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好總是有理由的 帝豪EC7對比長城C50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最近有不少網友都紛紛提出一個問題,帝豪EC7與長城C50的2013款都上市了,兩款車從定位、價格等等方面都非常接近,但是銷量方面則相差了2倍多,帝豪兩款車要怎么選擇,到底哪個更適合自己,或者哪個更優秀?于是乎為了解開那個更好的謎團,就有了這個對比。
對于帝豪EC7與長城C50這兩款車,其價格重合度比較高,為此我們找來了這兩款車的尊貴型進行對比,而這兩款車差價僅1000元,而這1000元的差距在哪呢?
對比車型官方指導價 | ||
車型 | 帝豪EC7 手動尊貴型 | |
官方指導價 | 9.38萬 | 9.48萬 |
13年1-5月總銷量 | 73044臺 | 27963臺 |
整車質保 | 4年或10萬公里 | 五年15萬公里 |
相關內容 | 車主點評/論壇 | 車主點評/論壇 |
首先從外觀來看,兩款車的設計造型是截然不同的取向,帝豪EC7整體明顯的偏向大氣,而長城C50的整體則偏向運動風格,但是也正是這種較為運動的設計使得C50在具備比EC7略大的尺寸的情況下,而實車的視覺效果則要比EC7小了一圈,氣場上很容易感覺到EC7要比C50更強大。
2013款帝豪EC7的前臉與2012款變化不大,熏黑的大燈底色看上去很有神,具殺傷力,而全系標配的日間行車燈又是EC7的一大亮點,為安全駕駛提供了保障,看上去也很上檔次,整體的設計風格偏向于家用,與設計師的初衷以及EC7的市場定位是一樣的,目標人群就是顧家、愛家的消費者,據了解,大多數用戶都是看上了它的外形才開始研究購買的。
2013款的長城C50的前臉與老款幾乎沒分別,鯰魚嘴的進氣格柵塑造出來的感覺與EC7的設計大相徑庭,盡管看上去有運動的感覺,但鍍鉻的下保險杠與進氣口搭配起來似乎并不和太諧,中網右下方的C50T的標識告訴大家它是一臺渦輪車。實車看上去要比EC7小一號,顯得不夠大氣沉穩,感覺比較適合小年青和小兩口家庭。不知道大家會怎么看,怎么選?歡迎發表意見。
長城C50與帝豪EC7在體形方面的差距并不大,C50因為車身較為低矮,整體顯得略微修長。而EC7在高度上有優勢,加上尾部的線條設計,看起來有些臃腫。軸距方面C50則要比2650mm的EC7長出不少,但是空間是否因此而占據優勢?后面體驗便繼續為大家分曉。
尾部的線條設計,兩車同樣是一個大氣,一個個性。再細細的品鑒一番,帝豪EC7的尾部頗有奔馳S級的味道,特別是改款后的U型尾燈以及LED光源的剎車燈,有種大氣凜然的感覺。
長城C50的尾部給人帶來的感覺更多的是偏向動感,單邊雙排氣管的設計看著似乎擁有著不錯的動力,不過在尾燈方面,長城C50則全部采用了鹵素燈泡,似乎沒有要趕上LED的潮流。
輪胎方面,兩款車型不論是輪轂尺寸還是輪胎品牌都驚人的一致,205/55R16的輪胎尺寸均配備了佳通228系列的輪胎,至于輪轂造型,雙五幅的EC7顯得要剛勁有力,10幅鎢金色拋光的長城C50則顯得要炫目一點。
細節方面,帝豪EC7在四個輪胎的翼子板內側都有鋪設無紡布,在同級別車中非常厚道,畢竟這是不少中級車才配備的配置,目的在于減少行駛時沙石等等敲打到翼子板內側的聲音。
內飾配色
兩款車型在內飾的配色上的格調均不同,帝豪EC7除了最低配的版本為全黑內飾外,其余版本均為典雅的米色組合,視覺效果上很符合家用需求,感覺非常的明亮,至于中控的造型設計也許算不上好看,但卻是非常耐看,比較難找出什么不足的地方,以車主的角度來看,其設計思路以使用順手為主。
