這里又一次發揮了作用,前探的駕駛艙為后備箱讓出了不少空間。71cm、98cm、60cm的長寬高尺寸中有兩項排在了第一位,當你放置行李時就會發現,它確實很有縱深。此外,新飛度采用了中置油箱設計,可以完全不占用后備箱下方的空間,從而使后備箱更大更平整。
說到縱深,和我們在外面看到的情形一樣,樂騁、雨燕和雅力士這三款C柱沒有三角窗的車型后備箱較短。特別是雨燕,后備箱容積是其非常明顯的一塊短腿項目,即便是放倒了后座,整體容積也不過562L,與其他車型1000L開外的水平有不小的差距。這一輪評比中另一名淘汰者是上海通用雪佛蘭的樂騁。盡管在設計上它極力加大了尾部的延展空間,但無奈后備箱內不是非常規整,直接影響了最終結果。樂騁在正常狀態下后備箱空間只有195L,不過放倒后排座椅之后便可得到1190L的儲物空間。
在對比后排空間的時候我們就提到,雅力士的第二排座椅在這六款車中是最富變化的。它的靠背不但可以向前翻倒,而且可以向后仰起,另外整個座椅還能向前推。與此同時,它和新飛度都具有最低的行李箱開口離地高度(640mm),方便行李的放置。樂騁的這一指標相對較差——740mm,它只在開口寬度這一項上拿到了一個第一。
行李箱空間對比 | 長 | 寬 | 高(至后備箱蓋板) | 開口寬度 | 開口高度 | 開口離地高度 | 后備箱容積 |
新飛度 | 71cm | 98cm | 60cm | 110cm | 87cm | 64cm | 380l |
雅力士 | 51cm | 99cm | 41cm | 108cm | 83cm | 64cm | 272l |
馬自達2 | 63cm | 98cm | 53cm | 95cm | 80cm | 73cm | 250l |
POLO勁情 | 59cm | 96cm | 53cm | 96cm | 76cm | 68cm | 250l |
雨燕 | 59cm | 101cm | 54cm | 108cm | 77cm | 70cm | 213l |
樂騁 | 60cm | 97cm | 49cm | 112cm | 67cm | 74cm | 195l |
結語:在這里我們暫時不想去刻意地排出名次,畢竟每款車都有自己的優勢,而我們此次評價的僅僅是空間這一個方面。通過詳細的測試可以看出,要想造一輛小車很容易,想要在某一點上出類拔萃也并非難事,但若要達到均衡卻非易事。拿空間來說,在不到4米的長度和平均2.5米的軸距下,不但要讓駕駛艙前后排的乘客坐的舒服,還要提供一定量的后備箱空間。
經濟型轎車,尤其是這樣的經濟型兩廂轎車,它在日常生活中肩負著代步、辦公、出游等多項功能,任何一個方面的缺失也許在市場上都會有著致命的反應和后果。況且這些因素單靠發動機或者優良的操控是無法彌補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句俗語經常被用來形容這個級別的轎車也許就是這個原因。我們不可能在10萬元級別中追求大而全,但至少應該在諸多方面實現均衡的統一,駕駛艙的前移、排氣線路的重新設計、油箱位置的調整、座椅變化形式的增強,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它們的實用性和舒適性。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些換代的小車在經歷著怎樣的變化,同時也借此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它們在這些細節上開始出現的差異,以期幫助大家更快、更準確地選擇到自己心儀的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