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元的差距 大眾新速騰對比新朗逸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今天的對比會很有意思,一汽大眾與上海大眾之間長時間的糾葛,近期就演變成兩個當家小花旦-新速騰與新朗逸的全面抗爭。新速騰來得早,3月份便率先帶上“大眾鬼面罩”,而朗逸也于前幾天,在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點擊查看上市現場)中隆重上市,并換了新顏,裝備了有力的新武器,隱隱有超越新速騰之勢...
如果按照以前的售價情況,速騰的定位要比朗逸要高上那么一點,不過新朗逸的到來,盡管起步售價未變多少,但1.4T高配車型上,兩者已經相差無幾。新速騰也不得不考慮,會不會有客戶群將目光轉向這個不洋不土的大眾“私生子”。
官方指導價 | |||
車型 | 指導價(萬) | 整車質保 | 保養詳解 |
新速騰 | 13.18-18.58 | 兩年或6萬公里 | |
新朗逸 | 11.29-16.69 | 兩年或6萬公里 |
從價格表來看,新朗逸的起步價要比新速騰便宜近2萬,這個誘惑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可謂不小;維護保養方面的差別,兩車也非常趨近。都為大眾品牌,雖然與不同的集團聯合,但對一般民眾來說,“一汽”和“上海”的前綴就跟“加多寶”和“王老吉”一樣,道不出個所以然,價格才是王道!
● 銷量對比
再來瞧瞧兩車的銷量成績,或許可以窺探出一些東西,3月份新速騰上市,導致前幾個月的銷量都不怎么樣,之后開始回升,7月更是達到了21844輛的好成績,從側面印證了,新速騰的換代是成功的;而朗逸亦是如此,原本是2萬輛專業戶,但到了6、7月份銷量急跌,也是因為新朗逸將要上市,產品線調整,消費者持幣等新車的緣故。相信這次新朗逸的到來,新老同市銷售的政策將會引領它走向新的高峰,到時新速騰的銷量難免會受到震蕩,在此期待8-9月份的銷量數據...下面回到正題。
● 尺寸對比:新速騰拿了點彩頭
畢竟原本定位就有點不同,新朗逸在車身尺寸上也沒進行太大變化,所以對比結果依舊是速騰具有一定的優勢,整體要大一點。不過尺寸大,空間表現會不會更優秀一些?答案稍后揭曉(可直接點擊進入該頁面)。
● 外觀:套娃看誰套得好...
同樣采用新的家族式臉孔,兩車都保持一樣的風格,但要區分兩車其實并不難。就算是孿生兄弟,也可以以不同的發型去辨別,對吧?更何況,新速騰與新朗逸這兩車,性格區分倒挺明顯的。
從整車設計來看,新速騰要比新朗逸顯得更圓潤一些,而新朗逸拋棄了老款低調的模樣(點擊查看車主談新老款朗逸),基本上完全繼承了新帕薩特的風格,車身線條比較硬朗。但也別因此妄下定義說硬朗的線條就詮釋運動了,實際駕控中,兩者可不像外觀告訴你的那般。
要從前臉辨認兩車,那是最輕而易舉的事,數杠杠吧。速騰的中網是兩道鍍鉻細杠,黑色為主;而新朗逸則是更像邁騰的設計手法,三道鍍鉻粗條很顯眼,但并沒有完全包圍住。如果眼神不好,那就看下方的保杠設計吧,新速騰加了鍍鉻條去描繪笑臉形狀,而新朗逸則是一體式進氣格柵,外加兩個霧燈,更為簡潔。
再來看兩車的大燈,因為新速騰的中網占位置較少,所以大燈的尺寸也相應被增大了,整體看起來更細長銳利;新朗逸的大燈則比較短促,銳氣不足。兩車共有的缺點就是--都沒有安裝透鏡!