長城C50全黑色的配色頗具運動感,并且座椅也采用了紅線進行縫制,觀感上很好,只是全黑色的內飾在換來好看的同時如果在太陽下暴曬之后,溫度肯定比淺色內飾要高出不少。中控設計方面2013款C50比前款要好看不少,鋼琴漆面加上出風口的鍍鉻邊框比較時尚,雙層的儀表臺設計與本田思域很相像,借鑒的因素很高。
材質用料與做工
帝豪EC7的中控臺的灰黑色部分全部由軟性的搪塑材質覆蓋,柔軟度不錯,觸感很好,很明顯的提升了整車的檔次,而接縫做工方面與合資車型相差不大,可以看到帝豪EC7在這三年多來的不斷進化。
長城C50的中控臺全為硬質塑料覆蓋,紋理觀感還是不錯的,但是觸感自然不怎樣了。而做工接縫方面,可以明顯看到中控兩側的裝配工藝有所欠缺,接縫很明顯,畢竟這也是上市一年多的車型,這樣的縫隙實屬不該。
中控方面,兩款車都配備了大屏導航系統,但是兩款產品的內置功能區別較大,從EC7的配備的為吉利自家的G-Netlink系統,支持3G連接互聯網,SOS求助,在線音樂娛樂等等的功能,另外還支持道路救援,違章查詢,實時路況交通信息查詢,功能十分強大!EC7從第一代開始便保持了良好的手感,旋鈕阻尼感很到位,沒有絲毫的松澀。
長城C50的中控導航則為普通的不具備3G互聯系統的車載一體機,版面上過多的圖標印刷讓人感覺有點掉檔次,并且操作界面略顯山寨,操作反應不大順暢,中控操作界面依然是最大的國產車企最大的硬傷。碩大的音量調節鍵旋鈕手感非常生澀,旋轉起來很不順暢,用起來真的不大舒服。
兩車都采用了自動空調,空調調節區域設計也相差不大,上手很簡單,但是長城C50的旋鈕手感繼續承繼了中控生澀的特點,而EC7的旋鈕手感同樣非常出色,細節方面帝豪EC7明顯控制的要比長城C50出色。
方向盤
兩款車型的方向盤都由真皮包裹,并且都具備多功能按鍵。從造型上看,帝豪EC7的四幅方向盤透露出和諧的家用味道,方向盤的粗細程度針對了老車主的反饋進行了加粗,真皮的質感很好,握持手感也非常不錯,EC7的轉向系統雖然是液壓助力結構,但是轉向力度控制的很好,反饋感到位,操控起來也不會感到吃力。
長城C50的三輻式設計依然是偏向運動的風格,多功能按鍵區相比帝豪EC7多了定速巡航的功能,這點對于跑起高速來還是很實用的,C50的方向盤兩側的手握區域為打孔皮,摩擦力不錯,握持感尚可,但是對于日后手汗以及污垢的清理算是出了一個難題。C50同為液壓助力的轉向系統,但是整體的調教偏輕盈,速度快了之后的操控感覺會過于敏感,不利于穩定。
儀表盤
帝豪EC7的儀表盤布局與老款無異,簡單明了的風格很直觀。長城C50的儀表盤則略顯復雜,與思域一樣的雙層設計,時速與轉速表分開,中間液晶屏還能顯示四輪胎壓,行車電腦顯示的內容要比EC7豐富,只是分開的儀表盤對于時速和轉速不能一目了然,對于操控黨來說會顯得較為不便。
座椅、空間
帝豪EC7淺色的座椅很溫馨,打孔皮質柔軟,腿部的兩側支撐以及膝部支撐都很到位,腰部兩側支撐也令人滿意,更重要的是這是電動的,支持6向電動調節,并且座椅右側還有腰部支撐的調節桿,乘坐的包裹性不錯,電動調節還為其帶來的最大的便利。
長城C50 的座椅的黑皮紅線無疑更討好眼球,使用的打孔真皮也僅僅是為了好看,并沒有像EC7那邊為了增加透氣性而采用大面積的打孔真皮。C50座椅的柔軟度以及包括性和EC7相差不大,全系只具備手動6向調節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別說座椅只需要調好了就基本不需要調節,只要你用過,在開車的時候用過,你就會知道有電動座椅是很幸福的。
身高170cm的體驗者調整好坐姿后,在EC7與C50的主駕位置空間很寬裕,頭部都剩余1拳的空間。
