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新秀與老牌標桿同臺 四款精品緊湊型轎車推薦
【太平洋汽車 導購頻道】很多中國消費者會把緊湊型轎車作為家庭首款車輛,這類車型因此成為了體量最大的一個細分市場,對于主流汽車品牌而言,幾乎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各家都會投入大量資源打造一款或數款這個級別的優秀產品,以達到擴大銷量、增強品牌影響力和培養用戶心智的目的。而本期導購,小編將根據不同系別,為大家推薦四款精品緊湊型轎車。
UNI-V是一臺能夠讓很多年輕消費者瞬間眼前一亮的緊湊型轎車,它的外觀延續UNI序列的專屬未來美學,個性化的造型讓它在一眾緊湊型轎車當中特別有辨識度。與此同時,它的運動感和科技感在同級別車型里也是數一數二的。記得這臺車當初剛亮相的時候,很多人都表示愛了。
前臉部分是UNI序列標志性的無邊界設計理念,犀利且靈動的LED前大燈、陣列式幾何造型格柵搭以及低趴的視覺效果搭配在一起顯得很高級,多少有些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臺僅僅10萬元出頭的車子。
UNI-V的側面同樣比較驚艷,除了延續低趴姿態之外,設計師還用曲面設計營造出了流暢且凹凸有致的效果,看上去仿佛是一位體態近乎完美的肌肉美男。再加上車頂輪廓線呈流線型連貫至車尾的Fastback設計,無疑將性感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隱藏式智慧迎賓門把手、18英寸十輻輪轂和馬牌MC6高性能運動輪胎的應用,也提供了一定的魅力值,三者都是同級罕見的。
車尾處,內凹的處理和貫穿式尾燈的應用,刻畫出明顯的層次感。底部雙邊共雙出的外露式排氣口以及造型頗為硬核的后擴散器,進一步強調了它的運動感,而1.5T運動版及2.0T車型的雙邊共四出排氣更是如此。最讓人感到驚喜的,還要數那個同級獨有的電動尾翼,它的存在,無疑是UNI-V的一個“超級符號”,當它打開時,可以在瞬間將這臺車的格調拉高,畢竟,這往往是超跑才有的配置。
UNI-V的座艙也沒有令人失望,同樣是具備不俗的運動感和科技感。雙D型科幻風方向盤、高位布置全液晶儀表盤、戰艦式電子擋把和人體工學運動座椅的組合,仿佛要將駕駛員和乘客帶入星辰大海。另外,它還提供了64色動態氛圍燈,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讓沉浸式的體驗效果更加到位。毫不夸張地說,這樣的座艙規格甚至把很多比它高一級別的中型轎車給比下去了。
全液晶儀表盤的尺寸為10.3英寸,寬幅設計和高位布置讓駕駛員能夠更方便快速地捕捉到駕駛信息,提升了安全性。與此同時,它的顯示效果比較優越,不僅很細膩,而且動態效果流暢度和防反光都無可挑剔。
中控液晶觸摸屏的尺寸也是10.3英寸,采用懸浮式布置,并且向駕駛員側稍微傾斜了一定角度,方便駕駛員查看和操作。屏幕很高清,操作時也相當靈敏快捷,功能方面更是走在前列,提供了高德地圖、QQ音樂、唱吧、智能家居、主題換膚等諸多功能,還可以在應用商店和小程序里面體驗更多功能,基本上了車就不需要玩手機了。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UNI-V所搭載的IMS智能座艙交互系統同時支持全場景智慧語音交互、手勢控制和Face ID人臉識別,讓人車溝通無礙,提升便利的同時帶來更多趣味。
音響方面,UNI-V高配車型配備了一套10揚聲器索尼音響系統,讓用戶在車內看視頻或者聽歌時的享受提升一個臺階。要知道,同級別大多數車型都配備無牌音響,而且普遍是4-6個揚聲器。
UNI-V的中配和高配車型都配備手機無線充電功能,這點也很符合廣大用戶的心意。
座椅部分,這套人體工學運動座椅采用質地良好的仿皮搭進行包裹,填充物的選擇也恰到好處。至于功能方面,它可謂是大大超乎我們對一臺緊湊型轎車的認知,最低配車型便提供主駕駛位電動調節,中配及以上車型是主/副駕駛位電動調節,1.5T高配車型甚至提供了主駕駛位加熱以及通風,誠意不是一般的高。
UNI-V的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680mm(4695mm、4705mm)/1838mm/1430mm,軸距尺寸達到了2750mm。正因如此,它的后排乘坐體驗屬于同級數一數二的水平,家用需求的消費者大可放心選擇。
最低配車型便有一個普通電動天窗,其余車型則規格加碼,配備大尺寸的全景天幕,充分照顧后排乘客的采光效果和視野所及。在當下,緊湊型轎車普遍還是以普通電動天窗為主,UNI-V背后的產品團隊這么做,無疑是讓消費者們喜聞樂見的。
