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VS實用 新POLO對比改款驪威
按常規做法,POLO應該和嘉年華對比,驪威應該和飛度對比。前2者強調動感,后兩者強調空間實用性。但根據2010年銷量,POLO銷售了125835臺,驪威銷量則為114072臺,都遠遠拋離自己的競爭對手,驪威更是數倍于空間見長的飛度,后者僅銷售了可憐的33575臺。要比,還是相同重量級來比較吧。
車型概況
POLO售價:8.59 - 12.39萬 驪威售價:8.58 - 12.98萬
POLO在1975年誕生,現款是剛剛換代的第五代,比國外稍微晚了1年上市,歷史沉淀感自然不缺少。而驪威經過去年的小改款后,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但論起車型歷史,還是稍遜風騷。
兩車的取向完全不同。POLO熱情、奔放,很對時尚年輕人的口味,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四十歲的中年人開著一臺紅色的小POLO是怎么一副不和諧的情景。但驪威卻是主打實用性的,無論是剛出道工作的毛頭小伙,還是四十歲的中年人,驪威都是可以接受的。
歐洲人或多或少會把自己的工作加入藝術的成分,他們會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不過這種態度在國內有待商榷,從上一代POLO上市后的冷遇就可見一斑。直到接近最后的生命周期,配置一減再減,終于引來了火爆。新一代POLO吸取了上一代的教訓,沒有引入先進但價格高昂的1.2TSI和DSG,內飾做工也離高爾夫有較大的差距。力圖一步到位。
驪威則是一款實實在在的商品車。沒有什么出彩的外觀設計,也沒有什么先進技術做噱頭。驪威和俊逸用我們現在熟悉的話語描述就是同一平臺,共用大量的零部件。簡單、實在是驪威最大的特點。
相關評測閱讀
外觀空間和內飾
外形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能否則這種“只看表面”的現象。打個比方,A車比B車省油10%,動力也強10%,也更好開,但外觀實在不入你法眼。這種情況下,90%的的購車者還是會選擇B車,人之常情也。
POLO被稱為小高爾夫。的確,除去全大眾系都使用的那副“家族臉譜”外,關鍵點還是兩廂造型以及剛勁敦實的車身線條。如果你是大眾控,那也就別多想,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POLO還是有品質保證的。
盡管沒有被稱為小俊逸,但驪威的成功和其姐妹車型俊逸不無關系。因為和俊逸同平臺、共用大量零件,特別是2600mm的軸距獨占同級車鰲頭,4120mm的長度也占盡優勢。單憑這點就能拿到不少分數。
POLO的尺寸只有3970/1682/1462,和驪威的4178/1690/1565相比自然遜色不少,軸距也只有2470mm。POLO的尾箱深度不足,開口也比較小,行李箱容積為250升。驪威的尾箱深度比POLO大,容積達到383升。
[驪威的空間超越同級車表現]
因此在日常放置物品實用性上,驪威完勝POLO。新POLO能夠將后排完全放倒或者4/6開,操作不復雜,但相對驪威麻煩點,需要先把頭枕卸掉,抽起坐墊,再將靠背放倒。
[POLO尾箱空間不足,開口也比較窄]
[POLO也具備作為2廂車的空間優勢,但和驪威相比還是有差距]
POLO的內飾從觀感上是非常不錯的。依然是采用全平對稱的中控布置,鍍鉻裝飾、鋼琴烤漆面板,配合紅色的燈光營造出很不錯的氛圍。不過當你坐上駕駛席,真正用你的手去感觸方向盤和中控面板的話,就會感覺到用料距離高爾夫還是有差距的,主要體現在偏硬和粗糙上。或許是我們的期望值太高吧,但盡管如此,在同級車型中,POLO的內飾做工依然算得上是三好學生。
驪威的內飾一直沒有什么大改進。由于追求經濟實用,大面積的硬邦邦的工程塑料應用在包括中控、方向盤、車門內飾板等部位。典型的日系節約成本的作風。配色也是平淡無奇,因此營造不出良好的車廂氛圍,也只能用“居家”來形容了。
動力和操控
國產POLO沒有引入先進的1.2TSI和DSG,沿用了舊款的1.4L、1.6L的EA111系列發動機,搭配五前速手動以及六前速tiptronic變速箱。驪威使用HR16DE和MR18DE發動機,HR系列發動機被日產廣泛用于小排量車型上,搭配5速手動和4擋自動變速器。
因為沒有使用先進的動力總成。因此我們反倒有必要說說這款老舊的EA111發動機。EA111曾經是大眾的主力發動機,目前已經非常成熟,維修保養價格也降了下來。這臺發動機最為公眾所認識的事件就是在數年前換條正時皮帶要好幾大千,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公眾開始關注使用鏈條正時的發動機,因為安靜免維護。1.6升的排量,最大功率77kw/5250rpm,最大扭矩155Nm/3750rpm。