轉到后排乘坐之后,即便是軸距以及高度都占優的長城C50的表現并沒有帝豪EC7理想,EC7的腿部以及頭部空間都要比C50更具優勢,以軸距論空間的言論在這個對比中再次失敗了。
其他儲物空間
長城C50的中央扶手箱要比帝豪EC7大粗不少,但是其只采用了單層的格局,比較容易物品都堆積在一起,而EC7的盡管要偏小,但是雙層的設計在中間放個錢包什么的還是很方便的。
中央扶手區的空間兩者相差無幾,EC7的兩個水杯位置中間還有不少的空位,而中控下方的置物空間容積和功能也都基本相同。
兩款車的前門儲物格空間大致相同,不過EC7在長度上要占些許優勢,可以放置更多的物品。但是去到后門儲物格,C50在寬度方面則占有極大的優勢,而EC7則連可樂都只能是架在上面,不能放進儲物格當中。
兩款車的手套箱空間差距不大,開啟的時候都有不錯的阻尼感,但長城C50的手套箱開口的角度偏小,如果放置稍大件的物品會略有不便。
后備箱空間
兩款車的后排座椅都能夠實現4/6放倒,放置大件物品均很方便。兩者尾箱都十分平整,在不放到后排座椅的情況下EC7的容積高達680L,而C50的尾箱容積僅為530L,兩者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滿足一般的日常家用都還是沒有問題的。
動力系統
帝豪EC7的1.8L版本根據手動擋和自動擋的區別分別配備了DVVT/CVVT技術的發動機,DVVT的發動機在功率以及扭矩方面略有下調,但是隨之換來的則是油耗的降低。對比的EC7發動機最大功率為98Kw,而最大扭矩則為170N•m。
長城C50的發動機則是全車最大的亮點,C50的發動機使用了三菱的渦輪增壓系統,1.5L的GW4G15T發動機最大功率與EC7的DVVT發動機一樣同為98kw,但是扭矩方面則提升到188N•m,扭矩數值上要比EC7高出一些。
從下面參數對比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出,具備渦輪增壓技術的長城C50發動機占據了較為明顯的優勢,并且EC7在整備質量上要比C50重了25Kg,略大的扭矩搭配較輕的車身,C50在加速以及油耗方面若不能占優就不正常了。
發動機參數對比表 | ||
車型 | 帝豪EC7 手動尊貴型 | |
車身質量 | 1280Kg | 1255Kg |
最大功率 | 98Kw(133PS)/6000rpm | 98Kw/5600rpm |
最大扭矩 | 170N·m/4400rpm | 188N·m/2000-4500rpm |
在實際的駕駛過程中,帝豪EC7的提速感覺是自然吸氣發動機特有的線性,而長城C50的發動機在2000轉的時候會感覺到渦輪的明顯介入,加速感會有小提升,但是遠沒有其他小排量渦輪增壓車型來的迅猛, 感覺實際與1.8L左右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差別不大,只是由于渦輪的加持,最大扭矩得以提前爆發,促成了在提速方面的優勢。
說到變速箱,這個則是長城C50的最痛之處了,我們對比的車型雖然都為手動版本,但是我們也需要知道帝豪EC7是有自動檔版本可以選擇的,盡管它的變速箱是CVT,但是平順的動力輸出是EC7最大的訴求,而沒有自動檔版本的C50,最大限度的直接導致一群用戶對其放棄選購。
另外根據吉利官方透露,帝豪EC7的1.3T渦輪增壓版本將在今年年底上市,起最大的馬力可以達到130匹,最大扭矩可以達到與C50極為接近的186N•m,更低的排量將會在油耗以及加速性能方面帶來更好的提升。
底盤與操控對比
