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標致206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公布之后,2006年中國市場成為了小型車的發展沃土。據悉,包括新車與改款車在內至少有25款以上的小型車將在國內亮相。而1月6日下線的東風標致206可謂先聲奪人,搶先占領了人們的眼球,也攪熱了小型車市場。
隨著數款在國際享譽已久的小型車落地中國市場,目前中國小型車的性價比是否已是最佳?最值得消費者購買?同比歷史與國外,國產小車是否有真正意義上的車型?
同比歷史:配置快速升級
一款產品是否能成為主流,除了市場接受度,產品自身性價比是關鍵。作為標致公司核心產品的206在多個國家獲得最佳車型獎,僅2005年206的全球銷量就超過了67萬輛,無論在動力或是配置方面國產206較同級對手相比都不遜色。在最終的定價方面,東風標致1.6L系列206報價為8.68~10.88萬元。
這個價格目前與小型車價位相吻合,并未低于業內先前預期,也由此引來不少爭議。但是回溯到1986年,國產小型車的先鋒——兩廂夏利以CKD方式投產,當時售價高達13.5萬元,可配置極其簡單,連簡易的手動空調都沒有,即便這樣購買者仍排起了長隊。
五六年前的2000年底,首次在中國提出“10萬元緊湊型家庭轎車”概念的賽歐下線。10萬元以內,你只能買裝備最為初級的9.98萬元的賽歐SL。
四五年前的2001年,奇瑞推出售價8.8萬元基本型時還轟動一時,不過基本上屬于裸車。如果加上ABS、動力轉向、真皮座椅、電動門窗、電動后視鏡、電動前大燈等等選裝件價格約11萬元左右。
直至三四年前的2003年,隨著中國車市“井噴”,高爾、千里馬、嘉年華等一批經濟小型車下線,消費者的選擇才開始真正豐富了起來。而近兩年汽車暴利時代結束,中國汽車社會到來,同樣8~10萬元的小型車,品種更豐富,配置更齊全。相比10年前,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