UNI-V的后備廂采用了掀背式開啟,在放取大件物品時可以更便利。另外,該車除了最低配車型以外,其余車型全都配備感應式電動尾門,平時使用省力且安靜,雙手提著東西時省去先放下東西的麻煩。
動力方面,UNI-V搭載1.5T發動機+7擋濕式雙離合變速箱或2.0T發動機+愛信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1.5T車型入門即是高規格,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88PS,最大扭矩為300N·m,比本田思域的1.5T發動機和大眾朗逸的1.4T發動機都要強勁不少;2.0T車型的發動機最大馬力為233PS,最大扭矩高達390N·m,如此澎湃的動力輸出搭配上愛信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高效且平順的換擋體驗,讓如今市面上很多中型轎車有些顏面掃地。
底盤部分,UNI-V采用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和后多連桿獨立懸架的組合,并且還有底盤加強件,如此給力的硬件水平,使得這臺車的行駛質感達到了緊實厚重的效果,兼顧了舒適和運動。另外,為了進一步滿足用戶的駕駛樂趣,這臺車還提供富有新意的賽道模式。
安全和駕駛輔助方面,UNI-V全系標配6安全氣囊、胎壓顯示、全速域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前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540°高清全景影像(含透明底盤)、360°行車記錄儀這一系列功能,相當于最低配車型比同級競品的高配車型還要豐富。
至于這臺車的高配車型,則除了上述功能之外,還有智能換道、車道居中保持、并線輔助、開門預警、駕駛疲勞提示、APA6.0遠程智能泊車系統等功能,達到了L2+級駕駛輔助的水準。
車型小結:UNI-V是近幾年來最讓人感到驚喜的緊湊型轎車之一,這款車在顏值、配置、實用性、駕駛性能等各方面都有顯著的亮點,綜合產品力幾乎是越級的。可以這么說,它的出現,讓不少被奉作“標桿”的同級合資轎車顯得有些名不副實。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朗逸是新老兩代車型同堂,本文只介紹最新一代車型。
朗逸的外觀設計分為常規版和星空版兩種,常規版屬于偏中庸的類型,前臉采用了長條幅式中網,共計6道鍍鉻飾條,有效地拉長了視覺寬度,但難免缺乏新意;后來加推的星空版采用點陣式中網和運動型前杠包圍,看起來明顯年輕化且精致一些。
車身側面處,朗逸看上去中規中矩,沒有營造俯沖的造型,也沒有獨特的裝飾元素,非常低調樸實。車輪方面,它提供了三種不同大小的輪轂,分別是15英寸、16英寸和17英寸,尺寸越大,造型越酷。
車尾的橫向貫穿元素比較豐富,包括線條、后霧燈、塑料裝飾和鍍鉻裝飾,所以看起來層次感很豐富,屬于耐看的類型。
內飾部分,朗逸相比長安UNI-V有一定差距,但和同級別的合資車型相比,它的表現屬于偏上水平,尤其是高配車型,因為采用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12英寸懸浮式中控屏、觸控式自動空調模塊等元素,有效地提升了檔次感。
除了最低配車型之外,其余車型都配備真皮材質包裹的方向盤,雖然造型比較普通,但手感沒什么可挑剔的。
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的顯示效果優良,它沒有追求酷炫,而是以素雅示人,與此同時,橙黑配色很有質感,也很有品牌辨識度。
12英寸懸浮式中控屏的顯示效果比較細膩,操作順滑度也不錯,功能豐富度方面則有些差強人意,不過好在,同時支持蘋果CarPlay和百度CarLife。
中控屏下方的雙溫區自動空調控制模塊為觸控式,造型方面我個人很喜歡,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局部進行了凹槽設計,并支持滑動操作,有利于駕駛者盲操作。
換擋機構是傳統的機械式換擋桿,造型平平無奇,周圍設置了一鍵啟動、電子手剎、AUTO HOLD、自動啟停等功能按鍵。
座椅方面,最低配車型為織物包裹,中配車型為仿皮+織物混搭包裹,高配車型為全仿皮包裹。座椅功能方面,只有1.4T動力版本的高配車型提供前排座椅加熱和主駕駛位電動調節(8向,含腰部支撐)。
朗逸的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678/1806/1474mm,軸距尺寸為2688mm,跟目前同級別普遍2700mm以上的軸距相比,它稍微吃了點虧,進而導致后排的乘坐空間處于劣勢。另外,它后排地板中間凸起比較嚴重,難免給后排中間的乘客帶來不適。