帝豪EC7在懸掛方面采用了前麥弗遜式懸架/后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架,從日常的駕駛中來看EC7的懸掛調教偏向舒適,可以有效的過濾掉路面多余的震動,而對于急彎的轉向支撐和柔韌性也非常到位,底盤的風格頗有歐洲車的味道,較注重乘客的舒適感受,對于一款注重家用的車型來說是非常稱職的。
而長城C50的懸掛系統則借鑒了本田思域的底盤,為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雙橫臂式獨立懸架,整體的調教略微偏硬,懸掛對于路面的回饋很直接,過于靈敏的調教讓車身表現的較活躍,乘坐起來的舒適性會有很大的折扣,特別過一些坑洼的地方,如果速度過快,后排乘客還會被拋起的感覺。
配置對比
在安全配置方面,帝豪EC7與長城C50都同獲C-NCAP碰撞測試的五星安全車型,此次對比的兩個車型也都配備了ESC電子車身穩定裝置和6氣囊的高安全配置,兩車的配置都十分厚道。帝豪EC7的一大賣點便是3G互聯系統,內置3G電話卡,可以快速或自動撥打預置的求救電話,非常的使用,而C50相比EC7則多了個倒車影像的功能。
安全配置對比 | ||
車型 | 帝豪EC7 手動尊貴型 | |
C-NCAP碰撞成績 | 五星 | 五星 |
ESC電子穩定系統 | ● | ● |
6安全氣囊 | ● | ● |
胎壓監測系統 | ● | ● |
倒車雷達 | ● | ● |
倒車影像 | - | ● |
LED日間行車燈 | ● | - |
3G互聯SOS求救 | ● | - |
舒適性配置對比
兩款車都定位家用,那么在配置上自然都要豐富,從配置方面來說,帝豪EC7多種自動和電動的功能極為實用,如果你用過并且習慣了,你下一次換車絕對不會考慮沒有電動座椅和自動大燈的。而C50的定速巡航、無匙進入以及前排座椅加熱也是很實用的功能。
舒適性配置對比 | ||
車型 | 帝豪EC7 手動尊貴型 | |
雙模式天窗 | ● | ● |
6向電動座椅 | ● | - |
腰部支撐 | ● | - |
自動大燈 | ● | - |
自動空調 | ● | ● |
定速巡航 | - | ● |
無匙進入 | - | ● |
GPS+USB+SD卡 | ● | ● |
3G互聯娛樂 | ● | - |
手動后風擋遮陽簾 | ● | - |
中央扶手雙層儲物盒 | ● | - |
前排座椅電加熱 | - | ● |
對比總結:
作為國貨自主品牌的兩大重點車型,帝豪EC7與C50都算是不錯的兩款車型,而EC7在積累了人氣與口碑之后再加以不斷的改進,穩坐國產轎車銷量第一的交椅還是當之無愧的,畢竟各種細節處理的很到位,配置方面也充分的考慮到,實用性與安全性,還有大氣中庸的外觀都是其強有力的殺手锏,就像當年的凱越一樣,即便油耗略高,也許有一些小問題,但是已經形成了口碑相傳的態勢,好的東西才多人買,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的。
至于長城C50,也許是長城并沒有把重心放在這款車上,精力都在搞哈弗獨立品牌的SUV車型上了,以往大家都說長城SUV什么的做工很好,可以媲美合資品牌,但是這在C50身上我們似乎都沒有看到,比較令人失望。而對于自動擋車型的缺失,更是C50的硬傷。再看渦輪增壓的1.5L發動機,算是不錯的了,只是真的沒有能夠讓大家感覺到那些酣暢的加速,的確會讓人心存疑慮,畢竟渦輪在后期的保養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還是會復雜許多的。
如果你問我怎么選?我會說我跟著市場走,讓銷量說了算。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