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不叫座(3) 25萬值得購買車型推薦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在20-25萬元這個區間,市場上主流的轎車自然是B級車。這其中,人們最容易想到的,無非是雅閣、凱美瑞、天籟這日系三劍客,以及帕薩特、邁騰、君越、君威這些銷量出色的歐美車型。其實稍加回想就可以發現,這些銷量出色的車型,大多具備同一個特點,即擁有著出色的外形設計,其中絕大部分,體現的是一種穩重、大氣的風格,符合大多數B級車用戶的需求。但這種需求并不適用于所有人。
若您想了解叫好不叫座系列其它文章,請點擊:
在選車時,有些人可能就不覺得“滿大街都是”的熱門車外形有多么誘人,有些人或者更加注重內在品質、性價比、實用性等因素。如果您對以上所說的有同感,那么以下這幾款B級車就很值得一看了。
車型一:昊銳
指導價:17.19-27.13萬元
市場優惠:2.5-3萬元
8月份銷量:3074臺
今年前8個月總銷量:32713臺
上海大眾斯柯達昊銳
昊銳的平均月銷量有4000臺,算不上冷門吧?這要分怎么看。如果我告訴你,與昊銳同平臺的帕薩特,8月份賣了18006臺,或許你的觀點會有所改變。的確,昊銳的銷量似乎應該更好些才對。
昊銳從上市以來,市場表現都不能說令人滿意,這其中的原因無外乎兩點。首先自然還是外形。雖說昊銳上市時不少人覺得其外觀挺有新意的,但事實證明不少消費者仍然不能接受。尤其是因為兩廂半獨特設計帶來的尾部,比例有些失調,讓不少人覺得“B級車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品牌了。斯柯達作為上海大眾的第二品牌,引進后花了不少精力進行包裝和推廣,但它的老家在捷克這一事實是不可否認的。對于“不喜歡這個牌子”的潛在消費者而言,品牌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然而如果拋開這些“虛”的東西,你會發現,從務實的角度看,昊銳的性價比是相當不錯的。昊銳的平臺技術,與目前火爆得一塌糊涂的新帕薩特一脈相承。動力配備上,雖說為了突出差異化,上海大眾沒有給1.8T和2.0T的昊銳配備DSG變速器,但它所搭配的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技術上并不落后,結合TSI發動機的性能優勢,昊銳的動力系統在于同級車競爭時同樣是占有優勢的。
昊銳的另一大特色在于空間。雖說2761mm的軸距和4838mm的車長看起來都比較一般,但昊銳的后排空間,絲毫不遜于軸距達到2803mm的同門兄弟新帕薩特,相比市場上以空間大見長的雅閣、新君越等等,也都毫不遜色。昊銳的兩廂半設計的確影響了外形比例,但由此帶來的好處也是其他三廂B級車比不了的——由于行李箱蓋可以與后風擋一同打開,可以讓昊銳獲得類似兩廂車的空間靈活性。如果折疊后排座椅,行李艙容積能達到1670L。這樣的數據,一般只會在MPV和SUV上出現。
由于“賣得不好”,同時又沒有合適的替代車型,使得昊銳不得不打出價格牌,這也成為昊銳的另一大亮點。昊銳目前終端市場優惠幅度相當可觀,優惠超過2萬元的地區比比皆是,某些地區甚至優惠達到3萬元。這意味著什么?不僅1.4TSI的昊銳價格已經涉足15萬元區間,甚至連買1.8TSI頂配版的昊銳,價格也處于本文的起點位置:20萬元左右。這可是側氣囊、側氣簾、ESP、GPS導航、氙氣大燈、電動記憶座椅等配置一應俱全的車款,性價比還是相當不錯的。
小結:
斯柯達品牌早已100%歸屬大眾,因此大可不必為其身在捷克所困擾。外形方面見仁見智,這就要取決于你對昊銳外觀的看法了。如果這兩點沒問題,那么它將是一款非常值得考慮的B級車。無論是空間實用性、技術含量、駕乘品質,還是配置、價格,昊銳都屬于同級車中較高水平的車型。
車型二:蒙迪歐致勝
指導價:16.98-25.28萬元
市場優惠:2.0T 1.3萬元左右,2.3L超過2萬元
8月份銷量:3184臺
今年前8個月總銷量:36534臺
蒙迪歐致勝算是叫好不叫座車型中的典型代表了,尤其是老款蒙迪歐致勝上市之時,披著007座駕和與沃爾沃S80共享平臺的光環,被業內所看好,但實際銷量卻讓人大跌眼鏡。雖不至于冷門,但離一些主流B級車的表現相去甚遠。2011款致勝推出后裝配了全新的動力,再一次被“叫好”,然而經過上市初期的一段熱銷(其實也就6000臺左右的水平)以后,市場表現再次回到之前的水平,大幅度的市場優惠也再次出現。