車頂處,除了最低配車型之外,其余車型都配備普通尺寸的電動天窗,雖然不及全景天窗或全景天幕討喜,但對于這個級別的合資車來說也無可厚非。
后備廂儲物空間的容積為510L,屬于中等水平,尾門全系手動開閉,無感應功能。
動力方面,朗逸提供了1.5L發動機+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1.2T發動機+7擋干式雙離合變速箱、1.4T發動機+7擋干式雙離合變速箱三種動力總成,最大馬力分別為113PS、116PS、150PS,最大扭矩分別為145N·m、200N·m、250N·m。
在實際駕駛中,1.5L車型偏肉,急需動力的時候它總是顯得慢條斯理。我個人推薦購買1.4T車型,其整個動力體驗總體是令人滿意的。
底盤部分,該車采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和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的組合,調校風格明顯偏向舒適性,包括轉向系統也是輕盈舒適的,這點符合家用定位,但對于有駕駛品質要求的消費者而言,難免會覺得開起來乏味。
安全和駕駛輔助方面,朗逸全系標配6安全氣囊、胎壓報警和主動剎車,中配車型提供倒車影像和定速巡航,1.4T高配車型提供全速域自適應巡航。
車型小結:朗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國內緊湊型轎車市場的C位,在知名度、口碑影響力等軟實力方面存在優勢,但論產品力的話,它就比較中庸。這樣的氣質,決定了它適合那些比較在意品牌,而不太追求新鮮感以及駕駛快感,對配置要求也不太高的消費者。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軒逸也是新老兩代車型同堂,本文同樣只介紹最新一代車型。
軒逸的外觀造型比朗逸要更年輕化一些,它采用V-Motion 2.0家族式前臉,并且有低趴的姿態、凌厲的線條和回旋鏢式的LED前大燈組,于是顯得比較動感、時尚。
車身側面同樣頗為凌厲,并營造出了俯沖的視覺效果,同時還可以注意到,它的C柱位置進行了黑色修飾,這又讓它增添了幾分時尚魅力。至于車輪部分,該車提供了16英寸或17英寸輪轂,造型中規中矩。
車尾部分,尾燈進行了黑色輪廓處理,后杠包圍處則稍微做了擴散器的處理,整體上比較簡約。
軒逸座艙的居家氛圍很濃郁,但缺乏高級感,這一點明顯不如前面兩款車型。另外,它是以簡單實用為主,座艙亮點方面有些乏善可陳。
儀表盤采用了最經典的雙圓形機械指針設計,液晶屏部分除了高配是7英寸之外,其余車型只有4英寸。
最低配車型沒有提供中控觸摸屏,其余車型的屏幕大小為8英寸,分辨率和順滑程度都表現一般。而功能方面,它雖然支持高德地圖、酷我音樂、愛奇藝視頻、語音控制等,但整體而言還是顯得比較落后。另外,它原廠配備了內置行車記錄儀,但使用效果一般。
除了最低配車型是手動空調之外,其余車型都是自動空調,這一點比只有高配提供自動空調的朗逸要厚道一些。
座椅部分,最低配車型為織物包裹,中配車型為仿皮包裹,高配車型為真皮包裹,座椅的乘坐舒適性也可圈可點,由此可見,軒逸還是相對保持著傳統優勢的。至于功能,只有高配車型的主駕駛位提供了主駕駛位電動調節(8向,含腰部支撐),沒座椅加熱是一個遺憾。
軒逸的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641/1815/1450mm,軸距尺寸為2712mm,它的后排乘坐空間稍稍優于朗逸。
車頂處,除了最低配車型之外,其余車型都配備普通尺寸的電動天窗。
后備廂儲物空間的容積比較大,達到了560L,尾門全系手動開閉,無感應功能。
動力方面,軒逸搭載1.6L發動機+CVT無級變速箱的動力總成,最大馬力為135PS,最大扭矩為159N·m,實際動力表現優于朗逸的1.5L車型,但遠遠達不到充沛的程度,比較適合佛系開車的用戶。
底盤部分,它也是采用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和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的組合,調校也是偏舒適性,但它與朗逸的區別在于,懸架初段提供了稍微更好一些的支撐性。
安全和駕駛輔助方面,軒逸全系標配6安全氣囊、胎壓顯示和主動剎車,部分車型提供全速域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車道偏離預警、疲勞駕駛提示等,高配還有360°全景影像,所以這方面介于UNI-V和朗逸之間。
