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遲到的決斗 BBA劍指2025新能源大戰
如果說寶馬是“起得早,吃個飽”,那么說奔馳是“起大早,趕晚集”絲毫不為過。各位可以回想一下,BBA三個品牌,真正最早落地中國的是哪家?不錯,就是奔馳。
早在2010年,比亞迪就和德國戴姆勒公司合資成立了騰勢品牌,并且在中國市場推出了第一款豪華純電動車型,直到2019年的今天,騰勢車型在市場中都被消費者當做高端車型對待。只不過當年騰勢的決策層對新能源車的方向和市場需求并沒有準確的預判,把一個因“造型比較獨特”而被奔馳“雪藏”的車身設計拿出來,使得騰勢自上市起就具有較強的爭議。同時堅持高品質的代價,就是很難壓縮的成本。使得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初期,騰勢一直鶴立雞群,與一干低質車型同臺競爭,總顯得格格不入。
如今騰勢品牌正式交給北京奔馳來打理,之前的渠道退網或并入比亞迪,騰勢將會以新的身影出現在奔馳的銷售渠道內。這也算是這匹“老馬”最佳的歸宿吧。
如果你認為奔馳在中國的新能源嘗試以失敗告終,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正是有騰勢的預演,以及合作伙伴比亞迪的“真傳”,讓奔馳在中國的新能源市場上找到了方向。
按照規劃,奔馳要投資100億歐元用于新能源汽車研發,并計劃在2022年前發布超過50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10款以上純電動汽車。而到2025年,奔馳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要占到其銷售份額的15%—25%。
奔馳EQC
奔馳那臺全世界巡展了一年多的純電動概念車EQ終于完成了歷史使命,它的量產繼任者EQC正式亮相2019上海車展,并且宣布了國產計劃。作為奔馳EQ系列品牌的首款車型,EQC對于奔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動力方面,由兩臺150kW(PS)的電動馬達進行驅動,綜合最大功率達300kW(PS),扭矩可達700N·m。新車NEDC工況續航里程超過450km。這款預計在2019年底上市的車型,售價預估在50-60萬元人民幣。
如果按照規劃的數量和大膽程度來排名,奔馳估計在BBA中能排上第一。在目前BBA三家正式宣布的數據來看,奔馳規劃的車型最多。按照規劃,奔馳要投資100億歐元用于新能源汽車研發,并計劃在2022年前發布超過50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10款以上純電動汽車。而到2025年,奔馳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要占到其銷售份額的15%—25%。
奔馳EQC
奔馳C 350 e L
GLE 500 e 4MATIC
“SUV+新能源”是奔馳在新能源領域的主要前進路線。對此,奔馳在2019年的產品規劃中也做了相當全面的規劃,具體呈現三個主要的特點:高密集產品投放、消費群體下沉、加速新能源布局。
目前奔馳僅有2款插電的車型在國內售,也沒有國產的奔馳品牌車型。奔馳首款純電動SUV EQC 今年將進行國產化,是BBA三家中最早在華量產的純電動SUV產品。另外,2022年前,奔馳還要發布超過50款新能源汽車,基本實現從轎車到SUV的全系產品電動化。
而說到國內建廠和生產,奔馳通過和北汽加深合作,保障新能源汽車產能。一方面,今年北京奔馳正式接管北汽紳寶順義生產基地,并對該基地進行改造升級,用于生產奔馳電動車。另一方面,去年奔馳在北京投資了與新能源車生產基地配套的電池工廠。戴姆勒董事會成員唐仕凱對此表示,“在當地投資建廠對于我們電動汽車業務的成功非常關鍵,而且有助于我們靈活地滿足當地的電動汽車需求。”
至于騰勢品牌,指揮棒交到了北京奔馳的手里,按照目前透露的消息,比亞迪仍然提供協助,并且新車型也是“魔改”了比亞迪唐EV車型。而在集團層面,2019年2月末,吉利集團入股戴姆勒,成為其第一大股東。SMART品牌的純電化工作也就順理成章地交給吉利來完成;而在上下游領域,奔馳也與國內電池巨頭寧德時代達成合作伙伴關系,確保動力電池的供貨渠道。
總之,奔馳在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可謂“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但總算還是趕上了。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