蒙迪歐致勝不叫座的原因也有兩個。最主要的還是外形,這無論是從廠家、經銷商以及車主的反饋來看,都是得到公認的。說蒙迪歐致勝的外形不好看,致勝的設計師肯定會覺得很冤枉——007座駕可不是光靠錢就可以堆出來的。致勝在設計上,比較具有開創性,例如它也采用了有點接近于兩廂半的造型,突出運動感。細節設計上,也體現出福特動感設計理念的特色,算是為沉悶的B級車造型帶來的一股新風。只可惜,這樣的設計,并不符合“中國國情”,最終沒有得到國內消費者的認同。致勝另一個不叫座的原因,在于早期的致勝在匹配上做得不到位,懸掛過于運動化,嚴重影響了舒適性,再加上頭幾批的致勝電子系統的故障較多,最終影響了它在車主中的口碑。
拋開這些因素,致勝的性價比就相當突出了。這里所說的主要是新推出的2.0T版本,福特為其配備了與大眾“黃金組合”類似的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和6速雙離合變速器。不僅如此,福特的這款直噴增壓發動機的強化程度還相當高,低配版的功率就達到了204馬力,高配版更是達到240馬力,成為國內同級車中功率最大的2.0T組合。在增強動力的同時,這套組合還加強了經濟性的提升,一改過去2.3L致勝油耗偏高的問題,而成為同級車中的省油車型(工信部綜合油耗7.9L,優于大多數同級別對手)。
雖然懸掛調校的偏重舒適了,但致勝骨子里的運動性是不可能丟掉的,這方面在老款致勝上就得到了廣泛認可。實用性方面,致勝也同樣如此。致勝的軸距與沃爾沃S80一模一樣,達到了2850mm,屬于國內所有B級車中的最長軸距,實際空間表現也屬于同級車中數一數二的水平。
與其他不是很熱銷的車型一樣,致勝的價格同樣也是其亮點之一。GTDi200的起價不到20萬元,這在其他2.0T合資車中是不敢想象的。配置上,這款入門版的致勝GTDi200也并非噱頭,側氣囊、ESP、真皮電動座椅、雙區自動空調等B級車該有的配置都不缺。再結合目前高達1.3萬元左右的市場優惠,性價比相當突出。
小結:
假設你的購車需求是需要2.0T的強大動力,油耗還不能高,空間不能小,操控性不能弱,配置齊全的情況下價格還不能超過20萬元,那么你在主流B級車中,肯定找不到合適的。這時候,去試駕一下致勝吧,或許這個之前被你否定的車型,恰恰是最符合需求的。
車型三:雪鐵龍C5
指導價:17.69-29.89萬元
市場優惠:1.7萬元+裝飾,置換享受6000元補貼等
8月份銷量:2517臺
今年前8個月總銷量:22365臺
東風雪鐵龍C5
從新款C5的開發流程,可以看出東風雪鐵龍對這款車的重視程度。只可惜從上市到現在,雪鐵龍C5的市場表現一直不理想,月銷量總是難以突破3000臺。
雪鐵龍C5賣得一般,原因與以上兩款車不同。外形肯定不是雪鐵龍C5的短板。事實上,新一代C5恰恰是雪鐵龍車型設計思路的一次重大改變,不再像過去那樣一味追求個性與創新,而是回歸到主流的層面。從各個角度看雪鐵龍C5,它都不應該劃歸到另類、個性或者難看的一類,相反主流而不失動感的外形,應該說是很符合當前B級車設計潮流的。
從市場的反饋來看,許多人放棄雪鐵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空間。雪鐵龍C5的尺寸很大,長寬高達到4805/1860/1458mm,軸距更是達到2815mm,人們對其空間的期望值,應該是與雅閣、新君越等車型相當的。但雪鐵龍C5實際的內部空間,僅與一般的運動型B級車相似,后排腿部空間雖不局促,但也絕對達不到以上兩款車型那樣可以翹起腿的水平。很顯然,這樣的空間表現,是難以得到注重空間消費者認可的。與此同時,對于那些考慮緊湊型B級車的用戶,雪鐵龍C5配備的動力系統不夠強勁,過大的尺寸又不夠靈活等等,又讓它顯現不出足夠的優勢來。這種定位上的尷尬,最終影響了雪鐵龍C5的市場表現。
那么是不是就此認為雪鐵龍C5就不值得考慮了呢?顯然不是。作為雪鐵龍新一代的B級車,C5的內在設計上,依然體現出了法系車固有的特點。例如C5在懸掛的設計和調校上就比較到位,很好的兼顧了運動性和舒適性。如果你覺得德系車的懸掛不夠舒服,日系車的懸掛又不夠運動,C5的這個特點就很好的解決了問題。雪鐵龍專門為國產C5推出的2.3L發動機性能的確一般,但這主要是針對運動型車愛好者而言。如果只是作為家用,這套動力總成還是很不錯的。2.3L的排量和126kW的功率雖然不出彩,但230N.m的扭矩很不錯,優于大多數的2.4L發動機。2.3L發動機所搭配的變速器,也采用了6速手自一體的配備。雖說在諸多對手都已進步的情況下,這款變速器已無太多優勢可言,但至少不會落伍。