車型小結:軒逸雖然外觀年輕時尚,但其他方面的表現就比較平淡。它跟朗逸一樣,適合那些比較在意品牌,而不太追求新鮮感以及駕駛快感,對配置要求也不太高的消費者。
伊蘭特采用了流體雕塑3.0的家族化設計語言,在前臉部分,鋒利的線條搭配扁平化的造型,十分具有前衛感。大面積的中網配合段格式的鍍鉻飾條,顯得個性而獨特。兩側大燈組為不規則樣式,內嵌的內折角式LED日間行車燈同樣比較吸引目光。
側面處采用了溜背式設計,搭配低矮的車身,讓整車運動感比較強烈。車身腰線則將激進進行到底,多條銳利的腰線縱橫交錯,勾勒出多個塊面,不過,大家對這樣的設計處理褒貶不一。車輪部分,提供了16英寸或17英寸輪轂,后者采用五幅雙色動感造型,與整車風格很搭。
來到尾部,該車采用了貫穿式LED尾燈組,內嵌燈組采用了現在最為流行的矩陣式布局,點亮后效果不錯。而在尾蓋上方,還將車身線條進一步延展,勾勒出微微翹起的小鴨尾。
伊蘭特的內飾偏簡約,造型設計比朗逸和軒逸更具新意。該車中配和高配車型配備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和10.25英寸中控觸摸屏,副駕駛位左手邊提供了一個把手,但其實這里更多的是起到美觀作用。
方向盤為四輻式飛翼造型,除最低配車型采用塑料包裹之外,其余車型都是仿皮材質包裹,同時搭配了紅色縫線,看起來比較時尚。
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的顯示效果比較細膩,界面設計也頗為動感,并且有不同主題可供切換。
10.25英寸中控觸摸屏的功能比朗逸、軒逸要強大,跟UNI-V相比則稍差一些。它的功能包括百度地圖、百度CarLife、QQ音樂、語音控制、違章查詢、智能家居、Blue Link車聯網服務等等。
中控觸摸屏下方配置了一塊小的觸摸屏,用于音量控制、空調開閉、車窗除霧等功能。
中配和高配車型提供了手機無線充電功能,這點比較值得表揚。
座椅部分,最低配車型為織物包裹,其他車型均為仿皮材質包裹,并且跟方向盤一樣采用紅色縫線來增強視覺效果。功能方面,中配和高配車型支持前排座椅加熱和主駕駛位6向電動調節,再次彰顯了韓系車的配置優勢。
伊蘭特的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680/1810/1415mm,軸距尺寸為2720mm,在實際體驗中,它的后排乘坐空間很可觀,舒適性比較有保障。美中不足的就是,高配車型之外的其余車型沒有配齊三個后排頭枕。
天窗的配置跟朗逸和軒逸如出一轍,除了最低配車型之外,其余車型都配備普通尺寸的電動天窗。
由于這臺車把更多的空間提供給乘坐部分,導致后備廂儲物空間的容積表現一般,僅為474L,不過,它提供了尾門腳踢感應開啟功能。
動力方面,伊蘭特提供了1.5L發動機+CVT無級變速箱和1.4T發動機+7擋干式雙離合變速箱兩種動力組合。前者最大功率為115PS,最大扭矩為144N·m,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動力調校比較靈敏,所以它開起來并不會像朗逸1.5L車型那么肉;后者最大功率為140PS,最大扭矩為211N·m,動力儲備比較充沛。
底盤同樣是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和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的組合,不過相對前面兩款合資車來說,伊蘭特這副底盤更有厚實感,走爛路時體驗稍微比競品更好。
安全和駕駛輔助方面,伊蘭特全系標配6安全氣囊、胎壓報警和倒車影像(高配為360°全景影像+車側盲區影像),高配車型擁有一套L2級別的駕駛輔助系統,功能包括全速域自適應巡航、車道居中保持、車道偏離預警、并線輔助、主動剎車、前/后碰撞預警、開門預警、疲勞駕駛提示等等。
車型小結:伊蘭特雖然與朗逸、軒逸同為知名度極高的合資品牌車,但目前現代品牌的光環大不如前,導致伊蘭特只能以低價高配來跟這些老對手進行競爭。如果你非常看重性價比和合資車身份,并且能接受伊蘭特的外觀設計的話,那么不妨考慮一下。
本文所推薦的四款各有優勢,其中,上汽大眾朗逸和東風日產軒逸很相似,它們的產品相對比較樸實無華,但憑借品牌影響力、車型知名度和終端優惠力度收獲了一大波用戶;現代伊蘭特的主要優勢就是價格門檻比其他車要低,而且配置方面還算厚道;長安UNI-V(詢底價|查參配)是綜合產品力最強的一款,所以該車上市不久后就實現月銷量破萬,今年10月份更是達到了15698輛,憑硬實力從合資品牌手里搶走了不小的蛋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