驪威的HR系列被廣泛用于馬馳、陽光等小型車上。技術也是相當成熟了,1.6L的排量,77kw/5200rpm的功率,150Nm/4400rpm的扭矩。從這兩組數據以及實際的駕駛情況來看,兩款發動機的性能是很接近的。而1.8排量的R18DE則具備C-VTC可變氣門正時技術,更先進點。
POLO的輪胎標配185的寬胎,除了手動最低配使用185/65 R14外,其余車型都使用185/60 R15的規格。而驪威2款低配采用175/70 R14,其他選用185/65 R15。從輪胎可以看到,POLO更傾向于偏一點,路感更好的輪胎,而驪威則傾向于厚一點,更舒適的輪胎。從制動效果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問題。
[從扁平比可以看出兩車設計取向的差異]
制動測試
[更優秀的輪胎和制動系統使POLO完勝]
POLO的手動變速器具備良好的手感,延續了一貫的大眾作風。驪威的手動擋手感清晰并且輕巧,有點開玩具車的感覺。至于自動變速器這一環,驪威的4AT明顯落后于POLO的6AT,這一點也不必多說了。在發動機性能相近的情況下,我們從加速測試可以看出其差異。
加速測試
[驪威4AT變速器的劣勢暴暴露無遺]
在操控感覺上,自從八年前第四代POLO就給用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小的POLO在走高速時不發飄是舊車主最大的體會。良好的操作感覺延續在新POLO身上,盡管只是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掛規格,但行駛起來安穩有質感。
至于驪威,由于坐姿更高,因此視野更好。懸掛和POLO一樣的規格:前麥弗遜后扭力梁。雖然有著比POLO大不少的軸距,但也足夠地靈活,最起碼在靈活性上感覺不到太大的差異。加上調教得非常輕的助力,完全把路感隔絕,使很多用戶感覺特別舒適。這種調教風格其實在日產的民用車上都能很好地體現出來,包括馬馳、軒逸和天籟,都比同級車來的輕便簡單。簡單易用,是其最大的風格。最后我們來看看噪音測試。
噪音測試
[POLO的怠速噪音高而行駛噪音低,發動機的落后拖了后腿]
配置差異
兩車的標配都比較簡單和基本。前雙氣囊、ABS、EBD、方向盤上下調節等常用的配置都齊全了,制動系統也從成本角度考慮采用前通風盤后鼓式制動。雙方沒有出現一面倒的配置優勢,只是在個別配置上,兩車有些小區別。
驪威在最低配的2款車型上是沒有發動機電子防盜的,如果購買低配的用戶就需要注意了。這個也是廠家節約成本的一些方法,不過對于用戶來說就要清楚知道,這樣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機械鎖,保障安全。盜竊沒有電子防盜的汽車就跟開鎖匠開門鎖一樣簡單。
此外,驪威全系沒有座椅高低調節功能。可能是驪威本來設計的坐姿就比較高,因此為了節約成本而減少了這一配置。同時,驪威也不具備方向盤前后調節功能。
POLO則除了最低配1.4 MT致樂版沒有配備駕駛座高低調節功能,其他還是具備的。不過POLO在最低配上是沒有裝備CD的,不過卻提供了AUX接口。對于這種做法,相信新生代年輕人并不介意,畢竟現在還有多少人正兒八經地買CD?他們更樂意使用智能手機或者MP3就能解決聽音樂問題。不過驪威倒是全系標配CD。
POLO在后視鏡上的文章做得比較多。除了全系都具備后視鏡電動調節外,除了最低配1.4 MT致樂版,其他車型還配備的電加熱。
后雨刷方面,POLO是全系標配,而驪威則在最低配的兩款不具備。
從兩車的配置情況看來,總體上差不多,不過在細節上POLO還是做得更好一些。同是最低配,在一些細節上,POLO考慮得更加周全,而驪威則有點能省則省的味道。這種解決成本的做法其實在日系車里是普遍存在的。不然也不會產生1.6排量的車型和1.4排量的車型售價相同的情況。
總結:從需求定位和設計方向來看。兩車截然不同。POLO是有神髓的,具備同級車中領先的質感和做工,這種開發理念一直被大眾所遵循。大眾汽車的傳奇董事長卡爾哈恩博士也曾經說過:大眾汽車一直采取比同級競爭對手品質稍高,但售價也偏高的做法。
如果講實惠,講實用,無疑是驪威取勝的。在同等價位的情況下,驪威具備1.6-1.8L的DOHC發動機,更大的空間實用性,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商品車”。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