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天津夏利與神龍富康就是兩款在海外市場表現不錯的兩廂轎車,然而它們在國內市場上的表現就十分不如人意。夏利因為售價相對便宜銷售一度不錯,但從一開始就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低檔車”,富康則始終被南北大眾的三廂車壓制著,發展緩慢。于是,這兩款車都不得不加上了一個突兀難看的車尾以“適應中國國情”。

兩廂富康
正是吸取了夏利與富康的經驗,通用的賽歐與福特的嘉年華在引進國內生產之初就選擇了三廂版,而不是像它們著名的歐洲原型車那樣地采用兩廂掀背款式。稍晚些時間,上海大眾以與海外大眾同步的節奏推出波羅后不久,也推出了一款歐洲所沒有的三廂版,不過銷售似乎不如兩廂款那么好。于是出現了“三廂當作兩廂賣”的局面,而東風日產也沿襲了這一策略。
性能特點各不同
國內的汽車市場對于三廂車的偏愛是不是已經終結了?從標致307、福特福克斯力推三廂來看,國人的“車尾情節”還遠沒有結束。對于不少喜歡三廂車的人來說,雖然如今已經不會再去講究“有頭有尾”(三廂)與“有頭無尾”(兩廂)之類無聊的迷信,但不少人覺得三廂車“在發生追尾事故中更加安全一點”,是否正確有待專家解釋。就個人意見而言兩廂車應該與同型號的三廂車一樣安全,但有個車尾廂放置物品,或許可以減少小偷直接看中車內電腦等財物的機會。另外由于三廂車自重稍大,在車速較高時往往給人以容易控制的感覺,這都是某些人比較偏愛三廂車的原因。
兩廂車以相對較小的整車尺寸,創造出更加寬敞舒適的內部空間,對于喜愛載滿物品開車遠行的司機來說尤其實用。以波羅為例,兩廂掀背款的后備箱為250升,比起三廂的420升少了許多,但前者的后排座椅放倒以后儲物空間就達到了1030升,足夠將童車、野餐與運動器材等所有的“裝備”一股腦兒都塞進去。

上海大眾三廂波羅
由于車體相對較小,車身自重也不大,兩廂車往往在操控方面特別靈活機動,這對于在擁擠的街市上行車很有幫助。而有著大塊玻璃的車尾上開門,還非常有利于司機停車倒車時向后觀察。所以,初學駕駛的人會覺得兩廂轎車比較容易操控。相信再過5~10年兩廂轎車會像國外那樣在小型轎車領域占據絕對的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