兩車的尾部設計基本上保持一致,只不過在細節上有所不同,比如鍍鉻飾條的位置,還有大燈的形狀。看里面的燈組,新速騰采用的是單“L”燈型,而新朗逸則是雙“L”,都不具備LED燈源。
說到輪轂,高配版的新速騰要給力很多,拋光后的視覺效果,要比新朗逸的多輻式鋁合金輪轂中看很多,尺寸倒是保持了一致,都為205/55 R16。但需要提醒的是,入門級新朗逸的輪轂可是為15英寸的。
外觀小結:以編者個人的觀點來看,我還是比較偏向新朗逸的外觀,它顯得更硬朗一些,起碼視覺上感覺更具沖力,如果能換上新速騰的輪轂,那就更完美了。不過這不是我能說準的,各花入各眼,自己挑順眼的,反正兩車沒啥差別。
● 內飾:大眾偷懶后的經典
如果外觀還有一定的區別性,一看到內飾,就有瞬間石化,傻傻分不清楚之感。不過這也是指整體的設計布局上,如果看細節,還是能知道兩車的不同之處的。
在內飾上就能看出兩車的不同趨向,新速騰采用更多的是黑米或者全黑色調的搭配,深的簡單,淺的自然,也只用銀色飾條去裝飾,部分車型才用小面積木紋飾板去裝點;但新朗逸為了極力渲染其商務風格,提升檔次,采用了大面積的亮面木紋,這點著實比較難以接受(新朗逸中低配可選裝黑色內裝配以銀色飾條)。
方向盤、儀表盤等都幾乎一模一樣,單純從圖片看,你能分出屬于誰的嗎?
還有一點比較容易區分兩車的,是中控面板功能區域的設置,尤其是高配版的自動空調部分,新速騰采用的是雙圓+按鍵式調控,新朗逸則是直接三圓旋鈕式,使用都算比較方便。
再來說一說內飾做工問題,這個相信很多人都比較關注。在細節做工上,兩車工藝水平都非常接近,但在材質用料上就能看到區別:新速騰的中控鋪裝采用的是工程軟性塑膠材質,而新朗逸則依舊是硬邦邦的貨色,手感以及檔次都不如新速騰!
● 配置:同價位新朗逸有優勢
內飾實在沒有太多可以說的了,接下來還是多看看配置方面的情況吧,這點比較實際。為了更具對比性,我以新朗逸為基準,挑選了其入門級和頂配級別的車型與新速騰一較高下,看兩車誰更具性價比。
新速騰與新朗逸主要安全配置對比 | ||||
車型 | ||||
售價(萬) | 16.78 | 16.69 | 13.18 | 11.29 |
ESP車身穩定系統 | ● | ● | ● | ● |
胎壓監測系統 | - | ● | - | - |
上坡輔助 | ● | ● | - | ● |
前排側氣囊 | ● | ● | ● | ○ |
前后排頭部氣囊 | - | ● | - | - |
倒車影像 | - | ● | - | - |
前置倒車雷達 | ● | - | - | - |
轉向頭燈 | - | ● | - | - |
LED日間行車燈 | ● | - | - | - |
后視鏡防炫目 | - | ● | - | - |
>>>查看詳細配置對比<<<
從安全配置來說,新朗逸絕對是獲得了完勝,不僅擁有胎壓監測系統,而且安全氣囊個數也更豐富一些;在一些輔助的項目上如轉向頭燈、后視鏡防炫目等都是新速騰不具備的。
新速騰與新朗逸主要舒適性配置對比 | ||||
車型 | ||||
售價(萬) | 16.78 | 16.69 | 13.18 | 11.29 |
無鑰匙啟動 | - | ● | - | - |
方向盤前后調節 | ● | - | ● | - |
前排座椅加熱 | ○ | ● | - | - |
后座扶手+杯架 | ● | ● | ● | - |
后座出風口+溫度分區 | ● | - | - | - |
空氣調節過濾 | - | ● | - | ● |
后視鏡電動折疊 | - | ● | - | - |
后視鏡加熱 | ● | ● | ● | - |
隔熱玻璃 | - | ● | - | ● |
感應雨刷 | - | ● | - | - |
中控液晶屏+GPS+藍牙電話 | - | ● | - | - |
揚聲器個數 | 8 | 8 | 6 | 8 |
在低配車型上兩車也相差不遠,需要注意的是,新速騰可是差不多貴了2萬!新朗逸在標配了ESP之后,很明顯地將安全距離縮進了。接下來再瞄瞄舒適等配置方面。
與安全配置一樣,基本上也是新朗逸全面占優的情況,無鑰匙啟動、座椅加熱、GPS導航系統、中控彩色大屏等,新速騰也是見不著。但新速騰也有個比較不錯的地方,那就是后排出風口,對喜歡坐后排的人來說絕對是福音...總比新朗逸的那個連我神機SKY A800S都塞不進去的儲物格要好。
在低配車型上,新速騰的2萬塊錢不是白花的,配置要好上一點,但,就是那么一點而已...