當然,最終讓我們認為雪鐵龍C5值得推薦的,還是在于配備和價格。例如2011款C5,全系標配了ESP、天窗、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定速巡航和雙區自動空調,這使得它17.69萬元的起步價并不算噱頭。擁有側氣囊、側氣簾、真皮電動座椅、藍牙、自動大燈、自動雨刷的主流車款尊馭型,價格也只有20萬出頭。如果再結合目前很多地方實際上已經超過2萬元的優惠幅度,性價比同樣也是相當突出的。
小結:
雪鐵龍C5有著不錯的外形設計和兼顧舒適與運動的底盤,從而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賣點。雖然在空間、動力、技術等方面表現平平,但配置比較豐富,定價也比較合理,再結合由于“賣不好”而帶來的大幅優惠,它其實不失為一款頗值得考慮的B級車。尤其是如果你比較注重駕乘質感而非極限加速力,空間只是為了應對日常家用而并不追求奢侈的后排空間,而且喜歡法系車的一些固有特點,雪鐵龍C5可能就很適合你。
車型四:睿翼
指導價:17.68-23.98萬元
市場優惠:最高達3.5萬+送裝飾
8月份銷量:2127臺
今年前8個月總銷量:22409臺
一汽馬自達6睿翼
馬自達6作為昔日自駕運動型B級車的開創者之一,曾經紅極一時。而作為馬自達6的換代車型,睿翼的市場表現則多少顯得有點拿不出手。
睿翼自上市之日起,市場表現一直就不怎么好,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與外形無關。馬自達6一直以來就是以外形漂亮見長,睿翼作為換代車型,自然也延續了這一優勢。睿翼上市之初,沒能迅速被市場接受,與其高于市場預期的價格有關。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馬自達6本身的定位變化不無關系。出于銷量上的考慮,一汽馬自達一直在降低馬自達6的定位,以至于最后打出了“A級車+1萬買B級車”的宣傳口號,儼然已經將馬自達6放低到與A級車競爭的層面。睿翼上市后,尺寸設計等各方面相比馬自達6并沒有本質提升,內部空間也基本相當,工藝細節上相比很多B級車也沒有絕對優勢。而在上市之初,一汽馬自達為了提升睿翼的形象,采用的是高配高價的策略。而馬自達6作為老款車,銷量一直都不錯,總銷量接近睿翼的3倍。
以上所說的這些問題的確存在,但并不代表它就不值得考慮。相比馬自達6,它的款式更加“與時俱進”是肯定的。與馬自達6主打2.0L不同,睿翼的2.5L是其銷售的主力。雖說平臺技術上與昔日的2.3L變化不大,甚至功率數據看起來也沒什么太大提升,但由于調校的不同,實際表現的確是要比老款好得多。尤其是中低速的扭力和響應,無愧于其運動型轎車的稱號。
睿翼的空間相比老款馬自達6的確變化不大,但與其他的自駕型B級車(如思鉑睿、君威等)相比也并不遜色。底盤方面也是如此,雖說相比馬自達6沒有本質提升,但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的結構依然是同級車中極少見的,“彎道王”的美譽也絕非空穴來風。另外,睿翼還引進了掀背設計的轎跑版,在運動方面的確也顯現出不錯的特色。
更為關鍵的是,睿翼由于市場表現不佳,價格上的讓利非常大,早已不像剛上市那樣價格偏貴了。在很多地方,睿翼的終端優惠都能達到3.5萬元的“高水平”(指2.5L版本,2.0L版本的優惠在2萬元左右)。這意味著買最頂配的睿翼(普通版),在擁有側氣囊、側氣簾、ESP、真皮電動座椅、前排座椅加熱、導航、倒車影像、方向盤換擋、氙燈、自動防炫目后視鏡、電動折疊后視鏡等配置的情況下,裸車價還不到20萬元。這樣的配置和價格,在同類型的對手那里是找不到的。你會發現睿翼的性價比原來也挺高。
小結:
有了馬自達6打底,睿翼的知名度不低。當你仔細分析睿翼的技術配備、實際表現以及現階段的終端價格以后會發現,它現在早已經不貴了。在諸多運動型B級車中,它不失為一款值得選擇的高性價比車型。
總結:
在叫好不叫座的B級車中,外形已不再是根本性的因素。至少并非所有賣得不好的B級車都是因為樣子丑。其中也包括后排空間不夠大、工藝水平一般等多方面的問題。這與國內消費者對于B級車的主流需求有關。這種主流需求,并不見得就是你買車的需求。因此在選擇時,大可不必為銷量所困擾。這幾款看起來賣得一般的B級車,基本的素質都不差,如果你能夠忽略它們賣得不好的那些原因,它們反而會顯得很值。正因為賣得不好,它們給出的指導價或市場優惠,往往是不少熱門車給不到的。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