內飾配置小結:高配版的內飾設計方面我是全面傾向于新速騰,因為如果追求家用的話,新朗逸大面積的桃木裝飾我是比較難接受的。但如果以相同價格來算的話,新朗逸的配置要比速騰高出不少,這個絕對糾結。
● 空間:尺寸不同,空間體驗半斤八兩
新速騰的座椅更講究運動家精神,高配版采用真皮包裹,并未打孔,中間的橫褶線排列整齊,側翼突出,提供了更多的摩擦力以及包裹性;坐墊的支撐度也相當優異!可惜的是,全系僅頂配旗艦型才配備電動調節座椅功能,價格已經去到18萬的檔次!
新朗逸的真皮打孔座椅,也只有在高配車型上才能看到,入門級僅有針織座椅,中配為真皮包裹。同樣可惜的是,全系都不配備電動調節功能,中配以上車型的腰撐調節是一個安慰。
新速騰的體驗者身高175cm,調整到中等高度時,頭部空間大約還有3指多的距離。后排頭部空間依舊是軟肋,腿部的寬度比較寬敞,不會有腿挪不開的感覺。
而新朗逸整體來說車身尺寸以及流線都與老款相仿,所以在空間體驗上其實沒有特別大的明顯差別。體驗者176cm的個子,前后排都不會有太局促的感覺。
兩車的小部件儲物空間也是大同小異,畢竟是同一個爸不同一個媽生的,基因大部分還是遺傳了男方特征...大體相同也存在一些細節差異,比如,上面提到的后排出風口位置,新朗逸就變成了儲物格。
還有不同的就是后備廂儲物空間,510L>478L,不管怎么說新速騰尺寸都要大上一些,后備廂容量比朗逸大也是不足為奇的。
空間小結:空間體驗中很難具體說出誰會更好一些,但從一些死的數據來看,新速騰還是略有優勢。不過僅從這點,并沒有提供很強大的吸引點。
● 動力總成一致,操控感覺不同
對比的兩車采用是一模一樣的EA111系列發動機,分1.6L自然吸氣與1.4T渦輪增壓版本,新速騰更多了一款價格爆棚的1.8T(18.58萬)車型,很少人會為了這個動力而花如此高的價錢(1.8T車型占該系車型銷售總量比例不到3%),在此無視之。
重點在1.6L以及1.4T的發動機上,這兩款發動機在新速騰與新朗逸上基本是一模一樣的數值關系(1.6L發動機輸出動力的轉速有細微差別),不過因為兩者的自身重量以及底盤調校不同,導致發動機動力傳輸給你的感覺也不盡相同。
但就自身而言,1.6L發動機配備5速手動/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動力僅僅能提供最為基礎的家用。就AT變速器來說,D檔情況下升檔迅速,動力輸出線性相對均勻,沒有特別的動力爆發點;在S檔上可以延遲換擋時機,深踩油門還能稍微感受到發動機隱藏的野性,但也僅此而已。
1.4T還稍微有些脾性,但如果不粗暴點,那款7DSG變速器同樣喜歡升檔,全程轉速基本上都能維持在每分鐘1500轉。緩慢地踩油門,當時速表指向70km/h左右時,檔位就已經提到了6檔。如果你想要感受“T”的力量,那就需要狠心點,用力踩下去,1.4T在極為短暫的“吸氣”之后,動力開始爆發,轉速被殘酷地飆到6000轉時,速度也不知不覺中去到了140km/h...
說到轉向問題,兩車的區別開始體現,新速騰采用的是電動助力,打方向盤一點也不費力,男人女孩都很輕松;但新朗逸依舊是機械液壓式,原地轉向或者高速時都有一定的沉重感;兩車的指向調校都很到位,清晰快捷,可以給到駕駛者比較大的信心。
轉向的力度選擇因人而異,有人喜歡輕松的,有人喜歡實打實的,按喜好選擇。而底盤的調校方面就可以挖掘出兩者更多的不同個性。原本速騰的獨立后懸被減配成半獨立后,又回到了與朗逸同一條線上,也讓朗逸更有信心與之抗衡了。
新速騰依舊是PQ35平臺的產物,不過新款由原來的多連桿后懸變成了耦合桿式半獨立懸掛,很多人對此相當不滿!不過總體底盤構造變化并不大,依舊預留了改裝多連桿獨立懸掛的位置,因此,有網友大膽進行了后懸改裝(詳情點這:各種分會情況下被埋沒的好帖子!)。好吧,回到主線,畢竟改裝后懸成本花費不小,值不值都是一個大問題,所以還是看回新速騰本車吧。
新朗逸采用的則是“自主研發”的MODEL Y平臺,這個平臺與PQ34有著莫大的聯系,不過融入了更多的自主元素,也算是一種變相升級。有人很費心地計算新速騰簡配后的PQ35與升級后的PQ34(MODEL Y)兩個平臺之間的成本差距,這真不太實際,主要還是看駕駛的感受,好開的話,同個家族不同平臺的問題,誰又會真正在意?
從實際駕駛中,新速騰與新朗逸的感受如果說區別明顯倒不至于,畢竟兩車都不怎么強調運動,所以懸掛調校都以舒適為前提。其次,在操控的感官上,新速騰會更加直接一點,并不像朗逸那般完全舒適化,一定程度還是兼顧了運動,將懸掛硬化,過彎的支撐性更強悍,路感也會更清晰一點。
● 總結
以價格論斷,新朗逸有著絕對的優勢,對大眾車型有向往,但注重價格層面的人對新朗逸的關注度會更高一些。而且同價位的比拼中,新朗逸的配置也有著絕對的優勢;那新速騰該如何應對新挑戰?空間優勢并不明顯,平臺技術兩者很難判定,操控穩定性也并非絕對優勢,動力更是一模一樣...能清晰記得的就是新速騰的內飾用料要比新朗逸好上一點,還有嗎?同事說的,一汽大眾銷售店的MM比較漂亮,這個算不算呢?
● 編輯選擇
經過這一役的對比,我只想說,新速騰應對新朗逸,沒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我不會跟錢過不去!入門級車型新朗逸要便宜近2萬,1年多的油費有著落了,沖著這點,我會傾向于新朗逸;而所謂的平臺差距,恰巧這兩部車我都試駕過,之間的差別很難說清楚,兩車的底盤扎實程度不分軒輊。當然,這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可留言一起交流,勿人身攻擊,我是純正的愛國者非神車黨,謝謝合作......
如果你對所述車型感興趣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
測試一汽大眾新速騰1.8TSI 向實用轉型
//roadtest.pcauto.com.cn/yc/1202/1821488.html
新速騰全系導購 豪華版是你唯一選擇
//www.egb634.com/teach/xcdg/1203/1845290.html
換上套娃臉的升級 試駕大眾新朗逸1.4T
//roadtest.pcauto.com.cn/tiyan/1208/2088205.html
價格比新速騰要給力 新朗逸購車手冊
//www.egb634.com/teach/xcdg/1208/2083297.html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